Loading...

有著可愛魚尾巴的台灣金線蓮

除了以觀賞價值為主的花卉,蘭科裡也有許多植物被應用在人們的生活中。例如許多西式甜點必備的「香草」口味,便是由香莢蘭(Vanilla planifolia)的果莢加工製成,成為僅次於番紅花最昂貴的香料,各式產品也在全世界廣受歡迎。而臺灣金線蓮(Anoectochilus formosanus),對許多臺灣人來說,可能也有類似的境況:人們熟悉的,不是植株的樣貌,而是長輩家的廚櫃中,茶包的紙盒或是飲品的鋁罐上,閃著銀白網紋的葉子照片。

台灣金線蓮盆栽/圖片來源:Clivid

金線蓮雖然名稱有個蓮,卻與蓮花無關,而是屬於蘭科植物。有說法認為此「蓮」字本是形容其葉片上宛如金線相連的「連」字,因此亦有應將其正名為「金線連」的主張。

金線蓮屬,也稱為開唇蘭屬,因其屬名的希臘文原意為打開的(anoiktos)嘴唇(cheilos)。不同於本屬在華人文化以藥用為主,其通俗的英文名稱為大理石珠寶蘭(marbled jewel orchids),屬於園藝所稱珠寶蘭、寶石蘭的一員,這類的蘭花著重於葉片的觀賞,在深色葉片上有著淺色葉脈交織的美麗紋路,因此在園藝市場中,也有不同種類的金線蓮盆栽可供選購。

因廣泛功效而擁有眾多別名

臺灣金線蓮有許多別名,多與其在醫藥上的功效有關,像是因為效用廣泛、能治療多種疾病的「藥王」、「藥虎」之稱;或是養鴿人士為增強賽鴿的耐力,在比賽前餵食金線蓮而得的「鳥蔘」、「鳥人蔘」之名等。以藥效出名的臺灣金線蓮,野生的零售價格曾至每台斤七、八千元臺幣,如同出名的其他蘭花一樣,造成採摘盛行、野外數量減少。幸好自民國七十幾年起,金線蓮的培育技術便已開始發展,歷經十多年的研究已達成熟,近年更是成為開展林下經濟的選擇之一(為利用臺灣廣大的森林面積,在維護森林功能並創造經濟價值的前提下,農委會林務局開始推廣林下經濟的永續經營,於2019年起開放金線蓮、段木香菇和木耳、森林蜂產品三項供申請​*​)。一般民眾現可依需求用正常的價格購買相關產品,讓野外的植株繼續自在生長。

棲地與分布:台灣中低海拔山區的闊葉林下

臺灣金線蓮為地生性,好生長於中低海拔山區的闊葉林下,喜歡陰涼潮溼、腐植層堆積深厚的環境。

雖然曾被認為是臺灣特有種,但日本的琉球群島亦有分布;在因其藥用致使商業採購興起前,曾廣泛分布於臺灣全島海拔200~1500公尺的山區,近年則已較少在野外發現密集大量的族群​†​

要在野外探尋金線蓮的蹤跡,以未受人為破壞的原始森林內機會較大,例如北部的北插天山、宜蘭棲蘭山、南投水社大山、屏東南仁山等​‡​。金線蓮於藥用的威名遠播,市場需求致使野外採摘盛行,也因此衍生出一些相關的傳說:在臺灣金線蓮生長的地方,有兇猛的百步蛇守護其左右;山林中的珍禽亦出沒於周遭,因而亦有「雉雞草」的別名。這大概與其喜好陰暗、涼爽又溼潤的環境,恰與這些動物活躍的場域重疊有關吧。

如何辨識台灣金線蓮?

金線蓮為地生性蘭花,植株高約10-20公分,葉片墨綠色,上有黃白色明顯網狀紋路,葉背泛紅,有2-4片。花形奇異,尤以發達的唇瓣為辨種依據:先端白色二裂呈Y字,中段為黃色梳齒狀裂片,形似魚骨​​§​

台灣金線蓮花朵細節/圖片來源:Kuo-Chu Yueh

台灣金線蓮的根、莖、葉

金線蓮的莖為圓筒狀,花莖直立向上生長發育,根狀莖則匍匐於地,連結其根系。(同樣也有根狀莖的,還有「臺灣喜普鞋蘭」喔!)

葉片上的紋路,是金線蓮名字的由來,也是本屬植物的重要特徵,而臺灣原生的三種金線蓮,在未開花時均十分相似:葉面為墨綠色,上面佈有金黃或黃白色葉脈相連而成之網狀紋,葉背則為淺紅或淡紫紅色,葉片上有茸毛。

葉為互生,長寬約3-4公分,卵圓形或心形,一株有葉2-4片。

特殊的魚骨造型唇瓣,是台灣金線蓮的花朵特徵

與大部份的蘭花相同,臺灣金線蓮的花轉位(resupination),即花梗會在開花前扭轉180°,使得發達、利於綬粉者停棲的唇瓣位於正下方。子房細長但兩端較細而中間微粗、像新月般,微彎地往下勾,因此花朵是向下伸展的模樣。

金線蓮花朵構造圖/製圖:島民集合

花朵小型,長約1.8公分、寛1.6公分。花形特殊,上萼片為圓蓋狀,並和左右兩片花瓣合成一個兜狀結構,顏色和質感都延續了花莖的紅褐色、被有茸毛。兩個側萼片亦為紅褐色,卵狀長橢圓形、先端尖,順著圓兜左右護著中間的花藥。大而明顯的唇瓣則為本種最重要的辨識特徵:基部角錐形,中段黃色且兩側深裂成梳齒狀,先端白色而二裂、成Y字形,整片唇瓣就像一副尾巴朝下擺放的魚骨頭。

台灣金線蓮的果實和種子

花朵授粉3-5天後,唇瓣和萼片等花器開始閉合枯萎;彎月狀的子房在二週後迅速膨大、形成蒴果;約48天後果莢成熟,大小如剝殼後的花生仁,內有大量細小種子​¶​

花語

無私奉獻的精神

賞花時節:11-12月

臺灣金線蓮的花莖於夏末秋初、10月中下旬時,由植株的頂端開始抽出,為頂生的總狀花序,花莖紅褐色被有茸毛,野外的植株多著有2-7朵花,經溫室內人工培育的則可達20朵以上,野外花期主要為11-12月。

金線蓮資訊圖表/製圖:島民集合

臺灣可見的其他金線蓮屬植物

臺灣共有三種原生的金線蓮屬植物,如前所述, 三者皆有著本屬深綠的葉色和淺色的網狀葉脈紋,因此唯有開花時,才得以藉由觀察其唇瓣的型態,進行辨識。金線蓮屬的唇瓣有著三段式的結構:基部為角錐狀的距,中段伸長、有梳齒狀或板狀的裂片,末端二裂。其中,梳齒狀裂片,便是臺灣金線蓮的正字標記,而以下,就來介紹另外兩種金線蓮的不同之處:

恆春金線蓮(Anoectochilus koshunensis )

亦稱為高雄金線蓮。與臺灣金線蓮轉位180°、向下伸展的花朵不同,恆春金線蓮的花並不轉位,因此唇辦是向正上方伸展的,先端白色的二裂就像是一對兔耳朵。唇瓣中段的裂片為白色板狀,而非臺灣金線蓮的黃色梳齒狀。

喜歡生長的環境和分布範圍與臺灣金線蓮類似,原生於臺灣與琉球群島,臺灣全島200-1300公尺的山區皆曾有零星紀錄。

半轉位金線蓮(Anoectochilus semiresupinata )

為臺灣特有種,外型與恆春金線蓮十分類似,主要差異為花朵轉位90°,即唇瓣是朝「側向」伸展的(可以想成兔子變成仰躺或側躺狀)。其餘型態相仿,僅有唇瓣中段的板狀裂片略大等些微尺寸上的區別。

花期略早,分布的海拔也較高,目前曾發現於臺灣中北部和東部,高900-2200公尺的山區。

不同屬的銀線蓮

金線蓮得名於其網狀葉脈在特定視角下所呈現的金色閃爍感,而臺灣還有另一種原生的植物,有著類似的名字,叫銀線蓮(Goodyera matsumurana)。

銀線蓮是斑葉蘭屬的植物,與金線蓮屬一樣,本屬因為華麗的葉子,而被園藝歸為珠寶蘭的一員。儘管不如金線蓮的藥王名聲響亮,仍有花蓮的太魯閣族人,會採摘做為治感冒的藥草。

雖然葉片也有著白色網紋,但銀線蓮的葉形較狹長,呈長橢圓形;葉背也與金線蓮的紫紅色不同,為灰綠、綠白色。有些葉片的中肋,會有像銀河一般的淺白色帶狀紋。銀線蓮的花,與金線蓮差距甚大:花朵小而微開展、似鐘形,整體為白色、僅側萼片帶點紅褐色,有約20朵的小花密集地著生成總狀花序,花期為六、七月。

銀線蓮的花朵/圖片來源:Motohiro Sunouchi

生活保健與觀賞兼具的台灣金線蓮

臺灣金線蓮全草皆可入藥,也因此全年都可採收。主要的功效為清熱涼血、除濕解毒、鎮咳、護肝等等,被用於治療肺結核、高血壓、糖尿病、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等症狀​#​

金線蓮的植栽、瓶苗、鮮品、乾燥藥材、及衍生食品等,在臺灣成熟的農業技術下,均已十分容易購得。其味道清淡、甘甜,因此不少民眾都有泡金線蓮茶,或是煮金線蓮雞湯的飲食習慣,是相當普遍的保健食材。

無論是想購買盆栽、欣賞其斑斕的葉面花紋,還是想體驗藥王的威名、嘗嘗茶湯清甜的滋味,記得要向價格合理、來源正當的管道購買唷!

