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柑橘不只能鮮食!加工成果醬、果汁、蜜餞類也超適合

柑橘不僅是美味的水果,還有超多有趣的用途!它們能變成果醬、果汁、蜜餞,甚至調酒的靈魂元素。隨著健康飲食風潮的崛起,柑橘的多元應用正逐漸成為食品界的新寵兒。

我們透過與 台灣美食技術交流協會 一同舉辦一場「柑橘品評討論會」,集結種植柑橘的農友、製作果醬的專家、調飲高手、食科教授與美食顧問,一起來聊聊柑橘,本文將與大家分享柑橘除了好吃之外,還有哪些特別之處,又適合哪些不同的加工應用。

柑橘加工常見的七大應用與九種常見的品種特色

柑橘因其果肉多汁、酸甜平衡的特性,被廣泛應用於多種食品加工中。

例如,椪柑與桶柑因甜度適中且果肉豐富,常用於製作果汁與甜點。而金柑則以其濃郁的果香和微酸的口感,成為果醬與蜜餞製作的首選。

果乾和蜜餞是柑橘加工中的經典應用。以柚子皮為例,透過蜜漬與烘乾製成的蜜餞,不僅保留了柚子的香氣,還增添了濃郁的甜味。此外,柑橘皮中的辛香特質,使其成為調酒中的重要元素,例如橙皮在經典雞尾酒中的運用。

九種臺灣常見柑橘品種特色與加工方式介紹

臺灣的柑橘種類繁多,每一種都有獨特的風味和用途。以下是 9 種常見的柑橘,看看它們如何在生活中大放異彩:

  1. 桶柑
    • 特色: 酸甜剛剛好,果皮厚實,耐保存,適合拿來做成果醬或果乾。
    • 加工應用: 把它榨成果汁,酸甜口感絕對讓你一試成主顧!


  2. 碰柑
    • 特色: 香氣濃郁,甜度高,果皮容易剝,吃起來非常方便。
    • 加工應用: 做成果醬或甜點,甜滋滋的味道超討喜!


  3. 金柑
    • 特色: 酸酸甜甜又帶蜜香,皮薄,是加工的好材料。
    • 加工應用:蜜餞、果醬,甚至搭配威士忌或蒸魚,都別有一番風味。

  1. 柳丁
    • 特色: 甜中帶微酸,果肉多汁,酸甜比例完美。
    • 加工應用: 直接榨成果汁,絕對是早餐的元氣來源!

  1. 臍橙
    • 特色: 果肉豐富,甜度高且少籽,味道濃郁,帶一點點橙皮的清香。
    • 加工應用:做成果醬或蜜餞,甜滋滋的味道讓人愛不釋手。

  1. 優利卡綠檸檬
    • 特色: 酸味強烈,香氣清新,讓人精神一振!
    • 加工應用:用來調飲或做甜點,酸甜爽口的滋味絕對讓人回味無窮。


  1. 優利卡黃檸檬
    • 特色: 柔和的酸度和淡淡花香,帶來溫暖的味道。
    • 加工應用:做成果醬或搭配飲料,讓甜點多一層風味!

  1. 白柚
    • 它的特色: 微酸清甜,果肉柔軟少籽,清爽的柑橘香味讓人食慾大開。
    • 加工好選擇: 果醬、果乾或甜點,尤其適合中秋佳節享用。

  1. 葡萄柚
    • 它的特色: 強烈的酸甜香氣,果粒分明,風味鮮明且帶有清新的苦甜餘韻。
    • 加工好選擇: 果汁、果醬或調飲,酸甜的滋味讓人欲罷不能。

不妨試試用這些柑橘製作自己的果醬或蜜餞,讓每一口都充滿創意與驚喜!

運用柑橘獨有風味與特性,提升食物味道層次與產品價值

創新應用提升產品價值

說到創新,柑橘在飲品和美容界也是大明星!紅肉柳丁那微酸又帶莓果香的特質,成為高端雞尾酒的心頭好。而椪柑的清甜,與氣泡水結合後,搖身一變成為健康又清爽的飲料。

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柑橘加工產品也在不斷創新。例如,透過冷壓技術製成的純天然果汁,能最大程度保留柑橘的營養與風味。而將柑橘精油萃取用於香氛與護膚品,則是延伸應用的新嘗試,它都能帶來清新的自然氣息,讓人放鬆又愉悅。

健康飲食的新夥伴

現在大家越來越注重健康,柑橘正好滿足這股潮流!豐富的維生素 C 和抗氧化成分,不僅能提升免疫力,還對腸胃好。加上低糖、天然的加工產品,像無添加糖的果汁或果乾,成為大家的最愛。

手工藝品的興起也為柑橘加工帶來新契機。例如,小型果醬品牌通過獨特的口味與精美包裝,吸引了大量追求生活品質的消費者。同時,柑橘與健康飲食的結合,逐漸成為餐飲業的創新亮點。

設計與科技讓柑橘更有價值

科技與創意,讓柑橘從果園到產品,都有無限可能!例如,愛媛縣的加工模式為臺灣提供了參考,其透過地方政府設立加工廠,協助農民將剩餘的柑橘鮮果製作成高附加值產品,從果乾到果汁,甚至是創意甜品包裝設計。

臺灣在這方面的探索也逐漸成熟。例如,桶柑在加工過程中的去籽技術不僅提高了果汁製作效率,還保留了橘子的風味特色。此外,智慧農業的引入,讓柑橘的種植與加工過程更加精準,降低損耗,提升品質。

未來,柑橘的可能性只會越來越多!從果園到市場,透過科技與設計的結合,柑橘將變成不只是水果,更是一種生活態度。跨界合作、聯名飲品,甚至功能性食品,都將讓柑橘的價值大放異彩。

所以,下次看到柑橘,不妨想想它背後的多樣魅力,說不定你會對它有全新的認識喔!


🍊想更了解柑橘?看看 6 大類柑橘&當季品種介紹

Loading...

臺灣柑橘懶人包:六大類柑橘、九個常見柑橘品種全收錄!

臺灣位於亞熱帶地區,氣候多樣且土壤肥沃,使得這片土地成為柑橘的理想生長地。柑橘作為芸香科多年生果樹,具有種植分佈最廣、產量最高、產值最大的特性,其豐富的品種、多元的風味和季節性的產量讓臺灣柑橘在國內外市場上均享有盛名。

我們透過與 台灣美食技術交流協會 一同舉辦一場「柑橘品評討論會」,集結大家從聞香氣開始,並觀察柑橘的外觀:色澤、是否有籽、果瓣狀態,最後再來感受果汁口感,藉由這些面向來品評 6 大類柑橘。

本文將與大家分享,討論會中探討到臺灣柑橘的多樣性與特色,並介紹「6 大類柑橘」及其常見品種,讓大家了解這些橘子的功效、好處以及如何挑選最對你味的柑橘,邀請你跟我們一同品味這個酸甜人人愛的超吉橘星!

臺灣柑橘品種從哪裡來?

