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臺灣的原生蝴蝶蘭,只有這兩種!

一講到蘭花,我們腦中所浮現的影像,普遍便是常作為祝賀禮品與室內盆栽裝飾、有著形形色色花紋、大小和顏色的蝴蝶蘭。雖然是臺灣產值最高的外銷花卉,也因應市場需求而培育出各異的樣貌,但其實臺灣原生的蝴蝶蘭屬植物只有兩種:一種是白色的臺灣蝴蝶蘭Phalaenopsis aphrodite subsp. formosana ,另一種是臺灣僅分布於小蘭嶼的姬蝴蝶蘭Phalaenopsis equestris

暱稱為臺灣阿嬤的「臺灣蝴蝶蘭」:Phalaenopsis aphrodite subsp. formosana

開啟臺灣興盛蘭花產業的臺灣蝴蝶蘭,亦稱臺灣白花蝴蝶蘭、白蝴蝶蘭等,在園藝上有個親切的暱稱「臺灣阿嬤」,這是因為它曾一度被分類為P. amabili的臺灣變種,取其種小名開頭的諧音便成了「阿嬤」;另外還有一個暱稱是異曲同工之妙的「臺灣阿婆」,源自被分類為P. aphrodite時的諧音。

臺灣蝴蝶蘭自1879年在蘭嶼被採集後,曾歷經多次分類的更改,終於在2001年被列為主要分布於菲律賓北部P. aphrodite的臺灣亞種(Phalaenopsis aphrodite subsp. formosana )。雖然學名更改多次,但源於錯誤分類的「臺灣阿嬤」名號,無論是臺灣原生或經育種衍生的相關品系,皆已獲得眾多獎項肯定,且擁有眾多培育子孫,其在園藝上的地位已是不容動搖。

臺灣蝴蝶蘭的花語

高貴而純潔的意志。

臺灣蝴蝶蘭資訊圖表 / 製圖:島民集合

曾一度絕跡的「姬蝴蝶蘭」:Phalaenopsis equestris

姬蝴蝶蘭,也被稱作桃紅蝴蝶蘭、粉紅蝴蝶蘭、和小蘭嶼蝴蝶蘭等,主要原生於菲律賓,在臺灣僅分布於小蘭嶼。雖然姬蝴蝶蘭的花朵較小,但因擁有非常多變的型態和花色,而被廣泛用於和其他蝴蝶蘭雜交,是培育新品種的重要角色,在園藝上常以種小名的開頭「eq」稱之。

光是臺灣於英國皇家蘭花協會登錄超過三萬種的商業蘭花品種中,便有逾六成與其有關係。儘管在產業上舉足輕重,野生的姬蝴蝶蘭在臺灣曾一度絕跡、自日治時代便一直無正式目擊記錄直到2009年,才有幾株在小蘭嶼再被發現。

姬蝴蝶蘭的花語

不輕易消失的美麗。

姬蝴蝶蘭資訊圖表 / 製圖:島民集合

蝴蝶蘭的棲地與分布

蝴蝶蘭喜好通風良好且溫暖潮濕的環境,普遍著生於暖熱潮溼森林中的樹皮、樹冠、樹蕨或岩石上。

臺灣蝴蝶蘭:

白花蝴蝶蘭(Phalaenopsis aphrodite)分布於菲律賓北部島嶼和臺灣南部低海拔的熱帶及亞熱帶原始闊葉林中,因地理隔離產生的差異而可分為兩個亞種:菲律賓白花蝴蝶蘭 Phalaenopsis aphrodite subsp. aphrodite和臺灣蝴蝶蘭Phalaenopsis aphrodite subsp. Formosana。臺灣蝴蝶蘭的主要分布範圍為臺灣東部海岸山脈以南到恆春半島、蘭嶼和綠島等,常附生於榕樹、樟樹等大樹的枝幹上或大石岩壁間。