金線蓮名片/製圖:島民集合

作者簡介 – 烏羽織

小時候搬家到烏日時看著路牌說出了「鳥」日,結果真的開啟充滿鳥的日子。羽跟織是目前影響人生最重要的兩種鳥,但所有生物除了__都喜歡。就記成烏魚子也不錯因為本人出生於烏魚肥美的時節。


  1. ​*​
    臺灣農業故事館 看山吃山 林下經濟新時代https://theme.coa.gov.tw/theme_list.php?theme=storyboard&id=442
  2. ​†​
    鐘詩文、許天詮(2016)。《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一卷:蘇鐵科——蘭科(雙袋蘭屬)》臺北市:貓頭鷹出版。
  3. ​‡​
    蘭花的故事 https://orchid-story.blogspot.com/2015/06/anoectochilus-formosanus.html
  4. ​§​
    鐘詩文(2015)。《臺灣野生蘭圖誌》臺北市:貓頭鷹出版。
  5. ​¶​
    台灣金線蓮花朵構造及簡易授粉技術 https://kmweb.c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fengnian&id=80017
  6. ​#​
    農業兒童網 中低海拔地區藥用植物-台灣金線蓮 https://kids.coa.gov.tw/view.php?func=knowledge&subfunc=kids_knowledge&category=A16&id=340
Loading...

在公園綠地巧遇嬌小玲瓏的綬草

綬草(Spiranthes sinensis)不同於常見園藝蘭花致力於每一朵的華麗綻放,乍看難以識別為蘭科,有著螺旋狀排列的小花,而綬草屬的屬名Spiranthes,即為希臘文盤旋(speira)和花(anthos)兩者所合成的詞,用以形容本屬植物標誌性的螺旋狀花序​*​

綬草:平地常見的迷你野生蘭

因著小巧別緻的外貌,再加上廣泛生長於開闊草地、是少數可棲息於人類活動場域的蘭科植物,有著平易近人、可親可愛的形象​†​

特殊的花序,也讓綬草不僅因長得像勛章上的綬帶而得此名,更有許多有趣的別名:像是令人聯想到宮廟門前龍柱的「青龍纏柱」、「龍抱柱」等,加上肉質根部宛如人參特色的「盤龍參」,以及因開花在清明節前後而稱之的「清明草」等等​‡​。 

於家中陽臺的黃金葛盆栽中,冒出的綬草/圖片來源:烏羽織

除了外表可人,綬草亦是一種民俗藥用植物,全株可入藥,主要功效為益氣滋陰、清熱解毒​§​。但也因此在過往被過量採集,原本是臺灣平地最易見的蘭花之一,卻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之中。

另外,綬草雖可生長於公園綠地,但經常在人為整理、割草時被一併剷除,因此若有發現,建議在割草時保留一定高度(6、7公分),才能維持其族群的存續​¶​

隨著社會知識普及和觀念提升,近日許多民眾常在花季來臨時,上傳在各草坪與其相遇的美照,並呼籲管理部門注意除草時間等。而倘若真的喜歡、想擁有一盆在家欣賞,也請勿挖取野外的植株,可以購買人工種苗,算是容易種植的地生類蘭花。

棲地與分佈:低海拔草地

綬草喜好生長於濕潤而陽光充足的草地,人工環境如公園綠地、學校操場、花圃草坪等,皆有可能巧遇;低海拔山區的公路邊坡、樹林邊緣開闊地、河床、湖沼濕地及天然平地草原等,亦是其棲息環境。

在全球的分布非常廣泛,在俄羅斯、日本、中國、臺灣、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爪哇甚至澳洲、紐西蘭等地​#​

在臺灣則分布於海拔1000公尺以下之草地及其他適合棲地。

在草地上的綬草/圖片來源:IAN Chen

花語

銘記於心,珍惜當下。

辦識特徵

地生型蘭花,開花時植株高15-35公分,數十朵小花以螺旋狀密集著生於花莖,花粉紅色,全白者稀有。小花微開呈鐘形,唇瓣明顯、邊緣波浪狀。葉片簇生於基部,線形厚紙質。

綬草盤旋而上的花序/圖片來源:烏羽織

根、莖、葉的型態

根為簇生、肉質,粗大呈圓柱狀,形似人參;莖很短;葉片無柄、簇生,呈線狀披針形,長約4-12公分、寬0.5-1公分,質地如稍有厚度的紙張,未開花時在草地上往往與周邊禾本科雜草無異,難以辨認。

花朵特徵

其屬名所描述的螺旋狀花序,自然是綬草最顯著的特徵,旋轉方向不一,有左旋、右旋,或者較為直列者。其花莖高15-30公分,花序佔約10-25公分,一朵朵米粒般大小的小花接連盤旋而上,呈紫紅、粉紅或白色。花朵雖小,細看仍有著標準的蘭花構造:花瓣及萼片長0.4-0.5公分,基部白色至邊緣呈粉紅色,中萼片與兩片花瓣靠攏呈帽狀,側萼片基部囊狀,唇瓣白色長橢圓形、邊緣呈碎裂波浪狀、表面有毛,整朵小花宛如鐘形。

綬草花朵構造圖/製圖:島民集合

果實和種子

從花朵凋謝到果實成熟,平均需15天,蒴果上有毛,長橢圓形,內有細小種子。

花期:3-5月

主要為清明節前後,由螺旋的最底端基部開始,平均一天往上開一朵,直到先端,約費時17天。螺旋狀排列的花朵,可以有效利用空間,產生更多的花,並同時容納多個授粉者、增加授粉的機會​**​

開花後植株枯萎,約在6月時進行夏季休眠,直至秋天9月萌芽,開始生長至隔年3-5月開花。

綬草花朵細部照片/圖片來源:烏羽織

臺灣可見的其他綬草

香港綬草(Spiranthes hongkongensis)

除了綬草外,臺灣可觀察到的綬草屬植物還有義富綬草(Spiranthes nivea)和小花綬草, 臺北郊山則有機會看到香港綬草。

原被認為是香港特有種,於2009年首次於臺灣有發現記錄,2014年於新北市汐止區低海拔山區採集到開花植株後才鑑定確認,分布於北部山區,亦有說法是在進口時不慎夾帶、進而歸化的物種。

花為白色,外貌與綬草十分接近,花序軸、苞片、子房和花萼上均被有腺毛,柱頭有明顯三裂,4-5月開花​††​

小花綬草(Spiranthes minutiflora)

分布於北部中海拔山區,主要發現於太平山。

外形與綬草相似,花朵白色先端呈粉色,但花序軸與子房密集被有短腺毛,花被片較其他同屬植物窄​‡‡​

水社綬草(Spiranthes suishaensis)

為臺灣特有種,義富綬草(S. nivea)為本種的異名,少見且已知生育地稀少,分布於中、南部的中海拔山區,尤以屏東大漢山區為重要棲息地,生長於山區道路邊坡或山壁上。

花為白色,萼片和花瓣較綬草略窄,唇瓣先端較窄且表面無毛,花序和子房上略有腺毛,葉片線形但較綬草寛大、肉質,花期為2-6月​§§​

綬草資訊圖表/製圖:島民集合

應用於保養與藥妝品的經濟蘭類

雖然現在綬草在野外的族群數量不若以往,但在花蓮農改場看重其保健價值、和發展成生技保養藥妝品的潛能下,已研發出快速繁殖種苗的技術,成功量產​¶¶​

與先前介紹的經濟蘭類,多為觀賞植物、甚至是外銷的重要產品不同,量產的綬草主要用以萃取所需原料,如盤龍蔘酚和其他植物胺基酸等,以製造各種保養或改善肌膚健康的產品,如洗髮沐浴產品、乳液、保養品和蚊蟲藥膏​##​,有興趣的讀者亦可嘗試、支持看看這些臺灣的產品。

綬草名片/製圖:島民集合

作者簡介 – 烏羽織

小時候搬家到烏日時看著路牌說出了「鳥」日,結果真的開啟充滿鳥的日子。羽跟織是目前影響人生最重要的兩種鳥,但所有生物除了__都喜歡。就記成烏魚子也不錯因為本人出生於烏魚肥美的時節。


  1. ​*​
    觀點種子網 http://seed.agron.ntu.edu.tw/STAMP/latin.htm
  2. ​†​
    鐘詩文(2015)。《臺灣野生蘭圖誌》臺北市:貓頭鷹出版。
  3. ​‡​
    A.PAO garden https://plant.apaostudio.com/read.php/shou-cao/
  4. ​§​
    農業知識入口網 藥用植物圖鑑 https://kmweb.coa.gov.tw/subject/subject.php?id=37293
  5. ​¶​
    上下游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49823/
  6. ​#​
    科博館館訊第208期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94/208/3.pdf
  7. ​**​
    上下游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49823/
  8. ​††​
    台灣生物多樣性研究 第16卷第4期 https://www.tesri.gov.tw/A15_2/content/31225
  9. ​‡‡​
    自然攝影中心 http://nc.biodiv.tw/bbs/showpost.php?p=778523&postcount=376
  10. ​§§​
    鐘詩文、許天詮(2016)。《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第二卷:蘭科(恩普莎蘭屬)——燈心草科》臺北市:貓頭鷹出版。
  11. ​¶¶​
    上下游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93537/
  12. ​##​
    綬豐 https://soulrichtw.com/ 、蜜源生物科技綬華盛系列https://miyua.com/h/Product?key=257853581762

Loading...