臺灣柑橘品種繁多,主要分為原生種和外來種。

原生種如南庄橙和屏東的香檬,因其獨特的風味與生長條件而受到青睞,這些品種通常保有野生特性,果肉細緻且酸甜適中。

外來種則是臺灣柑橘多樣性的另一大來源,例如椪柑、桶柑和柳丁等,這些品種經過本地農業技術改良後,發展出適合臺灣市場需求的獨特風味。例如桶柑因果肉豐滿、甜度適中且少籽,成為消費者的最愛,常被推薦作為鮮食橘子的最佳選擇。


臺灣常見六大類柑橘家族介紹:寬皮柑、甜橙、葡萄柚、檸檬及萊姆、金柑、柚


柑橘根據果實特性與用途,可分為以下六大類:

  1. 寬皮柑類(Tangerine)
  • 特色: 果皮鬆軟易剝,果肉多汁,酸甜比例恰到好處,擁有濃郁而平衡的風味,非常適合鮮食。
  • 代表品種: 椪柑、桶柑
  1. 甜橙類(Sweet orange)
  • 特色: 果皮緊實且不易剝,果肉香甜多汁,酸味輕微,是鮮食與果汁加工的雙重佳品。
  • 代表品種: 柳丁、紅肉柳丁
  1. 葡萄柚類(Grapefruit)
  • 特色: 果肉細緻多汁,帶有苦中帶甘的酸甜層次,富含維生素 C,是榨汁與鮮食的熱門選擇。
  • 代表品種: 紅寶石葡萄柚、綠寶石葡萄柚
  1. 檸檬及萊姆類(Lemon&Lime)
  • 特色:酸度高且香氣清新,有黃皮與綠皮,各自展現了鮮明的風味與用途,適合飲料與調味。
  • 代表品種: 優利卡檸檬、萊姆
  1. 金柑類(Kumquat)
  • 特色: 小巧玲瓏的果實,可連皮食用,皮甜肉酸,散發濃郁的香氣,適合加工成蜜餞與果醬。
  • 代表品種: 金柑(也有人稱呼為「金桔」,加工用的稱呼多為「金棗」)
  1. 柚類(Pomelo / Shaddack)
  • 特色: 以果實巨大、果肉豐滿且酸甜適中聞名,常作為中秋佳節的應景水果,增添節日氣氛。
  • 代表品種: 文旦、白柚


為什麼柑橘在臺灣這麼受歡迎?

選擇多樣且市場供應穩定 

臺灣柑橘產季橫跨一年四季,種類豐富,有多種風味選擇,是臺灣種植分佈最廣、產量最高的水果!集中式生產與農會配合的分級與運銷制度,確保市場供應穩定,在傳統市場及超市都容易購買得到。

跟文化與節慶有連結 

在臺灣文化中,柑橘象徵吉祥與富貴。過年的椪柑與桶柑,成為家家戶戶的必備年節水果;中秋節的柚子,則是團圓象徵,增添了濃厚的傳統色彩。

具備營養價值與有助健康 

柑橘富含維生素 C 和多種抗氧化成分,有助於增強免疫力與促進消化健康。對於注重健康飲食的人,柑橘是日常飲食中經常搭配的選項。

九種臺灣常見柑橘品種介紹

臺灣柑橘的風味隨品種和產地而異,從微酸到極甜,各有千秋。例如,椪柑以其酸甜平衡和多汁的特性深受青睞,通常在冬季的過年期間大批上市。而金柑則帶有濃郁的果香與甜中微酸的層次感,常被用於製作果醬或蜜餞。

以柳丁為例,其甜美濃郁且少苦味的風味,不僅適合鮮食,也常用於榨汁,是許多人早餐的必備飲品。紅肉柳丁則因果肉帶有獨特的莓果香和輕微酸度,適合用於高端果汁或調酒中。

以下列出臺灣常見的 9 種柑橘品種,跟大家介紹其產地、盛產季節及特色各有不同:

  1. 桶柑
    • 學名: Citrus reticulata
    • 種類: 寬皮柑類
    • 產區: 新竹
    • 盛產月份: 12 月至 2 月
    • 香氣: 帶有淡雅的清甜香味
    • 酸度: 正常酸
    • 風味: 甜中帶酸,酸甜平衡,適合大眾口味

  1. 碰柑
    • 學名: Citrus unshiu
    • 種類: 寬皮柑類
    • 產區: 台中、台南
    • 盛產月份: 11 月至 1 月
    • 香氣: 散發柔和的柑橘香氣,十分怡人
    • 酸度:  正常酸
    • 風味: 溫和酸甜,甜度高且口感柔軟


  2. 金柑
    • 學名: Fortunella margarita
    • 種類: 金柑類
    • 產區: 宜蘭
    • 盛產月份: 11 月至 2 月
    • 香氣: 帶有濃郁的蜜香,令人垂涎
    • 酸度: 微酸
    • 風味: 酸甜濃郁,果皮微甜,適合加工成蜜餞

  1. 柳丁
    • 學名: Citrus sinensis
    • 種類: 甜橙類
    • 產區: 南投、雲林、嘉義、台南
    • 盛產月份: 11 月至 2 月
    • 香氣: 散發甜美的果香,清新自然
    • 酸度: 正常酸
    • 風味: 甜度佳,帶有一絲微酸,適合鮮食或榨汁


  2. 臍橙
    • 學名: Citrus sinensis
    • 種類: 甜橙類
    • 產區: 台東、南投​
    • 盛產月份: 11 月至 2 月
    • 香氣: 濃郁的橙香,令人印象深刻
    • 酸度: 少酸
    • 風味: 甜美濃郁且果肉豐滿,是優質的鮮食品種


  3. 優利卡綠檸檬
    • 學名: Citrus limon
    • 種類: 檸檬及萊姆類
    • 產區: 屏東
    • 盛產月份: 一年四季,6 至 9 月是主要產季
    • 香氣: 散發清新明亮的檸檬香味
    • 酸度: 極酸
    • 風味: 酸味強烈且清爽,是調味與飲品的最佳拍檔

  1. 優利卡黃檸檬
    • 學名: Citrus limon
    • 種類: 檸檬及萊姆類
    • 產區: 屏東
    • 盛產月份: 一年四季,6 至 12 月是主要產季
    • 香氣: 濃郁的檸檬香氣帶有柔和的甜味
    • 酸度:  多酸
    • 風味: 微酸柔和,甜中帶清香,適合製作果醬

  1. 白柚
    • 學名: Citrus maxima
    • 種類: 柚類
    • 產區: 彰化、台南、花蓮​
    • 盛產月份: 10 月至 1 月
    • 香氣: 散發清爽的柑橘香味
    • 酸度: 少酸
    • 風味: 微酸清甜,少苦味,中秋佳節最常見

  1. 葡萄柚
    • 學名: Citrus paradisi
    • 種類: 葡萄柚類
    • 產區: 雲林​
    • 盛產月份: 1 月
    • 香氣: 強烈的酸甜香氣,極具辨識度
    • 酸度: 多酸
    • 風味: 明亮酸甜,帶有清新的苦甜餘韻


*香氣定義補充:
1. 清香:
指明顯但偏於雅淡的柑橘香氣。
2. 草香:指柑橘類偶會帶著草類略澀的植物香氣。
3. 果香:指柑橘香氣有著濃郁的熱帶水果印象。
4. 花香:指柑橘香氣帶著很優雅的花朵氣息。
5. 蜜香:指柑橘帶著蜂蜜般的微細幽香。
6. 辛香:是指柑橘有著強烈精油的微微刺鼻感。