姬蝴蝶蘭

主要生長於菲律賓的海岸森林中,在臺灣現僅分布於小蘭嶼一沿岸陡峭的森林中、附生於樹上如蘭嶼羅漢松。

圖片來源:Naoki Takebayashi

蝴蝶蘭的辨識特徵

蝴蝶蘭屬為附生型的蘭花,根肉質常有分枝。葉片稍肉質、扁平,呈橢圓或長圓形,分成二列互生。花序梗由莖的基部側生而出,花朵遠看彷彿蝶蛾翩翩飛舞於樹間。花的三個萼片大小近似,兩側花瓣通常較萼片略寬,唇瓣三裂、裂片中間交接處常有肉突。

蝴蝶蘭的根莖葉 

常附生於樹上的蝴蝶蘭有著肉質的根、常分枝。莖單生且非常短、僅約2-5公分,被交互生長的葉鞘所包覆而不易見。臺灣蝴蝶蘭和姬蝴蝶蘭的葉片皆肉質、肥厚、深綠色,呈長橢圓形,頂端較寬而基部略窄,分成二列互生。臺灣蝴蝶蘭的葉片長約8-25公分,姬蝴蝶蘭的葉片長約12-24公分。

花朵特徵

雖然中文翻為蝴蝶蘭,蝴蝶蘭屬的屬名Phalaenopsis希臘文原意其實是指它們的花看起來像蛾(phalaina)。但無論是蛾還是蝶,本屬花朵遠看彷彿翩翩飛於樹間的意象便是其名稱的由來。

蝴蝶蘭的花序由莖的基部側生而出,有的種常分枝、有的無。三個萼片大小近似,兩側花瓣通常較萼片略寬,唇瓣三裂、裂片中間交接處常有肉突。(編按:想更了解蘭花的花朵構造嗎?歡迎參考《蘭花女神,臺灣一葉蘭》

臺灣蝴蝶蘭

花序梗長約20-60公分,常有分枝。花白色、直徑約5-7公分,互生由花序軸基部向頂端逐朵開花。花朵的上萼片長橢圓形,側萼片卵狀歪斜披針形;兩側花瓣菱狀卵形;唇瓣三裂,側裂片歪斜倒卵形、基部具紅紋,中裂片菱狀倒三角形、先端具一對細長捲鬚,三裂片交接處具一黃色帶橙斑之盾狀肉突(肉突形狀為與菲律賓亞種主要差異之一)。

臺灣蝴蝶蘭構造圖 / 製圖:島民集合

姬蝴蝶蘭

花序梗長約25-30公分,單軸或有分枝。花徑約3公分,外型隨產區有不同變異,花色豐富如白色、粉色、桃紅、紫色等,唇瓣與花同色或不同色者皆有,如桃紅、紫、黃、橘紅等,原生於小蘭嶼的則為淡紫色的花。姬蝴蝶蘭花朵的三個萼片為長橢圓形;兩側花瓣菱形而基部收狹;唇瓣三裂,側裂片倒披針形,中裂片卵形且先端尖銳,三裂片交接處有盾狀肉突。

姬蝴蝶蘭構造圖 / 製圖:島民集合

蝴蝶蘭的果實和種子

果實皆為蒴果:臺灣蝴蝶蘭的蒴果長達12-15公分,姬蝴蝶蘭則為長約6公分的圓柱狀蒴果。其內有數以萬計、細如粉塵的種子。

賞花地點與時節

臺灣蝴蝶蘭原本於台東縣大武鄉、太麻里鄉、蘭嶼和屏東縣恆春半島有較大量的分布,花期為3-4月。

姬蝴蝶蘭則僅現蹤於小蘭嶼,花期為7-8月。但現今於野外均已近乎絕跡,日後復育計畫若成功開展,希望有幸遇見者能手下留情,用眼睛帶走它們的倩影即可,給它們機會憑藉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再度於臺灣的林間飛舞。