身價曾達千萬的極品之花,報歲蘭

報歲蘭(Cymbidium sinense)與其名稱相應,於農曆新年的前後開花,不像花市中的各種爭奇鬥豔、花枝招展,報歲蘭多以素雅淡然的身姿昂立,挺立的花枝著以十數多朵的小花,吐露怡人清香暗示年節的到來,也因此成為別具風味的應景盆栽選項之一。

報歲蘭亦稱墨蘭,不僅中文名稱有濃厚的民俗色彩,報歲蘭學名中的種小名sinense,意思即為「中國的」,可見就連命名者都知曉其深刻的中華色彩。

在園藝的蘭花中,報歲蘭被歸為「國蘭」中的一員,在中國的栽培歷史相當悠久,可能為全世界最早開始培育的蘭花之一:南宋時期趙時庚所著的「金漳蘭譜」中,描繪了22個可能為報歲蘭和四季蘭的栽培品系和培植方法,是史上最早的蘭花書籍​*​;而臺灣的歷史文獻中,亦曾在清朝康熙年間的諸羅縣誌中出現「拜歲蘭」和其他蕙蘭,指的即是現今的「報歲蘭」​†​

雖然並非分類學上的嚴謹定義,但臺灣所稱的國蘭、日本所稱的東洋蘭,一般指的是蕙蘭屬(Cymbidium)中,喜好溫帶氣候、花朵小型的地生性蕙蘭​‡​。臺灣原生而園藝中常見的有春蘭(Cymbidium faberi)、寒蘭(Cymbidium kanran)、報歲蘭(Cymbidium sinense)、四季蘭(Cymbidium ensifolium)和九華蘭(Cymbidium faberi)等。而在臺灣園藝栽培的蕙蘭中,以報歲蘭最為主流,市面上已有各種特殊花色、花型、葉藝和香味的品種,可供大眾隨自己喜好選購。

報歲蘭捧心蝶/圖片來源:阿橋 HQ

報歲蘭的花語

嫻靜,青春永駐。

棲地與分佈:中低海拔的乾燥山坡地

報歲蘭為地生性的蘭花,多生長於林下、土壤腐植質豐富的區域,尤其喜好東向或東南向、光線明亮的乾燥山坡地​§​

報歲蘭主要分布於中國東部長江以南的廣東、福建、雲南、海南等地,亦分布於香港、臺灣、日本、印度北部、緬甸、泰國、越南及寮國,海拔分布範圍在250-2300公尺之間。

在臺灣,報歲蘭則原生於海拔300公尺至1000公尺的中低海拔山林中,分布範圍為臺灣蕙蘭屬中最廣之一,由北部大坪林、宜蘭礁溪,至南部恆春的四重溪流域,皆有分布。但在歷經抬價炒作後被大量採摘,近年曾有被目擊到寥寥數株記錄的有太魯閣山區、桃園復興、新北烏來、南仁山區、和四林格山區等地。

報歲蘭的「葉藝」及園藝品種:愛好者享受葉片斑斕變化的驚喜

由於栽培歷史悠久,臺灣生產的國蘭品種眾多,除了花型、花色和花香外,對於報歲蘭,更特別發展出重視其葉片「藝變」的品種:即綠葉上出現不同顏色如白色、白黃色的紋理、線條或斑塊等。相較於花期短暫,「葉藝」更能欣賞全年,這類的變種便被稱為「藝蘭」,而對於各種出現位置、形狀和顏色各異的葉藝型態,更是發展出一套描述方式和定義,有興趣者可參考農委會的網頁

由於這些斑紋的產生,源自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發生基因突變,使其喪失合成葉綠素的能力而呈白色。又因這類體細胞(葉肉細胞)中的突變,通常無法隨細胞核遺傳給下一代,因此要複製同樣的葉藝,多只能以分株的方式進行,既耗時產量又稀少,造成早年物以稀為貴,價格哄抬高達千萬之譜的記錄​¶​

但也因為葉藝這樣易受環境、栽培方式、生長時期等影響的不穩定性,反而使愛好者樂於享受、期待每次養出後的驚喜,或不斷嘗試挑戰培育出各類樣貌的可能,使得臺灣成為了報歲蘭藝變品種的重要生產地之一,更曾因此造就不少富翁呢!不過隨著當今生物技術和栽培技能的發展,上千上百萬的價格已成歷史中的短短一瞬,雖仍有珍貴價高、培育不易的品種,亦有價錢可親者,讓一般民眾都能享有箇中樂趣。

報歲蘭的葉藝變種,一開始起源於天然的植株之中,例如在花蓮瑞穗和玉里間發現、具白中斑線的「瑞玉」,以及一株曾一度破千萬、源於臺東大武山的「達摩」等。

瑞玉

「瑞玉」可說是藝蘭中的長青樹,於1930年被發現於臺灣東部的山區,由當時的養蘭專家購入培育後,漸漸流傳至日本和臺灣的蘭界。雪白的中斑線和極深的綠帽,已是此類型態中的名品,觀賞價值高,因此即使葉藝的變化不大、藝相穩定,仍備受推祟數十年。

達摩

「達摩」即是新聞中,一株價格曾被炒到一千七百萬的蘭花​#​,也可說是國蘭中最知名的品種。民國58、59年間,由山地青年在臺東採集到特殊的矮種報歲蘭植株後,轉賣給養蘭專家,原始植株的葉片短圓寬闊、為純粹的綠色,但經特意栽培後,隔代即出現被稱為「紺爪」的葉藝,再經幾輪選育後,植株矮小、葉片寬短、葉藝變化大的「達摩」,開始了它在藝蘭界的風潮。

辨識特徵

為大型地生性蘭花,植株高約40-100公分,葉片細長呈劍形,長約50公分,向上直立而往外彎折,為帶光澤的墨綠色。花莖長而直立,約7、80公分,其上著生直徑約6公分的花十數朵,臺灣主要的原生花色為紫褐色,萼片與花瓣呈狹披針形,唇瓣卵形而後捲,淡黃色上具紅色斑塊。

報歲蘭資訊圖表/製圖:島民集合

根莖葉

報歲蘭具有假球莖(編按:想了解假球莖是怎樣的構造嗎?歡迎參考《蘭花女神,臺灣一葉蘭》),呈橢圓卵形,上有老化的膜質初生葉包覆在外,因而呈現白綠色。根長而粗壯、鬚狀叢生。葉片基生,四、五枚叢生,葉劍形、長披針形,長約40-60公分、寬2-4公分,葉型細長而葉端尖銳,葉全緣,直立生長而上部向外垂墜彎折。葉片顏色為深墨綠色、帶有光澤,雖然現今養蘭業者所特意栽培的葉藝變種,最初是在天然植株中所發現的,但常見的原生植株葉片多為沈穩的墨綠色。

花朵特徵

花莖直立呈深紫色,高約40-100公分,花著生於花莖上部,佈有8-20朵的花,每朵花直徑約5-7公分。花朵具怡人清香:花蕾期無味,半開時則微香,開花後1-10天香味逐漸變濃,之後慢慢轉淡,花期約30天左右。

因廣布於亞洲各地,不同區域的常見花色不同,如中國與臺灣以紫褐色為主,印度北部為淺褐色,泰國的為黃色帶紅色條紋等。再加上報歲蘭的園藝栽種歷史悠久且普遍,培育出各種不同葉藝、花色、和花型的品種,因此花色差異極大,從深紫褐色到白色皆有。

臺灣最常見的原生種以紫褐色為主,萼片與花瓣皆呈狹披針形,但萼片較為細長,排列如賓士標誌,呈紫褐色,上常有深色條紋;花瓣較寬也較短,朝前生長略微合抱狀,顏色為青綠色底、上面密布深紫褐色或深紅色條紋,或整個呈紫褐色;唇瓣下垂往後反捲,呈卵狀披針形,不明顯三裂,淡黃色上散生紅色斑塊,側裂片帶紅紋及紅邊,唇盤上有一對龍骨突起。

報歲蘭的花期隨分布地區而不同,為10月至隔年3月,臺灣原生的花期以1-2月為主。

報歲蘭花朵構造圖/製圖:島民集合

果實和種子

蒴果、長約5公分,果實成熟後轉黑褐色,果莢內有數十萬粒種子,種子細小長約0.1公分。

選購盆栽的要點

報歲蘭十分適合做為室內的觀花及觀葉植物,想購買健康優良的植株,要記得注意以下幾點​**​

  • 葉片多且帶有光澤,外型光滑,葉色濃綠、顏色分佈均勻,葉片堅挺而無枯黃、無蟲害或未經修剪。
  • 假球莖飽滿肥大,若有根部露在盆面上,應呈白色,若長在盆內植料中則呈黃棕色,以手壓之應為硬質,若根為黑褐色、質地鬆軟或乾扁則表示其根部已腐爛。
  • 花莖直而強壯,著生花朵數量多,花朵色彩飽滿、鮮豔。花朵排列整齊、間距適當。
  • 勿購買有病害、蟲害疑慮的植株,檢查盆內植料是否新鮮、根莖葉有無凋萎脫水現象。
報歲蘭達摩/圖片來源:阿橋 HQ

種植秘訣

以賞花為主的花蘭,和注重葉藝變化的藝蘭,在養分供給、光照、和濕度上的需求皆有些許差異,因此要視培養的植株種類和目的,才能給予最適合的生長條件。

這邊主要為提供初學者,或是想嘗試養蘭、想知道住家環境是否合適的讀者,一些基本的培養重點參考​††​

  • 養蘭的場所需通風良好,空氣濕度高(相對濕度70-80%)有利其生長,若環境過於乾燥,可經常在葉片噴水促進其生長。
  • 稍有散光照耀下生長較佳,避免夏季直射陽光。
  • 培育的土壤(植料)以富含腐植質、通氣和排水性良好、具有保水及保肥力為佳,相關的配方很多,可諮詢專業人士。
  • 最適生長溫度約為18-28℃,若高於32℃或低於12℃就應想辦法改善其環境條件,或轉移至適合的場所。
  • 植料以保持微濕狀態為佳,夏天可早晚各澆水一次,春秋每天一次,冬天2-4天一次。或是在盆面包覆水草,水草微乾時澆水淋透。
  • 可使用緩效性有機肥料施肥,使用水溶性速效肥料時需稀釋2000倍,以量少多次為原則。

作者簡介 – 烏羽織

小時候搬家到烏日時看著路牌說出了「鳥」日,結果真的開啟充滿鳥的日子。羽跟織是目前影響人生最重要的兩種鳥,但所有生物除了__都喜歡。就記成烏魚子也不錯因為本人出生於烏魚肥美的時節。


  1. ​*​
    國蘭生產作業手冊 第二章 國蘭的分類、形態與品系 https://www.tdais.gov.tw/upload/tdais/files/web_structure/6869/TC02-106-2.pdf
  2. ​†​
    蘭花的故事 https://orchid-story.blogspot.com/2018/09/cymbidium-sinense.html
  3. ​‡​
    行政院農委會 農業知識入口網 蕙蘭主題館 https://kmweb.coa.gov.tw/subject/subject.php?id=28994
  4. ​§​
    鐘詩文(2015)。《臺灣野生蘭圖誌》臺北市:貓頭鷹出版。
  5. ​¶​
    科博館館訊第325期 從科學的觀點欣賞國蘭的葉藝與奇花 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103/325/a-4.pdf
  6. ​#​
    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976239
  7. ​**​
    家庭園藝概論 蘭花的選購要領https://blog.xuite.net/y1420u/twblog/127789074 蕙蘭選購秘笈https://kmweb.coa.gov.tw/subject/subject.php?id=29005
  8. ​††​
    家庭園藝講義 國蘭的栽培 https://blog.xuite.net/y1420u/twblog/127788789
Loading...