柑橘冷知識知多少?看看你是「橘內人」還「橘外人」

項目題目解答說明
1金柑除了食用外,也被用於中藥茶的配方?O是,它常被用於舒緩喉嚨和促進消化。
2優利卡黃檸檬就是酸檸檬的正式名稱?X否,它的名字更酸,但實際比青檸溫和。
3佛利蒙柑的果皮容易剝離,非常適合鮮食?O是,它的果皮薄而滑,食用方便。
4三寶柑的名字來源是因為它的外形像三個寶珠?X否,其實只是因為它是三個品種的混血寶貝。
5桶柑是因為形狀像桶子,所以得名?X否,其實是因為它容易裝運且產量豐富!
6茂谷柑是橙和柑雜交而成的品種?O是,茂谷柑由甜橙與柑橘雜交,兼具兩者的風味特色。
7砂糖橘這麼甜是因為它喝了太多糖水?X否,它天生就甜美如蜜。
8珍珠柑其實是因為果實裡有珍珠般的籽才得名?X否,它的名字和籽完全無關,只是個美稱。
9碰柑果皮薄到輕壓就能剝開?O是,它非常方便食用。
10柳丁的名字是因為長得像柳樹的果子?X否,其實它的名字來自「六橙」,象徵豐收。
11臍橙是因為有肚臍才被叫臍橙?O是,它的底部凹陷酷似肚臍!
12優利卡綠檸檬是調飲界的百搭原料?O是,它在飲品裡無所不能,酸爽又提香。
13大白柚的果肉顏色是純白色?X否,它的果肉偏粉或微黃。
14金柑和檸檬和橘子的是同科的水果?O是,它和檸檬、橘子都屬於芸香科家族。
15優利卡黃檸檬(台灣)和進口的黃檸檬完全一樣?X否,口感和酸度都有些微差異。
16台灣的柑橘偏甜是因為農夫會施加蜂蜜?X否,甜美是因為改良品種和天候配合得好。
17桶柑的盛產季節在冬天?O是,12 月至 2 月是高峰期。
18台灣柳丁在 20 世紀中末期曾是出口柳橙汁的主要原料?O是,它在過去是市場主力。
19柳丁的果實成熟時酸度會下降?O是,成熟後酸味減少而甜度增加。
20一顆桶柑的果汁量可以填滿一個水桶?X否,雖然多汁,但還沒那麼誇張!
21金柑除了果肉,果皮也能直接吃?O是,它的果皮富含營養且香氣濃郁!
22三寶柑的名字是因為它價值「珍貴如三寶」?X否,其實是因為三種不同品種雜交而成。
23砂糖橘的名字代表它必須用砂糖來搭配才好吃?X否,它本身甜得像加了砂糖一樣!
24柳丁的產季在冬天?O是,冬天正是柳丁的甜美高峰期。
25優利卡黃檸檬的名字來源於它的發現地「優利卡鎮」?X否,名字只是代表它是一種「好品種」。
26臍橙的果肉纖維細緻,適合鮮食?O是,細膩口感讓它成為鮮食佳選。
27大白柚的果皮比一般柚子厚很多,但香氣更濃郁?O是,它的果皮厚實,適合加工應用。
28金柑的果實比桶柑更耐保存?X否,桶柑的果皮特性比較容易保存。
29佛利蒙柑的名字和它的產地「佛利蒙」有關?O是,它來自加州的佛利蒙地區。
30優利卡綠檸檬是熱帶氣候的專屬檸檬品種?O是,它特別適應熱帶與亞熱帶環境。
31桶柑的果皮厚實,是製作桶柑餅的理想選擇?O是,厚皮有助於桶柑餅風味的保存和提升。
32柳丁的果汁含量比茂谷柑少?O是,柳丁果汁含量較少,但風味較溫和。
33優利卡黃檸檬和優利卡綠檸檬其實是同一種水果?O是,兩者是同一品種,不同顏色來自成熟度差異。
34茂谷柑的果肉甜度和柳丁一樣高?X否,茂谷柑的甜度通常更高。
35砂糖橘的名字來源於其果實含糖量達到 15 %以上?O是,甜度高是其命名的原因之一。
36椪柑的盛產季節集中在新年前後?O是,椪柑盛產季節大概是每年的 10 月中開始到 12 月底,但透過保存可以放到農曆新年。
37優利卡黃檸檬的香氣會隨著果實成熟變得更濃郁?O是,成熟檸檬的香氣更迷人。
38臍橙的果實帶有一種自然的「花果香氣」?O是,它的香氣常被形容為自然花香。
39金柑的果皮含有天然的抗氧化成分?O是,它富含維生素C和抗氧化物。
40大白柚的果實成熟後可以保存超過一個月?O是,它的儲存期比一般柚子長。

若想了解更多這些柑橘在果醬、果汁或其他加工應用的可能性,歡迎參考另一篇文章:柑橘不只能鮮食!加工成果醬、果汁、蜜餞類也超適合

掌握三大要素,挑選美味柑橘!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挑選柑橘的「撇步」!可先從「外觀」、「重量」與「香氣」入手,一般來說,外皮光滑、色澤鮮豔且稍有重量的柑橘通常果肉豐滿。以桶柑為例,選擇皮薄且有彈性的柑橘,甜度通常更高。此外,透過輕捏果皮感受油胞的分佈,也能判斷柑橘的成熟度與風味。

臺灣柑橘的多樣性與特色不僅豐富了人們的味蕾,更深深融入臺灣的文化與日常生活。透過了解這些柑橘的好處與挑選方法,我們不僅能享受美味,也能支持本地農業的發展。

🍊想更了解柑橘?看看 6 大類柑橘&當季品種介紹

Loading...

五張圖完整了解:台灣牛肉分切部位 & 4 大常見牛肉料理方式

牛隻因為體型大、結構複雜,各個部位在口感、風味、肉質等特性上,都會有不同的表現,也各自適合不一樣的料理方式,因此牛肉部位的分切方式非常重要,當牛隻被正確地分切、分類,就能在適合的料理方式上完美發揮。

不同地區、國家的分切方式也會因料理和飲食文化,而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歐美的牛肉料理以燒烤牛排、燉煮為主,最常使用的部位集中在背脊處,因此常見的紐約客(美國)、肋眼(美國)、菲力(美澳)都是來自不同國家的牛肉分切命名方式。

而台灣也因應特有的飲食文化,例如:牛肉湯、肉燥飯、台式滷味等,有著自己獨特的分切方法。分切方式是將牛隻分為前、中、後 3 段,接著再細分為 9 個區域:頸部、肩胛部、前胸部、前腿部、胸脇部、腹脇部、肋脊部、腰脊部、後腿部。

有趣的是,還時常會以部位的形狀、特性命名(例如:和尚頭、鯉魚管),而在各地區也會發展出各種別名差異,部分以閩南語發音,像是板腱的別名「臭火焦」,是閩南語「燒焦」的發音,胸脇部的「盡磅」,閩南語則是「形容事務已達最大極限,不可再往上增加」的意思。

這次我們攜手台灣美食技術交流協會,希望透過「台灣牛肉分切部位圖」系列圖表,讓大家了解專屬「台灣牛肉」的分切部位,並分享在不同料理方式下,創造各個台灣特色美食的口感關鍵,一同解析台灣飲食文化的豐富性。

因此我們將台灣常見牛肉小吃,與它們的料理方式整理出來,並收錄特定料理方式下有哪些常用的牛肉分切部位,邀請你一同來了解!