經過園藝育種和人為養護的蝴蝶蘭,花期可能不同、開花時間更加延長,超過千種豐富多樣的花色和花型亦能滿足不同的審美。儘管早年「養蘭」的風氣僅流行於富有的權貴間,但身為附生植物的蝴蝶蘭其實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只要順應其生長需求,一盆蘭花能養多年,2010年美國的蝴蝶蘭銷售甚至超過了聖誕紅,成為世界上銷售量最大的盆花。因此有興趣者,不妨到園藝店家,挑一盆回家試試。

臺灣蝴蝶蘭:從闊葉林落入蘭園

雖然亦分布於臺灣本島南部的闊葉林內,臺灣蝴蝶蘭最早的正式採集紀錄為1879年於蘭嶼發現。而1947年,原生於此的臺灣蝴蝶蘭獲得國際花卉展的冠軍,這座原名「紅頭嶼」、各種蘭花蓬勃於其土地與樹上的小島,便在同年被更名為「蘭嶼」了

日治時期的臺灣,養蘭的風氣從國外傳入、成為上流社會中的雅興。隨著1950年代臺灣蝴蝶蘭多次獲得國際大獎,多達300隻蝶蛾飛舞的植株一鳴驚人,其身價頓時暴漲,造成現今野生植株被採摘殆盡的遺憾。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臺灣阿嬤」多已經過雜交育種,要找到純品系的原生臺灣蝴蝶蘭已是非常困難。

雖然野外的植株陸續落難,另一方面臺灣蝴蝶蘭卻也成為世界上許多盆化、育種蝴蝶蘭的重要親本,臺灣的蘭花產業亦逐步發展:1960-1970年代起有興趣者開始進行引種和育種的工作,1980-1990年蝴蝶蘭已開始大量生產,經歷國內市場供過於求的瓶頸後始轉往外銷,1990-2000年台糖又數次以園藝栽培種的臺灣蝴蝶蘭於日本多次獲獎,2000年後臺灣的蘭花大量銷往日本、美國等地,現已進入系統化育種和專業化量產的時代,以繼續和荷蘭等他國競爭。

臺灣蝴蝶蘭名片 / 製圖:島民集合

姬蝴蝶蘭:一度於臺灣野外絕跡

本來在臺灣棲地就十分限縮的姬蝴蝶蘭,在蘭花價格不斐、採摘販賣盛行時亦深受其害,曾自日治時期後便再無觀察記錄、一度在野外絕跡,直到2009年才再次於小蘭嶼的蘭嶼羅漢松樹上記錄到其身影。希望隨著觀念改進、消除人為干擾後,有朝一日能再掛滿枝頭。

在園藝上,易栽種、花枝易長出花梗苗、利於繁衍的姬蝴蝶蘭,是許多迷你多花性蝴蝶蘭育種的主要親本,再加上不同產區豐富多變的花型與花色,使臺灣逾六成的商業蘭花品種都與其有關,只是園藝上的姬蝴蝶蘭來源應為引進種,而非早年就已罕見的臺灣原生品種。

姬蝴蝶蘭作為科學研究的實驗對象,甚至去了外太空

2020年底臺灣參與了太空種子的計畫,將種子送到國際太空站中屬於日本的Kibo太空艙,觀察太空環境對植物的影響,姬蝴蝶蘭雀屏中選成為其中一員!近日種子已回到地球、送回臺灣,將開始栽種,了解外太空無重力、高輻射環境對四種植物種子變異、生長等的影響。

作為開花植物中物種數第二多的大科,蘭科植物的廣泛分布和高度適應性,使其與菊科被認為是植物演化的頂點,自然也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而姬蝴蝶蘭因與其他種相比有較小的基因組,成為了第一個完成全基因體解序的蘭科植物,除了有助於了解蘭科植物的演化,亦可期待此於產業育種的應用。

姬蝴蝶蘭名片 / 製圖:島民集合


作者簡介 – 烏羽織

小時候搬家到烏日時看著路牌說出了「鳥」日,結果真的開啟充滿鳥的日子。羽跟織是目前影響人生最重要的兩種鳥,但所有生物除了__都喜歡。就記成烏魚子也不錯因為本人出生於烏魚肥美的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