遺落人間的拖鞋蘭,臺灣喜普鞋蘭

喜普鞋蘭,或者稱其杓蘭、仙履蘭,亦或更為通俗常見的「拖鞋蘭」,為蘭花的一個亞科(Cypripedioideae),其下包含五個屬、約165個種。

這個亞科的特點,是花朵形狀如其名稱描述:唇瓣特化成兜形的深囊、好似仙女遺落的一隻拖鞋,而其英文俗名便是Lady’s Slipper。

這樣囊狀的設計可使昆蟲不小心陷入其中,在攀爬逃逸時經過雄蕊,順勢黏附花粉塊,從而完成「傳粉」這項被迫接受的任務。

臺灣原生與引進的喜普鞋蘭

喜普鞋蘭亞科下的喜普鞋蘭屬(Cypripedium)中,臺灣原生的共有四種,但皆喜好生長於涼爽的中高海拔,難以在臺灣平地存活。

因此臺灣園藝中常見的拖鞋蘭,反倒多為引進的芭菲爾鞋蘭屬(Paphiopedilum)或佛拉密鞋蘭屬(Phragmipedium)植物。雖然這兩屬的拖鞋蘭較能適應臺灣平地氣候,但栽培技術門檻高,因而有了「台灣仙履蘭協會」,致力於相關專業知識的交流。

臺灣喜普鞋蘭發現、發表與特徵

Cypripedium formosanum 臺灣喜普鞋蘭 / 攝影:sunoochi @flickr

臺灣喜普鞋蘭(Cypripedium formosanum)和臺灣一葉蘭Pleione bulbocodioides)、臺灣蝴蝶蘭Phalaenopsis aphrodite subsp. formosana)為國際園藝上臺灣的代表性蘭花​*​,為三者中唯一的臺灣特有種。

日據時期1916年,早田文藏於合歡山海拔約2500公尺高的針葉林中採集到此種,並以此為模式標本發表命名為Cypripedium formosanum。雖然中間曾一度被改分類為日本喜普鞋蘭的變種,但最後仍確立為獨立的一個種。

辨識特徵

臺灣喜普鞋蘭為高約15-20公分的地生性​†​蘭花,光滑直挺的莖上有葉兩枚,葉面上有許多縱褶,葉形大而似兩把蒲扇對生。

兩枚蒲扇中間延伸出單生的一朵花,碩大豔麗,花白色至淡粉色,上綴以紅色、紫紅色的條紋和斑點。唇瓣特化成卵形囊袋狀,花朵中央有「一點紅」,為盾狀的退化雄蕊。

臺灣喜普鞋蘭資訊圖表 / 製圖:島民集合

棲地與分布

臺灣喜普鞋蘭多生長於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森林中,如鐵杉、雲杉林,及針闊葉混合林等,常見綻放於土壤腐植質豐富的林下,周圍多僅有微弱日照;冷涼潮濕的高山草原、岩石地或箭竹林間,亦為其棲所。

原廣泛分布於中高海拔的山區,因環境破壞和長期遭受濫採,現散於臺灣中部和東部,如南投、宜蘭、花蓮等的中高海拔山地,尤以中央山脈中北段的合歡山、南湖大山、中央尖山等區域,和東部的石灰岩山區較為常見。

花語

簡約、出色而雋永

臺灣喜普鞋蘭:美麗又獨特的「一點紅」

臺灣喜普鞋蘭花朵構造圖 / 製圖:島民集合

根、莖、葉的形態

臺灣喜普鞋蘭除了光滑直挺、支撐起碩大花與葉的莖外,地下還有匍匐的根狀莖​‡​,粗硬而強壯、供給植株冬季休眠時的養分;而這樣的匍匐莖還有行無性繁殖的作用,因此在環境適宜的情況下,仙女的鞋會越來越多雙、蔓延成一片。

臺灣喜普鞋蘭的葉僅兩片,直徑約10-15公分,近似對生,無柄而呈卵圓形,好似兩把蒲扇相外開展、烘托著中間的仙履。葉的質感薄而似紙,有許多明顯縱向皺褶,葉片邊緣為全緣或有缺刻,葉背有短毛茸。

冬季時臺灣喜普鞋蘭會休眠、仰賴根狀莖過冬,至春季時新生葉片破土而出,生長不久便開花,開完花後葉片持續生長以獲取營養(此與僅有一葉的臺灣一葉蘭類似),最後於冬天落葉、進入休眠。

朵特徵

喜普鞋蘭亞科在演化上屬於較原始的亞科,因此花朵構造與先前介紹、屬於樹蘭亞科的一葉蘭蝴蝶蘭不太一樣。

喜普鞋蘭有兩枚雄蕊和一枚退化的盾形雄蕊、唇瓣特化成深囊狀、原本應位於唇瓣兩側的兩枚側萼片合生而成一個萼片,隱身在唇瓣後方。

臺灣喜普鞋蘭的花為頂生、單生一朵,葉片未完全成熟時花就已開,初抽時迷你而呈黃綠色,後轉為白至淡粉色,其上有紅色、紫紅色的條紋和斑點。

花朵的直徑約8公分,上萼片為卵狀披針形,兩枚側萼片合生成一小舟狀隱於唇瓣後方;花瓣與上萼片同為卵狀披針形但略歪斜,唇瓣長達約5公分、呈卵形囊袋狀。花朵中間為突出的退化雄蕊,紅色而呈盾狀,其後兩邊藏著花藥。花期為4-5月。

果實和種子

紡錘形蒴果,其內種子量大而細小,於6月至7月下旬成熟。

如何找到臺灣喜普鞋蘭的蹤影?

臺灣喜普鞋蘭因喜好涼爽氣候,也因此儘管為臺灣特有種,但因無法在臺灣平地培育,反倒在歐美成為相當受歡迎的園藝植物,甚至獲得了英國皇家園藝學會(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認證的花園優異獎​§​(Award of Garden Merit)。

Cypripedium formosanum 臺灣喜普鞋蘭 / 攝影:Kuo-Chu Yueh @flickr

適合賞花的時節與景點

臺灣喜普鞋蘭主要於四月上旬至五月中旬開花,如有到前述其分布範圍的地區攀登山岳、或是到高海拔的國家公園及保護區遊憩時,可以注意針葉林或針闊葉混合林的林下、陰涼潮濕的岩石地上,是否有仙女遺落的鞋履。

臺灣喜普鞋蘭是否適合園藝種植?

園藝上,因在臺灣平地難以存活,再加上已瀕危與近年保育意識的抬頭下,臺灣的蘭園現已無販售,在野外偶遇也請勿採摘、讓這樣的幸運能繼續流傳;而歐美涼爽氣候的地區,則興許尚有人工繁殖販售。

雖無法親手培育,但若想見其真容、不仰賴偶遇的話,也可以在花季時前往臺大位於南投的山地實驗農場──梅峰農場(入場規定可以上官網查詢),就有機會同時欣賞到人工培育、展示的臺灣一葉蘭和臺灣喜普鞋蘭喔!

喜普鞋蘭的哀愁:消失的花海

臺灣喜普鞋蘭名片 / 製圖:島民集合

臺灣喜普鞋蘭與同樣性喜隱身於雲霧、卻有著引人注目美貌的臺灣一葉蘭,有著類似的命運:成為他國受寵的園藝植物後,在臺灣的野外族群因而備受採集壓力、數量銳減。

據《臺灣野生蘭圖誌》所述,民國七十年代時,有著顯著花朵和姣好外貌的臺灣喜普鞋蘭和奇萊喜普鞋蘭,被商人相中其外銷潛力,開出每株約50元的高價;與此同時,小巧的臺灣一葉蘭一株則僅約5元。

在重金誘惑的驅使下,許多原住民至山中採集,並轉賣給商人,銷往日本等國家。原住民的耆老敘及此段歷史曾說:太魯閣的清水山山頂,本來有著二種喜普鞋蘭,隨著岩石地連綿不絕於整片。

可惜紅顏薄命,這樣的絕景僅存在於過去了。

臺灣原生的喜普鞋蘭有哪些?

喜普鞋蘭亞科下的喜普鞋蘭屬(Cypripedium)中,臺灣原生的共有4種,除了小喜普鞋蘭(C. debile)外,其他3種:臺灣喜普鞋蘭(C. formosanum)、奇萊喜普鞋蘭​¶​C. taiwanalpinum)、和寶島喜普鞋蘭(C. segawa)皆為臺灣特有種。

Cypripedium formosanum 臺灣喜普鞋蘭 / 攝影:brewbooks @flickr

臺灣特有的三種喜普鞋蘭各有什麼特色?