台灣常見牛肉小吃及對應料理方式介紹

燉煮類推薦料理:紅燒牛肉

料理步驟

  • 將洋蔥、薑片等爆香、炒出香氣
  • 放入醬油、出香慢的香料(例如:八角、月桂葉等)、各式蔬果
  • 鋪上牛肉後加水蓋過,開始熬煮

影響燉煮口感的料理關鍵

選擇合適的牛肉部位和正確的燉煮方式,是烹調美味紅燒牛肉的關鍵步驟。

在燉煮過程中,「適當的鹽分」非常重要,鹽分可以重組蛋白質、軟化肌肉纖維、溶解肌蛋白增加肌肉含水量、增加牛肉風味。

而在部位的選擇上,「膠質多」又「不怕長時間慢煮」的前腿腱子白腩肋條,是紅燒牛肉的常用部位,在小火慢熬的燉煮下,膠原蛋白會在70°C 左右時開始分解並明膠化,帶來軟糯的黏口性。

肋條、白腩的「豐富脂肪」,會在烹煮過程中為肉塊保持水分、增添料理香氣;前腿腱子、肋條的粗纖維,也會因膠質附著在其上,而變得柔軟、多汁。

同樣是以燉煮為主要料理方式的牛肉菜餚,例如:牛肉麵、肉燥飯、滷牛肉等,一樣可以用類似的原則做牛肉部位的挑選,以下列出前述 3 種料理的常用部位供參考:

  • 牛肉麵:前腿腱子、肋條、盡磅、白腩、小扇
  • 肉燥飯:頸花、黃瓜條、和尚頭、鯉魚管
  • 滷牛肉:前腿腱子、白腩、肋條、大腱
*圖表中的牛肉部位皆由俯視角度繪製

涮燙類推薦料理:牛肉湯

料理步驟

  • 用蔬果或大骨熬成高湯
  • 將新鮮溫體牛涮入滾燙的熱湯內

影響涮燙口感的料理關鍵

在台南已經開了 300 家以上的牛肉湯,是一道簡單的街頭小吃,除了湯底外,牛肉的新鮮度、部位選擇,也是決定美味程度能否更上一層樓的關鍵。

牛肉湯的部位選擇,可分為上中下:

  • 上肉:指適合清燙且有獨特口感者,例如:盡磅、大扇、肩胛肉、板腱。
  • 中肉:指清燙後有美好肉味者,例如:湯匙、頭刀、和尚頭、臀肉。
  • 下肉:指肉感較粗有嚼勁口感者,例如:鯉魚管、黃瓜條。

在下圖中可看見,適合牛肉湯的部位多半擁有「肌肉纖維細」、「脂肪多」的特性,因這 2 項特性可以帶來香氣十足和軟嫩的口感。

而湯底的重要性,除了提供調味外,也因高湯滲透壓的關係,可以讓牛肉在涮燙的瞬間,將風味、肉汁都鎖在肉裡。

同樣是涮燙料理大宗的火鍋,也可以用相同的原則去找尋適合切片涮火鍋的牛肉部位,以下列出常作為火鍋食材的牛肉部位,提供讀者參考:盡磅、白腩、小扇、大扇、肋條、和尚頭。

*圖表中的牛肉部位皆由俯視角度繪製

快炒類推薦料理:沙茶牛肉

料理步驟

  • 將牛肉抓醃
  • 將香料爆香、沙茶醬爆香
  • 加入牛肉一起翻炒

影響快炒口感的料理關鍵

從下圖可看出,快炒類的牛肉料理,多半會選擇「膠質少」、「肌肉多」以及「肉味較平淡」的部位,例如:湯匙、和尚頭。

膠質較少的原因是,快炒這種快速、高溫的料理方式,一般難以讓膠質達到好入口的狀態。

而肌肉多和肉味平淡,則因可以透過快炒的前置動作——添加醬料、抓醃與刀工來改善(如同紅燒牛肉段落所提及,鹽分可以軟化肌肉、增加風味),反而增加了不同部位的料理方式。

常見的快炒牛肉料理還有例如:滑蛋牛肉、芥藍炒肉片、青椒炒肉絲等,也可以用類似的原則做牛肉部位的挑選,以下列出前述 3 種料理的常用部位及搭配料理手法供參考:

常用部位

  • 滑蛋牛肉:湯匙、臀肉、三叉、和尚頭
  • 芥藍炒肉片:肩胛肉、湯匙、黃瓜條、和尚頭
  • 青椒炒肉絲:腿精、和尚頭、頭刀

搭配料理手法

  • 醬料:烏醋、醬油、沙茶、胡椒粉等
  • 抓醃:蛋白、過油、蘇打水等
*圖表中的牛肉部位皆由俯視角度繪製

煎烤類推薦料理:漢堡肉

料理步驟(日式做法)

  • 將絞肉加鹽、蛋清以及牛奶等拌勻、揉捏
  • 輕柔拍打、拋接肉團,將肉團內空氣擠出
  • 在肉團中心壓出凹痕
  • 以煎或烤的方式加熱

影響煎烤口感的料理關鍵

做絞肉時,常會選擇「纖維較粗」、「油脂較少」的腿部位置,並透過「切絞」的方式來增加肉的價值,因為在切斷肉的纖維同時,可增加咀嚼的容易度,也能適度添加油脂。而料理過程中仔細揉捏絞肉、按摩久一點,可軟化肌肉纖維、增加風味。

揉捏時應注意兩項要素,溫度與黏性:

  • 在低溫(20℃以下)揉捏:若絞肉溫度升高,肌原纖維蛋白質的肌球蛋白質不會連結在一起,會難以產生黏性。
  • 揉捏直至產生黏性:鹽巴會改變肉中的蛋白質型態,可保住大量水分與脂肪,加熱後肉汁不易流出。

而完成揉捏後在中間壓出凹痕,是因為蛋白質再加熱時會變性收縮,使肉團從邊緣開始變小、導致中央膨脹,此時若有先壓出凹痕,就能避免肉團中間突出變形。

台灣人喜愛的煎烤牛肉料理還有許多,例如:燒烤、牛排、骰子牛等,而它們也都一樣可以用相同的原則做牛肉部位的挑選,以下列出前述 3 種料理的常用部位供參考:

  • 燒烤:板腱、大扇、薄盤子、菲力、頭刀
  • 牛排:肋眼、沙朗、紐約客、菲力
  • 骰子牛:菲力、頭刀
*圖表中的牛肉部位皆由俯視角度繪製

台灣牛肉各部位的命名方式多元,使得各部位名稱要統整較為困難。然而,這也是台灣牛肉好玩的地方,相信在大家持續的討論、集思廣益下,會逐漸有明確的方向,讓國際看到台灣牛肉的料理、功力和美味。

以下整理了 24 個牛肉分切部位的脂肪、口感、肉味、料理用途,提供讀者快速比較:

部位脂肪(低/中/高)口感(軟嫩/嚼勁/紮實)肉味(濃郁/清香)料理用途(燉煮/涮燙/快炒/煎烤)
頸花嚼勁清香燉煮
肩胛肉軟嫩濃郁涮燙、煎烤
前胸扎實濃郁燉煮
板腱嚼勁濃郁燉煮、涮燙、煎烤
湯匙軟嫩清香燉煮、涮燙、快炒
黃瓜條扎實濃郁燉煮、快炒
腿精扎實濃郁涮燙、快炒、煎烤
前腿腱子扎實濃郁燉煮
盡磅軟嫩清香涮燙
白腩軟嫩濃郁燉煮
小扇軟嫩清香涮燙
大扇軟嫩清香涮燙
肋眼軟嫩濃郁涮燙、煎烤
沙朗軟嫩濃郁煎烤
紐約客嚼勁濃郁煎烤
薄盤子嚼勁濃郁燉煮、煎烤
肋條軟嫩、嚼勁濃郁燉煮、煎烤
菲力軟嫩清香煎烤
臀肉軟嫩濃郁煎烤
三叉扎實清香煎烤
頭刀嚼勁濃郁快炒
和尚頭軟嫩、嚼勁清香燉煮、快炒、煎烤
鯉魚管扎實清香燉煮、快炒
大腱扎實清香燉煮
未來我們希望透過不同形式,發表更多對「台灣牛肉」探究的成果!

如果你也喜歡此系列圖表與文章,歡迎你回填此問卷並留下聯絡方式,未來將能搶先收到更多獨家通知呦>>> 立即填寫問卷

Loading...

梧桐、油桐、泡桐有什麼差別?用臺灣泡桐帶你一次看!

臺灣泡桐資訊圖表 / 製圖:島民集合

《莊子》秋水篇中,莊子與惠子有一段對話:「…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文中的「梧桐」據考證,就是泡桐類植物。

泡桐屬(Paulownia​†​全世界約有 7 種,隸屬於泡桐科(Paulowniaceae),主要分佈於東亞及東南亞,因爲葉對生、合瓣花 2 唇化、2 強雄蕊等等特性,過去曾歸類於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

根據臺灣樹木誌的記載,臺灣可見的本屬植物有 5 種,包括兩種引進種:川泡桐(P. fargesii)、毛泡桐(P. tomentosa);以及 3 種原生種:泡桐(P. fortunei)、白桐(P. kawakamii)與臺灣泡桐(P. × taiwaniana​‡​

引進種的 2 種泡桐中,毛泡桐分佈最廣,中國、韓國及日本皆有;川泡桐則分佈於中國湖北、四川至雲貴地區,越南也產,不過臺灣不易見到。

原生的 3 種泡桐屬植物中:泡桐分佈於中國東北遼寧至廣東、臺灣全島的中、低海拔山區;白桐產於中國湖北、福建以及臺灣中部與東部;臺灣泡桐為白桐、泡桐的雜交種,原生於全島中、低海拔山區,是臺灣特有種植物​§​

臺灣泡桐的發現與命名

臺灣泡桐的學名,是由當時任職於林業試驗所育林組的胡大維老師與張惠珠老師,於 1975 年所發表,然而早在 1920 年就已經發現這個物種。

發表的文章中寫道:育林研究者賴雲祥先生,在 1920 年時,於苗栗山區海拔 600 公尺處發現這種新的泡桐屬植物,葉片較當時已知的泡桐或白桐的葉片薄,他將這種泡桐稱作「薄葉泡桐」。可惜賴先生並未採集標本,也沒有進一步做分類研究後發表正式的學名。

由於泡桐是高價的木材,這種新發現的泡桐,生長速度快、又適應低海拔的溫暖氣候環境,當時推廣作為造林樹種,廣泛栽植於全臺各地,甚至引種到南美洲和印尼,然而僅稱呼這種樹木為「臺灣泡桐(Taiwan paulownia)」,卻沒有正式的學名可供學術研究使用,於是胡老師與張老師共同發表這個新種,種小名就以拉丁化字尾的“taiwaniana”為名。

臺灣泡桐的形態特徵:習性、樹幹、葉、花、果及種子

臺灣泡桐 / 攝影:廖俊奎 博士

習性與樹幹形態

落葉大喬木,高可達 20 公尺。小枝條被柔毛,樹幹與分枝近光滑,樹皮灰褐色,有不規則縱紋。

葉部形態

葉對生,闊卵形,長 10-30 公分,寬 8-30 公分,基部心形,先端鋭尖至漸尖,葉全緣或有時 3-5 裂,葉脈掌狀,3-5 條,葉上表面被腺狀毛,下表面被絨毛;葉柄長 10-17 公分。

花序與花朵形態

頂生圓錐狀花序,形如金字塔,高可達 50 公分,相當顯眼;圓錐花序由許多 3-5 朵花形成的聚繖花序所組成,聚繖花序具梗,花序梗長約 6 公釐。

花朵的小花梗長 8-15 公釐;萼筒長 10-15 公釐,鐘形漏斗狀,5 裂,裂片長約為萼筒的三分之一,黃褐色,密被褐色毛;花冠淡紫色,略帶香氣,長 5-6 公分,管狀漏斗形,先端 5 裂,二唇化,上唇 2 枚裂片,下唇為 3 枚,內側喉部有深紫色斑點與帶狀的黃色色塊(請參考資訊圖),具腺狀毛與分枝狀毛。

雄蕊 4 枚,藏於花冠筒內,其中有 2 枚較長(二強);子房 2 室,花柱 1 枚,柱頭棒狀。花期為 3-4 月。

果實與種子形態

花朵授粉後,花冠會脫落,花萼宿存,子房逐漸成長為蒴果。

蒴果,橢圓球狀,長 3-4.5 公分,約如小顆的檳榔,先端有花柱遺留的小凸尖,初為綠色,成熟時呈暗褐色。

乾燥的果實會像開心果一般,從先端開裂成兩半,釋放出扁平具翅的種子,種翅位於種子兩側,像蝴蝶翅膀,長約5公釐,米粒大小的種子乘風飛翔,展開新「桐」生。

何處欣賞臺灣 3 種原生種泡桐:白桐、泡桐、臺灣泡桐

臺灣原生的 3 種泡桐,白桐主要分布於中北部及東部,海拔 1500 公尺以下的森林內,像是竹東、埔里、台東等;而泡桐則主要的原生地為中部,海拔 500-1200 公尺的山區,像是埔里、竹山等。

臺灣泡桐在臺灣的生長興衰史

臺灣泡桐原生於臺灣中北部的竹東、竹南、大湖、卓蘭、東勢、埔里一帶,不過自然生長的原木早在1940-50年代,伐採殆盡。

因爲材質優良且收購價格高,曾大量栽植於全臺各地,前文中提到的賴雲祥先生,就曾在 1920 年代,致力於繁殖、推廣。根據文獻記載,1977 年之前,全臺泡桐的栽植面積曾達到 19064 公頃。