三種之中:臺灣喜普鞋蘭的花朵最為碩大、奇萊喜普鞋蘭的花色最為豔麗、寶島喜普鞋蘭則最為稀有罕見。

奇萊喜普鞋蘭的花雖略小於臺灣喜普鞋蘭,直徑約6公分,但花呈粉紅色至紅紫色,帶有深色斑紋,在臺灣有「最美喜普鞋蘭」的稱號。

比起臺灣喜普鞋蘭的唇瓣沿著整個圓周往內捲、像個泳圈,奇萊喜普鞋蘭的唇瓣是更完整的囊狀,且鼓起有如圓球一般,是隻鞋頭包覆性更好的仙履!葉則有3-5片互生,基部縮小為鞘。

寶島喜普鞋蘭的發現較前兩者晚,約1930年代時採集、發表,卻一度銷聲匿跡了七十年,才再度被發現。寶島喜普鞋蘭的花朵為黃色,葉3-5片互生且葉基疏生而不交疊。

她們分別在哪裡出沒?

Cypripedium taiwanalpinum 奇萊喜普鞋蘭 / 攝影:Kuo-Chu Yueh @flickr

另外,雖有重疊的棲地,但奇萊喜普鞋蘭偏好生長於高海拔的高山草原、岩屑地和裸岩等,本就突出的嬌顏,在開闊的地貌上更顯奪目,常有登山者不遠千里跋涉,享受高山美景外,亦為覓此仙履。

奇萊喜普鞋蘭的花期為4-6月,於南湖大山、中央尖山及奇萊山區均有出現的記錄。

寶島喜普鞋蘭目前僅被發現於花蓮中海拔雲霧帶的岩石坡地,已知的生育地稀少,族群數量亦不多、未見大片群生,因此此種的生存最為危急。


作者簡介 – 烏羽織

小時候搬家到烏日時看著路牌說出了「鳥」日,結果真的開啟充滿鳥的日子。羽跟織是目前影響人生最重要的兩種鳥,但所有生物除了__都喜歡。就記成烏魚子也不錯因為本人出生於烏魚肥美的時節。


  1. ​*​
    農業兒童網https://kids.coa.gov.tw/view.php?func=knowledge&subfunc=kids_knowledge&category=A17&id=348&print=1
  2. ​†​
    不同於一葉蘭和蝴蝶蘭為附生性(epiphytic)蘭花,常著生於樹上或岩壁上;臺灣喜普鞋蘭為地生性(terrestrial)蘭花,和一般植物一樣從地面土壤中長出。
  3. ​‡​
    根狀莖或根莖(Rhizome)為特化的莖,功能為儲存養分及進行無性繁殖,較日常的例子為我們常吃的蓮藕。
  4. ​§​
    花園優異獎指此種植物在英國的環境下,需達成「園藝上可用」、「在花園裝飾或使用上表現出色」、「體質良好不易受病害影響」等條件
  5. ​¶​
    奇萊喜普鞋蘭過去被認為是廣布的*C. macranthos*(中國俗稱大花杓蘭),直至2019年才確認為臺灣特有種,並更正學名。
Loading...

臺灣的原生蝴蝶蘭,只有這兩種!

一講到蘭花,我們腦中所浮現的影像,普遍便是常作為祝賀禮品與室內盆栽裝飾、有著形形色色花紋、大小和顏色的蝴蝶蘭。雖然是臺灣產值最高的外銷花卉,也因應市場需求而培育出各異的樣貌,但其實臺灣原生的蝴蝶蘭屬植物只有兩種:一種是白色的臺灣蝴蝶蘭Phalaenopsis aphrodite subsp. formosana ,另一種是臺灣僅分布於小蘭嶼的姬蝴蝶蘭Phalaenopsis equestris

暱稱為臺灣阿嬤的「臺灣蝴蝶蘭」:Phalaenopsis aphrodite subsp. formosana

開啟臺灣興盛蘭花產業的臺灣蝴蝶蘭,亦稱臺灣白花蝴蝶蘭、白蝴蝶蘭等,在園藝上有個親切的暱稱「臺灣阿嬤」,這是因為它曾一度被分類為P. amabili的臺灣變種,取其種小名開頭的諧音便成了「阿嬤」;另外還有一個暱稱是異曲同工之妙的「臺灣阿婆」,源自被分類為P. aphrodite時的諧音。

臺灣蝴蝶蘭自1879年在蘭嶼被採集後,曾歷經多次分類的更改,終於在2001年被列為主要分布於菲律賓北部P. aphrodite的臺灣亞種(Phalaenopsis aphrodite subsp. formosana )。雖然學名更改多次,但源於錯誤分類的「臺灣阿嬤」名號,無論是臺灣原生或經育種衍生的相關品系,皆已獲得眾多獎項肯定,且擁有眾多培育子孫,其在園藝上的地位已是不容動搖。

臺灣蝴蝶蘭的花語

高貴而純潔的意志。

臺灣蝴蝶蘭資訊圖表 / 製圖:島民集合

曾一度絕跡的「姬蝴蝶蘭」:Phalaenopsis equestris

姬蝴蝶蘭,也被稱作桃紅蝴蝶蘭、粉紅蝴蝶蘭、和小蘭嶼蝴蝶蘭等,主要原生於菲律賓,在臺灣僅分布於小蘭嶼。雖然姬蝴蝶蘭的花朵較小,但因擁有非常多變的型態和花色,而被廣泛用於和其他蝴蝶蘭雜交,是培育新品種的重要角色,在園藝上常以種小名的開頭「eq」稱之。

光是臺灣於英國皇家蘭花協會登錄超過三萬種的商業蘭花品種中,便有逾六成與其有關係。儘管在產業上舉足輕重,野生的姬蝴蝶蘭在臺灣曾一度絕跡、自日治時代便一直無正式目擊記錄直到2009年,才有幾株在小蘭嶼再被發現。

姬蝴蝶蘭的花語

不輕易消失的美麗。

姬蝴蝶蘭資訊圖表 / 製圖:島民集合

蝴蝶蘭的棲地與分布

蝴蝶蘭喜好通風良好且溫暖潮濕的環境,普遍著生於暖熱潮溼森林中的樹皮、樹冠、樹蕨或岩石上。

臺灣蝴蝶蘭:

白花蝴蝶蘭(Phalaenopsis aphrodite)分布於菲律賓北部島嶼和臺灣南部低海拔的熱帶及亞熱帶原始闊葉林中,因地理隔離產生的差異而可分為兩個亞種:菲律賓白花蝴蝶蘭 Phalaenopsis aphrodite subsp. aphrodite和臺灣蝴蝶蘭Phalaenopsis aphrodite subsp. Formosana。臺灣蝴蝶蘭的主要分布範圍為臺灣東部海岸山脈以南到恆春半島、蘭嶼和綠島等,常附生於榕樹、樟樹等大樹的枝幹上或大石岩壁間。

姬蝴蝶蘭

主要生長於菲律賓的海岸森林中,在臺灣現僅分布於小蘭嶼一沿岸陡峭的森林中、附生於樹上如蘭嶼羅漢松。

圖片來源:Naoki Takebayashi

蝴蝶蘭的辨識特徵

蝴蝶蘭屬為附生型的蘭花,根肉質常有分枝。葉片稍肉質、扁平,呈橢圓或長圓形,分成二列互生。花序梗由莖的基部側生而出,花朵遠看彷彿蝶蛾翩翩飛舞於樹間。花的三個萼片大小近似,兩側花瓣通常較萼片略寬,唇瓣三裂、裂片中間交接處常有肉突。

蝴蝶蘭的根莖葉 

常附生於樹上的蝴蝶蘭有著肉質的根、常分枝。莖單生且非常短、僅約2-5公分,被交互生長的葉鞘所包覆而不易見。臺灣蝴蝶蘭和姬蝴蝶蘭的葉片皆肉質、肥厚、深綠色,呈長橢圓形,頂端較寬而基部略窄,分成二列互生。臺灣蝴蝶蘭的葉片長約8-25公分,姬蝴蝶蘭的葉片長約12-24公分。

花朵特徵

雖然中文翻為蝴蝶蘭,蝴蝶蘭屬的屬名Phalaenopsis希臘文原意其實是指它們的花看起來像蛾(phalaina)。但無論是蛾還是蝶,本屬花朵遠看彷彿翩翩飛於樹間的意象便是其名稱的由來。

蝴蝶蘭的花序由莖的基部側生而出,有的種常分枝、有的無。三個萼片大小近似,兩側花瓣通常較萼片略寬,唇瓣三裂、裂片中間交接處常有肉突。(編按:想更了解蘭花的花朵構造嗎?歡迎參考《蘭花女神,臺灣一葉蘭》

臺灣蝴蝶蘭

花序梗長約20-60公分,常有分枝。花白色、直徑約5-7公分,互生由花序軸基部向頂端逐朵開花。花朵的上萼片長橢圓形,側萼片卵狀歪斜披針形;兩側花瓣菱狀卵形;唇瓣三裂,側裂片歪斜倒卵形、基部具紅紋,中裂片菱狀倒三角形、先端具一對細長捲鬚,三裂片交接處具一黃色帶橙斑之盾狀肉突(肉突形狀為與菲律賓亞種主要差異之一)。

臺灣蝴蝶蘭構造圖 / 製圖:島民集合

姬蝴蝶蘭

花序梗長約25-30公分,單軸或有分枝。花徑約3公分,外型隨產區有不同變異,花色豐富如白色、粉色、桃紅、紫色等,唇瓣與花同色或不同色者皆有,如桃紅、紫、黃、橘紅等,原生於小蘭嶼的則為淡紫色的花。姬蝴蝶蘭花朵的三個萼片為長橢圓形;兩側花瓣菱形而基部收狹;唇瓣三裂,側裂片倒披針形,中裂片卵形且先端尖銳,三裂片交接處有盾狀肉突。