由於泡桐類植物有易萌櫱的特性,篩選出來的優良品系,常使用種根(root cuttings)繁殖,以維持木材品質,但是,同時也縮限了遺傳多樣性及抗病性。1970年左右,臺灣泡桐爆發「泡桐簇葉病(Paulownia witches’s broom disease)」,得病的樹木,會在枝條末梢萌發許多小枝條,遠看彷彿巫婆的掃帚,樹木逐漸衰弱,多半在 2-3 年內會死亡。短短 3 年之內,有 80% 的泡桐林地受到感染後,導致泡桐樹死亡。

如今很難找到樹齡 50 年以上的臺灣泡桐大樹了。雖然如此,全台各處的中、低海拔山區偶而仍可以見到她的芳蹤,不過都是零星分布,北部如:台北近郊的天母古道、烏來山區、木柵山區;新北市的三峽山區;桃園市大溪附近的山區。

中部像是:南投的埔里山區、信義鄉的郡大林道;南部楓港、枋寮一帶山區,南迴公路沿線;東部的太麻里、花蓮的太魯閣一帶等等山區,都可見到她的蹤跡。

每年 2 月底到 4 月初之間,漫步在上述的山區,若是見到地上出現幼兒巴掌大的紫色花朵(花冠),別忘記抬頭尋找她金字塔狀的大型花序,很可能就是臺灣泡桐在呼喚你。

臺灣泡桐的實用價值

泡桐的材質輕軟、加工容易,不易翹曲、割裂及磨損,吸水性小,耐火、耐水,無臭味、不易蟲蛀,共鳴性佳,木紋細緻,是極佳的木材。可以用來製造衣櫥、高級傢俱、樂器、木屐、木盒、珠寶盒、食器、音箱…等等,用途非常廣。

從古至今,不分國內外,都視泡桐為高貴優良的木材,前文中提到的「鵷鶵非梧桐不止」,就是以桐木的高貴作為隱喻。像是:日本文化中,視桐木為尊貴的象徵,如:戰國時代名人豐臣秀吉的家紋,以及日本國政府使用的紋章,就是使用桐花紋,甚至日本的 500 円硬幣,也有泡桐花與葉的圖案。

日幣500元 / 提供:廖俊奎 博士

醫藥方面,藥用植物學記載:泡桐的木材、樹皮、葉、花都可以入藥,根可祛風去濕,子治傷寒發狂;毛泡桐的葉及樹皮可利尿、治淋病。此外,臺灣泡桐的樹皮,可用於祛風解毒、接骨消腫,葉除了可用於解毒消腫外,還可用於外傷止血。

此外,泡桐屬植物的樹型優美、花朵大而顯眼,作為庭園樹也相當合適。總結來看,泡桐屬的全株植物,從內到外,從上到下,都有用處,難怪被視為珍寶。

原生的泡桐屬植物,歷經 1970 年代泡桐簇葉病的肆虐之後,許多原生地或造林地,已改栽種油桐(大戟科Euphorbiaceae,油桐屬Vernicia),臺灣森林裡原生的泡桐已所剩無幾,甚至有消失的危機。

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將泡桐列為瀕危(Endangered)物種,白桐列為易危(Vulnerable)物種,而臺灣泡桐雖因屬於雜交種未列入評估,但是最近的調查顯示,野外族群量亦相當稀少,急需盡快投入復育的研究工作。

常被搞混的三「桐」:梧桐、泡桐與油桐有什麼差別?

常見的植物中,不少種類的名字中都有個「桐」字,這些植物多半具有:葉片闊卵形、大型,常3-5裂,葉脈掌狀,基部心形等等特性。像是:豆科(Fabaceae)的莿桐(Erythrina variegata);蓮葉桐科(Hernandiaceae)的蓮葉桐(Hernandia  nymphiifolia);楊柳科(Salicaceae)的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大戟科(Euphorbiaceae)的血桐(Macaranga tanarius)、野桐(Mallotus japonicus)、油桐(Vernicia sp.);錦葵科(Malvaceae)的梧桐(Firmiana simplex);懸鈴木科 (Platanaceae)的法國梧桐(Platanus × acerifolia);以及泡桐科的泡桐。

又如:北宋陳翥所寫的《桐譜》中記載了6種桐樹:紫桐、白桐、膏桐、刺桐、赬桐、梧桐。莿桐、梧桐容易理解,而其中紫桐、白桐,指的就是泡桐,膏桐就是油桐,赬桐則是唇形科的龍船花(Clerodendrum japonicum)。

這麼多「桐」之中,最容易讓人混淆的就是梧桐、油桐及泡桐三類植物了!因為這三者,中文名經常混用與誤用。像是:泡桐別稱「梧桐」、油桐又別稱「青桐」、梧桐別稱也是「青桐」,看到這裡,你是否已經一個頭兩個大呢?

前述三者皆原生於亞洲,梧桐分佈於中國、日本、菲律賓與印度,臺灣產於東部、南部低海拔森林;油桐類原生於中國,臺灣於 1915 年時引進,常見的種類為三年桐(又名光桐,V. fordii)與千年桐(又名皺桐,V. montana);泡桐類則原生於東亞及東南亞。

仔細觀察三者的葉、花及果等等,就可以發現其實它們有許多差異:

葉部差異

泡桐類的葉片對生,葉片有毛;其他兩類葉片互生,成熟葉光滑無毛,而且油桐類的葉身基部與葉柄連接處,有一對腺體,有柄的形狀像火柴棒或是高腳杯(千年桐),無柄的則像是小扁豆(三年桐)。

花部差異

三者遠看皆為圓錐狀,不過,泡桐為聚繖花序排列成圓錐狀,呈金字塔狀,高50-100公分;其他二者則為總狀花序排列成圓錐狀,梧桐為半球狀,高約40公分,油桐則更為扁平,高約20公分,如繡球花一般。

從花季、花色、花形與花的尺寸來觀察:泡桐約3-4月開花,花兩性,合瓣花,白色或淡紫色,形狀像鐘形或喇叭形,長3-6公分;其他二者為單性花,雌雄同株。梧桐於6-7月開花,淡黃色的小花,沒有花瓣,約1公分長;油桐類為3-5月(千年桐)或4-7月(三年桐)開花,花朵有5枚白色花瓣,直徑3-5公分。

果實與種子差異

泡桐類的果實為橄欖形的蒴果,長3-4.5公分,種子兩側有翅膀;油桐類的果實為球形的核果,長5-7公分,內有闊卵形種子3-4枚;梧桐的果實為扁球形的蓇葖果,開裂後,5枚葉片狀的心皮,長約10公分,邊緣著生2-3粒圓球形種子,種子直徑約5公釐。

總括來看,梧桐、泡桐與油桐,遠觀時雖然樹形、葉片形態相似,不過靠近觀察後會發現,其實葉片質地、花果形態的差異是相當的明顯,並不難區別。

泡桐、梧桐、油桐花果差異比較表

泡桐梧桐油桐
花季3-4月6-7月3-5月或4-7月
花色白色或淡紫色淡黃色白色
花大小3-6公分1公分3-5公分
果實形狀與大小橄欖形的蒴果;3-4.5公分扁球形的蓇葖果;10公分球形的核果;5-7公分

如何分辨臺灣原生的 3 種泡桐?