姬蝴蝶蘭構造圖 / 製圖:島民集合

蝴蝶蘭的果實和種子

果實皆為蒴果:臺灣蝴蝶蘭的蒴果長達12-15公分,姬蝴蝶蘭則為長約6公分的圓柱狀蒴果。其內有數以萬計、細如粉塵的種子。

賞花地點與時節

臺灣蝴蝶蘭原本於台東縣大武鄉、太麻里鄉、蘭嶼和屏東縣恆春半島有較大量的分布,花期為3-4月。

姬蝴蝶蘭則僅現蹤於小蘭嶼,花期為7-8月。但現今於野外均已近乎絕跡,日後復育計畫若成功開展,希望有幸遇見者能手下留情,用眼睛帶走它們的倩影即可,給它們機會憑藉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再度於臺灣的林間飛舞。

經過園藝育種和人為養護的蝴蝶蘭,花期可能不同、開花時間更加延長,超過千種豐富多樣的花色和花型亦能滿足不同的審美。儘管早年「養蘭」的風氣僅流行於富有的權貴間,但身為附生植物的蝴蝶蘭其實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只要順應其生長需求,一盆蘭花能養多年,2010年美國的蝴蝶蘭銷售甚至超過了聖誕紅,成為世界上銷售量最大的盆花。因此有興趣者,不妨到園藝店家,挑一盆回家試試。

臺灣蝴蝶蘭:從闊葉林落入蘭園

雖然亦分布於臺灣本島南部的闊葉林內,臺灣蝴蝶蘭最早的正式採集紀錄為1879年於蘭嶼發現。而1947年,原生於此的臺灣蝴蝶蘭獲得國際花卉展的冠軍,這座原名「紅頭嶼」、各種蘭花蓬勃於其土地與樹上的小島,便在同年被更名為「蘭嶼」了

日治時期的臺灣,養蘭的風氣從國外傳入、成為上流社會中的雅興。隨著1950年代臺灣蝴蝶蘭多次獲得國際大獎,多達300隻蝶蛾飛舞的植株一鳴驚人,其身價頓時暴漲,造成現今野生植株被採摘殆盡的遺憾。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臺灣阿嬤」多已經過雜交育種,要找到純品系的原生臺灣蝴蝶蘭已是非常困難。

雖然野外的植株陸續落難,另一方面臺灣蝴蝶蘭卻也成為世界上許多盆化、育種蝴蝶蘭的重要親本,臺灣的蘭花產業亦逐步發展:1960-1970年代起有興趣者開始進行引種和育種的工作,1980-1990年蝴蝶蘭已開始大量生產,經歷國內市場供過於求的瓶頸後始轉往外銷,1990-2000年台糖又數次以園藝栽培種的臺灣蝴蝶蘭於日本多次獲獎,2000年後臺灣的蘭花大量銷往日本、美國等地,現已進入系統化育種和專業化量產的時代,以繼續和荷蘭等他國競爭。

臺灣蝴蝶蘭名片 / 製圖:島民集合

姬蝴蝶蘭:一度於臺灣野外絕跡

本來在臺灣棲地就十分限縮的姬蝴蝶蘭,在蘭花價格不斐、採摘販賣盛行時亦深受其害,曾自日治時期後便再無觀察記錄、一度在野外絕跡,直到2009年才再次於小蘭嶼的蘭嶼羅漢松樹上記錄到其身影。希望隨著觀念改進、消除人為干擾後,有朝一日能再掛滿枝頭。

在園藝上,易栽種、花枝易長出花梗苗、利於繁衍的姬蝴蝶蘭,是許多迷你多花性蝴蝶蘭育種的主要親本,再加上不同產區豐富多變的花型與花色,使臺灣逾六成的商業蘭花品種都與其有關,只是園藝上的姬蝴蝶蘭來源應為引進種,而非早年就已罕見的臺灣原生品種。

姬蝴蝶蘭作為科學研究的實驗對象,甚至去了外太空

2020年底臺灣參與了太空種子的計畫,將種子送到國際太空站中屬於日本的Kibo太空艙,觀察太空環境對植物的影響,姬蝴蝶蘭雀屏中選成為其中一員!近日種子已回到地球、送回臺灣,將開始栽種,了解外太空無重力、高輻射環境對四種植物種子變異、生長等的影響。

作為開花植物中物種數第二多的大科,蘭科植物的廣泛分布和高度適應性,使其與菊科被認為是植物演化的頂點,自然也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而姬蝴蝶蘭因與其他種相比有較小的基因組,成為了第一個完成全基因體解序的蘭科植物,除了有助於了解蘭科植物的演化,亦可期待此於產業育種的應用。

姬蝴蝶蘭名片 / 製圖:島民集合


作者簡介 – 烏羽織

小時候搬家到烏日時看著路牌說出了「鳥」日,結果真的開啟充滿鳥的日子。羽跟織是目前影響人生最重要的兩種鳥,但所有生物除了__都喜歡。就記成烏魚子也不錯因為本人出生於烏魚肥美的時節。

Loading...

蘭花女神,臺灣一葉蘭

臺灣一葉蘭,是臺灣唯一原生的一葉蘭屬植物,此屬的蘭花雖個頭嬌小,卻有著相對它們玲瓏身軀大而豔麗的花朵,且一株只開一朵花(罕有開兩朵的記錄),葉也僅生一到二枚,傾盡全力突顯的美貌,為其贏得源自於希臘神話中女神之一的屬名Pleinoe

 

臺灣一葉蘭雖然並非臺灣特有種,卻以福爾摩沙的名號揚名在外:

西元1909年日人森丑之助在阿里山採得標本、送回日本後,於1911年由當時負責臺灣植物研究工作的早田文藏命名為Pleione formosana,1914年入住英國皇家植物園,其後西元1920至1975年,臺灣一葉蘭共在英國獲得六次蘭花大獎的殊榮。

不過隨著資訊傳播和生物技術發達,臺灣一葉蘭被發現其實亦分布於其他地區,且各有異名,因此現於臺灣物種名錄的學名​*​已改為Pleione bulbocodioides

臺灣一葉蘭有許多別名:臺灣慈姑蘭、山慈姑、或不加臺灣直接稱之為一葉蘭、中國則因一葉蘭屬的假球莖構造似蒜而稱之為獨蒜蘭屬,因此亦有臺灣獨蒜蘭或獨蒜蘭的稱呼。在歐洲作為園藝植物的它,則被歐洲人稱為窗臺蘭(Windowsill orchid),主要因當地氣候條件允許,將小巧的植株栽培於窗臺上即可存活開花。

 

圖片來源:James Johnstone

臺灣一葉蘭的棲地與分布:潮溼的雲霧帶,最常看見她

臺灣一葉蘭相當仰賴空氣中的水氣存活,因此好生於涼爽潮溼、半透光的環境,像是森林林緣的邊陲坡地、岩壁和苔蘚叢生的樹幹,或是稀疏光線可透過、腐植質豐富的林下。雖然棲息的海拔高度橫跨甚廣,但於臺灣海拔2000公尺上下,光線適當、水氣豐沛的山區雲霧帶生長最為繁茂。

一葉蘭於全球僅分布於亞洲地區,範圍由中國浙江、江西和福建向南延伸至緬甸、泰國及寮國,西至尼泊爾中部,東至臺灣,以雲南為分布的中心,橫跨海拔600至4200公尺。

如何辨識出臺灣一葉蘭?

植株嬌小約10-25公分高,單生一片葉,呈倒披針形或窄橢圓形。花頂生、多為一朵少見兩朵,大而豔麗,常見粉紅、粉紫色,白色較稀少。有假球莖,呈角錐狀、基部卵球形,為帶光澤的綠色或紫色。果實為紡錘形蒴果、黑褐色。

臺灣一葉蘭的根莖葉:一株一片葉、假球莖

為了能在資源稀少、供給不穩定的岩石表面、樹幹等地方生存,大部分著生性蘭花都發展出貯藏水分和養分的器官──「假球莖」,而不同種的蘭花也有著不同型態的假球莖,可以此做為辨識的依據之一。臺灣一葉蘭的假球莖呈角錐狀、基部卵球形,顏色是帶有光滑色澤的綠色或深紫、紫褐色,其真正的莖在假球莖的下方,再往下則是淺短的根。

一如其名,一葉蘭一株只長一片葉子,葉面上有縱向皺摺便於攔截水氣。開花時葉子尚為幼嫩,要到花凋謝後才會快速增長至成熟、呈倒披針形或窄橢圓形,長度可達26公分或者更甚。葉子成熟後便大量進行光合作用、貯存養分至假球莖,以供給之後萌芽所需的營養,葉子於冬季脫落。貯存了養分的假球莖愈大、能供給的養份足夠,通常便有一株產兩朵花的可能。

 

圖片來源:Flying Freddy

邊緣抽鬚的喇叭狀唇瓣,是一葉蘭的花朵特徵

走在演化尖端的蘭科,有許多不一樣的花朵構造:雌蕊和雄蕊合生,而稱為「蕊柱」;成千上萬的花粉集結成花粉塊,一次授粉成功就能產生極大量的種子;花朵外圈的三片萼片特化仿若花瓣(正上方的一瓣和下方左右的兩瓣),內輪的三片為真正的花瓣(上方左右的兩瓣和正下方的一瓣),而其中位於中間下方的花瓣特化成形態特殊且多樣的「唇瓣」,以利授粉的昆蟲停棲、或增加對授粉者的吸引力。而這些有著不同樣貌的特化萼片、花瓣、和與授粉者的共同演化下,造就了蘭花特別精彩多變的花朵形態。

臺灣一葉蘭的花為頂生,通常為單生,即一株只有一朵花,花朵大而豔麗、直徑約6-8公分,常見粉紅色和紫色,白色較為少見。一葉蘭的唇瓣向上捲成喇叭狀,邊緣碎裂仿佛抽鬚的布料;喇叭內側佈有黃褐、紅色的斑點,上有二至五條宛若導盲磚引導授粉昆蟲前進用的龍骨突起,蕊柱長、有四個花粉塊。

因為花色、花朵數等的變異,早期的植物學家在鑑定時,曾把新採集到外型與先前物種特徵描述相異的一葉蘭立為新物種,但隨著分子技術、研究方法的進步,一葉蘭在臺灣現皆已歸為同一物種。

 

圖片來源:Linda De Volder

臺灣一葉蘭的果實和種子

一葉蘭的果實為紡綞形的蒴果,授粉後約六、七個月後可成熟,呈黑褐色、長約四公分,其內種子極細小如粉末而量極多。

除了種子,她還能用假球莖無性繁殖

臺灣一葉蘭花期為3-4月,每朵花可開1-2星期,因常成群附生於苔蘚豐茂的岩壁上,即使單株嬌小,花季來臨時仍十分醒目。

種子傳播

授粉成功的花朵會迅速萎縮,子房膨大發育成為蒴果,等果實成熟開裂後,極細小的種子隨風飄散,若能有幸降落於適當環境、且與真菌順利共生獲取養分,方能順利萌芽、長成新的植株。

無性繁殖

除了以種子傳播,一葉蘭的假球莖亦可進行無性繁殖。

 

第一種方式為假球莖增生:即原本的假球莖(母球)側邊增生新的假球莖(子球),每一枚假球莖皆可發展成為新的一株一葉蘭,而原本的假球莖(母球)則在養分皆供給予新生的假球莖(子球)後便乾癟死亡;第二種方式為頂芽繁殖:假球莖的頂端長出一至二個細長的頂芽,長棒狀的褐色頂芽成熟後掉落在週邊,若剛好落入適當的環境便可存活,繼續生長成一完整植株。

明確的棲地偏好和多樣的繁殖方式,讓在野外的一葉蘭,通常都是整片成群的。

曾經輝煌的外銷史,卻讓臺灣一葉蘭面臨生存危機

林業的開展,使人們的足跡跨入一葉蘭的棲息地,見證她的美貌也使其揚名世界,卻也讓原本幽居於雲霧中的淡雅,面臨大量採集的壓力。

作為園藝植物的潛力使得一葉蘭外銷需求顯現,開始有人前往山區大量採集販售,使其一度陷入生存危機。而後政府立下法規,一方面禁止盜採及劃設保護區,一方面看重其外銷的發展性,隨後苗栗南庄鄉農會即與臺大梅峰實驗農場合作,經農委會核准人工繁殖一葉蘭,並成立臺灣一葉蘭產銷班,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一葉蘭種球供應地。

然而,臺灣平地環境對一葉蘭的生長並不利、栽培所需的技術門檻頗高、加上無法回收種球和生產速度慢等限制,使得臺灣一葉蘭的外銷之路,在中國養蘭事業興起、以低價競爭後,便逐漸式微了。

賞花去處:在臺灣,哪裡可以看到她?

臺灣一葉蘭主要分布於全臺海拔1500-2500公尺溼涼的山區,由北至南、從桃園插天山到屏東大武山皆曾現蹤。因此原本只要是適合的棲地,即潮溼的森林邊坡、岩壁或樹幹,尤其苔蘚叢生處,皆有望見其嬌顏。

可惜,因先前盜採嚴重和森林棲地的流失,現今的分布不若舊時廣泛,但還是有人於花季前往山區健行時,有幸巧遇幾株或一小片粉嫩,例如宜蘭太平山、苗栗加里山等皆常有目擊記錄。

因此,若時節適當,尚未被破壞的雲霧帶森林都是有機會見到的。但若此行目的便是要一睹風采,可前往這美麗花朵開始有了名字的起點──阿里山,其風景區內設有臺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需申請許可)、一葉蘭展示區和生態故事館,可於四月份時前往賞花。

除了野外的族群,南投的梅峰農場投身一葉蘭的培育已久,一樣可於花季時預約生態體驗活動,聽解說員們講述復育一葉蘭的故事。


作者簡介 – 烏羽織

小時候搬家到烏日時看著路牌說出了「鳥」日,結果真的開啟充滿鳥的日子。羽跟織是目前影響人生最重要的兩種鳥,但所有生物除了__都喜歡。就記成烏魚子也不錯因為本人出生於烏魚肥美的時節。

 


  1. ​*​
    學名是以二名法為物種所取的科學名稱,以便全世界的學者能明確指稱該「種」生物,因此每個物種僅有一種寫法(Pleione bulbocodioides),其他語言的名稱皆為俗名(例如「臺灣一葉蘭」),有時會因分類改變而有同種異名的情形出現(Pleione formosana )。 學名使用拉丁文或拉丁化文字,由兩個部分組成:屬名+種小名(種小名為形容詞:多為生物特徵或產地等),皆須斜體、且屬名首字需大寫,後面另可加註亞種或命名者等。例如部份文獻中會看到臺灣一葉蘭最初的學名為Pleione formosana Hayata,其中的Hayata即為早田文藏;而經過鑑定後,臺灣一葉蘭被納入Pleione bulbocodioides (Franch.) Rolfe,其中括號裡的為最初的命名者,但因分類經過異動、學名改變,因而有了括號後的第二個命名者。但單純以科學性指稱而言,若無指定亞種或其他種以下分類群的必要, 二名法已符合規定與需求。
Loading...

與最愛的人一起去賞花!

製圖:島民集合

在台灣,有一件幸福的事,就是可以感受四季的變化。有些變化,是每天日常的漸漸移轉:天氣開始熱得穿不住多層次搭配、香甜的芒果跟荔枝終於出現、點餐、買飲料或甜點時,你總是忍不住選擇那些「季節限定」; 還有一些變化,是需要你邁開步伐去感受的──還在煩惱週末該去哪透氣嗎?快依照現在的月份,參考台灣花季時鐘,出門賞花吧!

夏天的雪與雨

台灣的夏天除了去海邊感受陽光的熱辣,往近郊山上走走,浸沐專屬夏天的五月雪;或到平地公園,淋一場黃金雨,其實也是另一項浪漫的行程選擇。

油桐花

化身為五月雪的油桐花並非台灣原生植物,而是日治時期為經濟考量,利用其生長快速作為木材,亦可生產「桐油」而引進的。著名的油紙傘,其傘面上的防水塗料便是使用桐油。即使後來產業式微,這些強韌的油桐樹已生根於此,茁壯高大,每年定時從半空中撒下飛舞雪片。不同於櫻花以花瓣成雨,油桐以整朵的雄花旋轉翩然,因此不僅顏色,其墜落方式更似雪。而雌花花瓣則自行凋落,留雌蕊於樹上以發育成果實,果實內的種子即為早前用以榨取桐油的原料。

盛開的大量雄花,剛開時的花絲為黃綠色,後轉為桃紅 / 攝影:烏羽織

在油桐盛開的期間,人們於北部至中部的高速公路及各交流道上行駛時,往往能看見遠近高低蓊鬱山坡裡幾簇的白,一些靠山的聚落,其周邊更可見大片成林,在炎熱地夏天裡自造一方彌漫些許淡香的雪國。目前台灣許多景點都有結合花季推廣客家文化的觀光活動,客家委員會甚至成立了網站提供各地的開花情報(https://tung.hakka.gov.tw/)。其中許多賞花步道,亦是前人挑鹽、挑炭、挑茶留下的古道,沿路有屹立已久的枝葉,扶疏為行者遮陽,即使是非花季期間,仍然相當適合避暑漫步。

遠遠看見綠色山坡裡的幾簇白 / 攝影:烏羽織

阿勃勒

阿勃勒在台灣是常見的景觀與行道樹種,幾乎各大校園、平地公園或多或少都有個幾排或幾株。若是兩旁成排的路段,更在其花期時鋪滿鮮黃,隨著車輛的呼嘯同時從半空與地面,吹落與揚起一片片的輕薄。

阿勃勒的花像葡萄一樣是成串的,十幾朵的花以柄依序著於一軸,大量懸於樹上,不僅滿樹的亮麗賞心悅目,易被吹落的花瓣形成的黃金雨,更是夏天獨有的浪漫。

人對阿勃勒更有印象的,或許是它長而堅硬、棍棒狀的果實,常常會有小朋友拾起它開心地舞劍。不像許多我們常食用的豆類,阿勃勒的豆莢不會開裂,好奇的人往往得費力折斷,才能窺見其內部的許多隔間,其內各有一被黑色黏稠果肉包裹的種子。豆莢剛開始的顏色為綠,後轉成一般在地上會拾得的黑褐,因需費時一年在樹上成熟,所以常見花與去年結的果同時並存於樹上,不像其他樹種得等花謝了,才能見到其發育成的果實。

阿勃勒的豆莢與內部的種子 / 攝影:烏羽織

油桐跟阿勃勒,都是生長較快速的喬木,能在炎熱的夏天為停佇者遮蔭,還能幻化成獨有的雪與雨,快跟著台灣花季時鐘,感受這些「樹」造的浪漫吧!


作者簡介 – 烏羽織

小時候搬家到烏日時看著路牌說出了「鳥」日,結果真的開啟充滿鳥的日子。羽跟織是目前影響人生最重要的兩種鳥,但所有生物除了__都喜歡。就記成烏魚子也不錯因為本人出生於烏魚肥美的時節。

Loading...

真愛戰士!鳥類的求婚大作戰!

為了能在枝葉繁茂、食物資源最充足又溫暖的夏天繁衍下一代,漸漸由冷冽轉為輕暖、綠意漸漸甦醒的春天對許多動物來說,是展開求偶大作戰的重要時節。尤其有著繽紛羽毛的鳥類,更是發展出特別多樣的求偶招式,在愛情中碰壁的你,除了求助月老外,不妨也跟著不同的鳥類,偷學幾招吧!

求愛第一招:愛是你眼裡的一首情歌——鳴叫

鳥鳴啁啾,是自古提醒人們春天來臨的宣告之聲,而這也是最普遍的鳥類求愛招式之一。雖然求偶有其明顯目的,但兩個人、兩隻鳥之間,要能成功結伴,溝通可謂是最基礎的不二法門!