在分辨完泡桐、梧桐、油桐之後,進一步來看臺灣原生的 3 種泡桐:在沒有開花的時候,3 者幾乎無法分辨。不過,花季之時,由花序的形態與花、果的形態和尺寸,就可以區分。

從圓錐花序的尺寸來看,白桐的圓錐花序高可達 1 公尺,其次為臺灣泡桐,約 50 公分,泡桐則約 25 公分高。靠近一點,觀察聚繖花序結構,白桐的聚繖花序,沒有總梗,其餘兩者有明顯總梗。

從花冠長度來觀察:泡桐的花冠長 8-12 公分,臺灣泡桐的花冠長 5-6 公分,白桐的花冠最小,長度為 3-5 公分(詳細比較請參考下方附表)。

臺灣原生種泡桐比較表

特徵白桐臺灣泡桐泡桐
圓錐花序長100 公分50 公分25 公分
圓錐花序外形金字塔狀金字塔狀圓柱狀
聚繖花序總梗
花萼裂片長2/31/31/3
花冠長3-5公分5-6公分8-12公分
果實長2.5-3.5公分3-4.5公分5-6公分
宿存萼反捲貼伏開展

臺灣泡桐的基本資料

中文名:臺灣泡桐

中文科名:泡桐科

中文屬名:泡桐屬

別名:薄葉桐、海島泡桐、梧桐、Taiwan paulownia

學名: Paulownia × taiwaniana T. W. Hu. & H. J. Chang

科名:Paulowniaceae

外形特徵:落葉大喬木,花冠漏斗狀,5裂,二唇化,喉部黃色中帶深紫色斑點

分佈區域:低海拔山區

花期:3-4月

花語:舞動的淡紫禮服,期待青春戀愛


作者簡介 – 廖俊

畢業於屏科大森林系及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系博士班,主修植物分類與植物生態,喜歡待在森林、野地研究植物,經過植物身旁,腦中會反射性地出現植物名稱、分類地位,卻常常記不住人類的名字。

Loading...

冷泡茶教學

氣候一年比一年熱,喝冷泡茶消暑最棒了!冷泡茶比起熱茶更為甘甜清爽,而且釋放的咖啡因含量也比熱茶少得多,比較不用擔心喝過頭。其實自己做冷泡茶輕鬆又簡單,新手也可以簡單學會。自己沖一壺清澈甘甜的冷泡茶,不僅省下不環保又太甜的手搖飲料錢,還可以品味天然又優雅的茶香!

冷泡茶有什麼特色?

大家對泡茶的印象通常在熱水中讓茶葉釋放出甘美的茶香,但來自日本的冷泡茶很不一樣,是用冷水長時間浸泡,讓茶葉在低溫中緩慢釋放甘醇美味的精華。

有看到茶包在釋放茶湯嗎?

冷泡茶的特色很多,跟高溫的茶比起來,有以下優點:

自然回甘明顯,喝過回不去!

利用8小時或更長的時間,讓茶的甘甜香氣成分緩慢釋放。不易出現高溫沖泡的苦澀雜味,也不用高深的沖泡技巧,就能創造自然回甘!

低咖啡因,不刺激

相較於咖啡甚至是熱泡的茶,冷泡釋出的咖啡因含量更低,對咖啡因敏感的人,不用擔心腸胃不舒服、睡不著或是心悸,也可以安心享用一杯好茶。

容易製作,寬容度極高

只需要將茶葉與冷水放進容器,然後靜置數小時就完成了,超簡單,小孩或是超忙碌的上班族都能輕鬆做。只要比例跟時間都對,清涼可口的冷泡茶就完成了。

喝慣清甜暢快的冷泡茶,會突然發現外頭手搖茶店的化學調和茶香氣味有多不自然,真的是喝過就回不去了~~

適合冷泡的茶葉有哪些?

要開始上手冷泡茶很簡單喔,一般家裡已經有的茶包、茶葉,都可以拿來嘗試。從綠茶、烏龍、到紅茶,都很適合,甚至日本的玄米茶、焙茶、西方口味的伯爵茶、大吉嶺、花草茶,都可以做冷泡!可以現在就找出家裡的茶包或茶葉,來品味看看口味跟熱泡有什麼差別。

同時也是知名冷泡茶愛好者的美食家葉怡蘭,泡茶多年的心得是,因為冷泡茶一般是冰涼飲用,她特別偏好清爽明亮的口感,所以也覺得清新基調的茶葉,最合口味。她會使用茶葉和茶包來泡冷泡茶,茶葉取其在水中能自然舒展的優點,茶包則是使用清潔都非常便利。

不過,還是有比較不適合做冷泡的茶種,也就是中國的普洱熟茶或其他黑茶類。這種茶葉仰賴多年長期發酵,利用黴菌等微生物轉化出茶葉的香甜、醇滑。因為冷泡茶需要靜置一段時間,考量這種茶葉既有的活性微生物、菌落可能大量孳生,農委會建議若要喝,要先煮開1至2分鐘,以確保飲用安全。

泡冷泡茶的容器選擇

要挑選冷泡茶的容器,建議從材質和造型兩方面來考量:

材質

要製作冷泡茶,玻璃容器是首選,它不僅不容易殘留氣味,也耐用、穩定、方便刷洗。重點是透明且容易觀察茶湯變化,賞心悅目。

其次是塑膠、陶瓷。塑膠便宜、耐摔容易攜帶,但較容易殘留氣味。陶瓷雖然安全、耐用、穩定,不容易殘留氣味,但不易攜帶,也不透明而看不見茶湯。

最差則是金屬容器,一般認為較不適合長時間盛裝冷泡茶。主要是因為茶湯較容易使鐵等特定金屬氧化生鏽,或使茶味走樣。常被作為保溫杯的不銹鋼材質,同樣也較不適合用來製作冷泡茶哦!因為它只是較不易生鏽,並非完全不會跟飲料起反應,所以長時間盛裝茶湯,多少還是會影響味道。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更曾於報導中表示,只要保溫杯出現裂痕、繡跡,代表塗層已經受到破壞,失去保護效果,最好馬上丟棄,不要再拿來裝飲品。若因此溶出鉛、鎘、鉻等不銹鋼中常見的重金屬,那就得不償失了。

造型

冷泡茶的容器以廣口可密封之瓶罐較適合。廣口的瓶罐方便投擲茶葉以及清潔,密封蓋則有助於減少茶湯跟空氣以及外界雜質接觸的機會,可以確保茶湯新鮮好品質哦!

超簡單冷泡茶步驟教學

自己 DIY 冷泡茶,其實很簡單哦!只有三要素:茶(廢話)、水、容器

以下是需要準備的器材:

  • 茶葉(或茶包)
  • 開水(大約是茶葉重量的 100 倍)
  • 廣口盛裝容器

做法:

1.於容於容器中放入茶葉(包),沖入冷開水,加蓋。

2.靜置室溫中約4-6小時,這是泡了約半小時,逐漸釋放茶色的樣子。

3.試喝看看味道是不是滿意,如果覺得OK,冷泡茶就完成了!可以把茶葉濾掉放進冰箱冷藏,冰涼回甘!