因此,既然聲音是鳥類溝通的重要媒介,鳴叫、唱情歌當然也是求偶一定要使出的路數了。尤其鳥類擅飛行、移動範圍廣,至少要召告一下這裡有隻單身「鳥」,期待有緣者先來相個親吧。而配對成功後,甚至有些種類如藪鳥,會有雌雄你一言、我一語,情歌對唱(duet)的放閃行為呢。

雖然婉轉動聽常被用來形容鳥鳴,但近年逐漸「都市化」、喜歡在平坦水泥屋頂築巢的夜鷹,夜半求偶的叫聲頻率高而嘹亮,被從夢境吵醒的人往往深切感受到了單身鳥的急切渴望,只能衷心祝福牠早日覓得良緣,不再於半夜唱情歌了呀!

求愛第二招:悉心打扮去見你——繁殖羽

「一見鍾情」的愛情,有人信、有人不信,但無論如何,由此可見第一印象對於雙方能否締結良緣,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許多鳥類都有「繁殖羽」的型態,平常為了生命安全穿得灰樸樸地躲在棲地裡,到了繁殖季爭搶另一半時,才換上牠們亮麗的「戰袍」。例如原本混在鷺絲群裡整隻雪白的黃頭鷺,到了繁殖季,才真的變身成「黃頭」;還有最近在全聯賣起菱角的水雉,冬天穿著低調的褐色,春天才換上時髦顯眼的黑、白、黃,和長長的黑色尾羽亮麗登場。

穿著繁殖期「戰袍」的水雉 / 攝影:烏羽織

求愛第三招:愛情的恰恰抹當放沒記——華麗舞蹈

除了外表,肢體的展現也能幫助求偶。有些鳥類藉由其特殊的舞蹈動作,展示一些部位特別亮麗的羽毛;或是配合身上特殊分布的斑紋,體現炫目的視覺效果。

大家熟悉的藍腹鷴,便是採用此類計策:雄鳥圍著雌鳥繞起圈圈,不停點頭,一邊側身展示牠閃耀金屬光澤的羽毛。平日草地上常見的珠頸斑鳩,也會豎起牠的頸部羽毛,點頭向對方展示牠斑斕的「脖圍」。

藍腹鷴 / 製圖:Hello Islander

求愛第四招:飛起來了怎麼可能救命啊我不要——空中炫技

運用肢體的求偶表演,可以如上述追求華麗的視覺效果,也可以選擇另一種:炫耀自己飛行與捉捕能力的特技表演。許多猛禽都喜好以此種方式追求所愛,且若是情投意合,常是雌雄聯合炫技。

像是在大安森林公園裡直播育雛糗樣的鳳頭蒼鷹,雄鳥會模擬攻擊雌鳥、展現自己高超的飛行技術;而基隆的市鳥黑鳶,亦有雌雄在空中對爪、旋轉翻滾的雙鳥特技演出。

求愛第五招:你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送禮獻殷勤

若是對自己的肢體協調度沒有信心,還有一種經濟實惠的選擇:送禮。對動物來說,最實際的禮物,當然就是食物啦!各溪流、池塘常見的捕魚翁:翠鳥,便會叼魚向對方示好;而每年夏天到金門繁衍的夏候鳥栗喉蜂虎,和其他蜂虎科的夥伴們一樣,會捕捉昆蟲,進獻給雌鳥以取得交配的機會。

栗喉蜂虎 / 製圖:Hello Islander

看完上述各種求愛撇步,是不是發現單身「鳥」們的求偶招式,其實和人類大同小異呢?唱情歌、禮物攻勢、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展露個人長材等等,看來不論對人還是動物,愛情兩個字,都好辛苦呀!


作者簡介 – 烏羽織

小時候搬家到烏日時看著路牌說出了「鳥」日,結果真的開啟充滿鳥的日子。羽跟織是目前影響人生最重要的兩種鳥,但所有生物除了__都喜歡。就記成烏魚子也不錯因為本人出生於烏魚肥美的時節。

Loading...

梅花梅花幾月開?

梅花 / 攝影:烏羽織

只要講到冬天的花,自小在臺灣受教育的我們,大概很難不馬上想到梅花吧?梅花原產於中國,並非臺灣的原生植物,由於過往的歷史因素,時人看重其植株和花朵的外貌形象,及嚴寒中綻放的特性,寄予其家國精神,而訂為我們的國花。因此在臺灣的十元硬幣、國道標誌、奧運會徽和眾多政府機構的標誌都可以看到梅花和「梅花形」的出現,算是在一般的幾何圖形外,最容易在臺灣標誌設計上看到的形狀了。

南投縣信義鄉的風櫃斗,遠眺山脈、俯視溪谷的樣子 / 攝影:烏羽織

詩詞、國畫裡的梅花固然風雅,但對於我們來說,望「梅」止渴中的梅子,其實更接近生活的日常:吃撐了的時候,奶奶或媽媽,就會從冰箱或廚房角落裡拿出那個紅色蓋子壓著透明塑膠袋的玻璃罐。梅子原產於中國,在臺灣的大量栽種卻始於日治時期,南投的信義鄉因其背靠玉山,又臨著陳有蘭溪溪谷,通風涼爽的氣候適合梅樹生長,因此在當時大量栽種,回銷日本。雖然今日的規模已不若以往,仍是臺灣最重要的產區之一。不同熟度的梅子,從青到黃,各有適合製成的產品:從口感爽脆的脆梅、各種口味的軟Q蜜餞、到梅醬梅酒梅精等,雖然梅樹果實的產季僅從三月底到五月初,人類己食用千年的歷史和加工技術,讓我們得以全年無休地享用。

梅樹的壽命很長,樹齡高者開花亦繁茂。台灣較常見的有觀賞用的宮粉梅,和用以產梅,有著我們熟悉五片白色花瓣的果梅。要判別同為薔薇科的櫻花和梅花,兩個各有多種顏色和栽培品種的樹,有個小撇步:梅花沒有花梗,像是花一朵一朵地直接黏在樹枝上,花瓣呈圓形;櫻花則有花梗,會一簇多朵地綻放,花瓣末端中央有明顯缺刻。除了花朵不同,日本還有句有趣的俗諺:剪櫻花的是笨蛋,不剪梅花的也是笨蛋。講的便是栽種兩者時需持有的修剪差別態度:櫻花剪枝後切口不易癒合,易受感染而枯萎死亡;相反地梅花易長分枝,需修剪才能開得愈加繁盛。

製圖:Hello Islander
Loading...

珊瑚,你怎麼變白了?

白化珊瑚空拍照 / 攝影:馮加伶

在認識各種事物時,顏色往往是我們記憶它們樣貌的重要線索之一:地上的麻雀是咖啡色、菜籃裡的茄子是紫色、鄰居家的胖貓咪是三花的。但有些生物,雖然同種,卻有幾種不一樣的顏色,像是培育出來的各色玫瑰、白色棕色和黑色的貴賓狗、遺傳學之父孟德爾最重要的豌豆有著不同顏色的花和種子等。大部分生物的外貌都是由基因操縱的,所以親戚總是長得相似些、個人的髮色和父母的有關。但對淺海裡的珊瑚來說,它顏色的來源卻不太一樣,大部分不是來自於珊瑚本身,而是在它體內、與它共生的藻類。

綠島繽紛的海底世界 / 攝影:馮加伶

所謂珊瑚,指的是固著在一起的珊瑚蟲群體和其分泌碳酸鈣所形成骨骼的統稱──珊瑚產卵後,成功受精的卵發育成珊瑚蟲,一隻珊瑚蟲固著於一地後,不斷分裂生殖形成群體,再加上期間形成的骨骼,才變成我們所看到水中熱帶雨林的一草一木,不斷堆砌形成眾多生物所仰賴的一方棲所。

住在深海的珊瑚,生存主要靠珊瑚蟲們自己捕食浮游生物和有機質,因此珊瑚顏色的來源為珊瑚蟲本身和骨骼形成時所吸附的海中微量元素。珠寶首飾、展示櫃中會出現的那些紅豔、粉色等的珊瑚便是屬於此類。而我們一般觀光潛水所看到的珊瑚,則生長於陽光能穿透進來的淺海,珊瑚體內住著與之共生的藻類,以珊瑚蟲的代謝物為養分,行光合作用後產生氧氣和有機物質,成為珊瑚和生活在珊瑚礁裡眾多生物主要的能量供給來源,而這些共生藻,也是真正賦予珊瑚多樣各色美貌的功臣。不同種的共生藻和珊瑚蟲之間的契約關係並不一,有的十分專一,有的則端看環境條件,在不同溫度下有適應性不等的藻類與其締結盟約。

而所謂的珊瑚白化,便是珊瑚裡的共生藻,因環境改變(溫度上升、水質污染等)不適生存,珊瑚體內沒了共生藻,只剩下原本灰白的珊瑚蟲,海中的繽紛,便成覆滿雪的寂寥庭院了。沒有共生藻的珊瑚,還是能靠自己的攝食支撐一陣子,等待新的健康共生藻入住、回復往日光彩;但若空窗太久,珊瑚便只能慢慢虛弱、死去。有些白化的珊瑚,會呈現迷幻的螢光色,近年研究認為,這是珊瑚為了減少陽光在白化珊瑚體內的反射而發展出的機制,因為光線太強反而不利共生藻的生存,也因此這些兀立於一片蒼白中,令人目眩的螢光黃、綠、藍、紫,卻仿佛是珊瑚最後的掙扎呼喚。

珊瑚白化四個字出現在臺灣的新聞中,似乎已是有些年歲了,一開始主要是因核電廠排放冷卻用水後使該區海水溫度升高,導致當地珊瑚白化,但隨著海洋污染和全球暖化的日益體現,珊瑚白化的回報更加頻繁、區域也更多。近年民間設置了台灣珊瑚白化觀測平台,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也持續推行珊瑚礁體檢計劃,歡迎大家以自己可行的方式,減少對海洋的污染、降低引起暖化的氣體排放等,一起關心在海中圍繞著我們的這些片片花園,為它們掃除身上的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