冷泡茶是一種適合懶人泡的茶,就是因為它沖泡的方式彈性極高。如果懶得在室溫先靜置冷泡,也可以直接丟進冰箱,但建議泡隔夜或是8小時以上,香氣比較足夠哦!

若懶得把茶葉濾掉,但還是想室溫冷泡,也可以連茶葉整瓶直接放進冰箱。不過要注意茶葉的味道會持續溶入茶葉中,越來越濃,所以最好半天內喝掉喔!

泡冷泡茶需要的水量,其實也超有彈性,沒有絕對的公式。可以視個人喜歡茶味的濃淡來調整。不過第一次泡如果要抓一個好計算的數字,大概可以先抓茶葉重量的 100 倍!比如說,3g 的茶葉(一個茶包常見的重量),可以泡 300ml 的冷泡茶。

以美食家葉怡蘭的推薦來說,她喜歡在 1000ml 的水裡面放 15g 左右的茶葉,而以農委會的研究為例,茶葉跟水的黃金比例是 50 倍;但如果是市售碎片狀茶葉或是針對冷泡特別開發的研磨茶包,因為茶味釋放較快,一般比例可以是 200 倍喔!

冷泡茶有這麼高的彈性,也是它好玩的地方。玩出心得來的話,也可以針對茶葉的特性調整浸泡時間,邊泡邊觀察茶色、試喝來體會。所以冷泡茶的容器選擇可以觀察茶湯顏色的透明容器,是最好的!

除此之外,茶葉種類也會影響冷泡時間,以發酵程度為例,不發酵茶或發酵程度較少的茶例如綠茶,就不需要很長的浸泡時間,而發酵茶如紅茶等,就可以泡更久以讓醇美氣味完全釋放。如果想瞭解更多茶葉種類的相關知識,可以參考島民集合的另一篇文章茶葉知識大全哦!

茶葉的形狀也有影響,如果茶葉是球型茶葉,要讓茶葉完全舒展,就會需要比條狀茶葉多半小時到一小時,而如果是針對冷泡茶專門設計的粉末狀茶包,可能冷泡半小時就可以喝了!

除了單純品茶,冷泡茶也可以當作其他飲料的基底,比如丟進香草、蘋果切片,或是加入鮮榨果汁、百香果肉、擠入檸檬或金桔、甚至學手搖飲料店加入茶凍,簡單的創意搭配,就可以讓夏天超有儀式感,過得有滋有味!

常見冷泡茶相關問題

1.冷泡茶是否要在室溫下靜置一段時間再冰?

是的!雖然可以直接冰在冰箱裡,但如果時間足夠,可以先在室溫下放一段時間再冰,茶葉香氣會比較濃郁飽滿喔!

2.是否可用冰水泡茶?

用常溫的水比較好泡哦!因為直接使用冰水,會讓茶葉香氣味道釋放較慢,容易不太足夠。

3.喝冷泡茶比較容易喝到農藥?

其實喝冷泡茶不用太擔心喝到農藥喔!針對一些民眾的疑慮,其實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顏宗海跟農委會都有澄清。

顏宗海接受蘋果專訪的建議是,台灣茶葉只要確認有沒有經過產銷履歷或有機認證,就不用太擔心農藥問題!如果是外國進口的茶葉,就最好檢查外包裝標示,確認一下有沒有相關認證。基本上各國對農藥使用與殘留量都有標準,只要按照規定栽種農產品,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傷害。

而農委會和顏宗海都有進一步澄清,大部分茶葉農藥都是脂溶性不溶於水,就算有殘留,也不會因久泡而在茶湯中釋放出來。所以不至於對身體造成危害。

(資料來源:農委會蘋果新聞康健雜誌

冷泡茶的保存

冷泡茶泡好後,如果沒有要馬上喝,可以把茶葉濾掉,放進冰箱冷藏,不僅更冰涼爽快,也可以延長保存期間哦!因為已經把茶葉濾掉,茶不會越變越濃,所以最長可以保存大約一週,但最佳賞味期間還是兩三天內喝完口感最好。

放在冰箱裡時,務必選擇密封的容器,減少茶湯跟空氣交換而變質的速率,也避免冰箱的雜味影響茶葉優雅的香氣。

如果人在外頭旅行,或是在辦公室的上班族,也可以用茶包直接丟進旅館的飲用水寶特瓶,或是自備水壺,輕輕鬆鬆做出好喝的冷泡茶。不過,因為在外頭沒有冷藏,茶葉也不斷釋放成分到水中,通常建議是在一天內喝完,隔夜的茶不好喝哦!

Loading...

茶葉知識大全

茶,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而台灣又有茶葉王國之稱,因此,茶在台灣到處可見。

而大部分人所熟悉的茶飲,不外乎是紅茶、綠茶等,但除此之外,你知道其實有所謂的六大茶系分類嗎?還有除了知名的凍頂烏龍茶、東方美人茶之外,台灣還有哪些特色茶葉?茶葉的製作過程又分成哪幾個步驟?要如何選購才能買到好茶呢?

以上種種關於「茶」的相關問題,都能在此篇「茶葉知識大全」中找到解答。

茶葉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

茶葉的製作流程/製圖:島民集合

一片茶葉從摘採下來,到成為一壺清香芬芳的茶,要經過許多過程,根據不同的品種也會有不同的作法,現在就來看看一片茶葉從茶樹上到茶壺裡究竟經歷了什麼過程吧!

1.採菁

從茶樹上採下初生的嫩葉,通常會以兩片葉子為一單位摘採,也就是俗稱的「一心二葉」,一般將採摘下來的茶葉稱為「茶菁」。

台灣茶根據採摘的季節,可以分為「冬茶」及「春茶」,冬茶通常較為成熟,風味較為清淡,而春茶通常較為幼嫩,風味會比冬茶多了點澀味。

2.萎凋

該摘下的葉子含有大量水份,必須將水分去除才能夠進行後續的製程及保存。常見的萎凋方法包含直接在日光下曝曬的「室外萎凋」、利用熱風吹拂加速乾燥,俗稱「走水」的「熱風萎凋」,茶農會根據不同的茶品種,選擇適合的萎凋方式。

3.殺菁

殺青為抑制茶菁氧化的工法,是為了蒸散茶菁中的水分避免變質及不良的菁味,可為烘青與炒青兩種。

烘青是指用火烘培茶葉去除茶葉中的水分,是為了提高香味品質以及延長保存期限,通常會應用於白茶及包種茶兩種茶種上。

炒青是綠茶、黃茶、青茶及黑茶獨有的工序,一般在萎凋後進行。指的是在大鐵鍋中透過翻炒加熱,讓茶葉初步脫水發酵,,一般溫度不高於攝氏80度,主要目的是為了通常是在茶葉在加熱過程中讓植物蛋白發生水解而發酵。發酵程度會對茶的品質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炒青可說是製茶工藝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4.揉捻

揉捻指的是透過機械或指尖的力量,摩擦茶葉使茶的汁液流出,主要影響茶葉最後的成形,揉捻的工法會影響茶葉最後是呈現球狀、條狀等不同的形狀,而紅茶也會在揉捻後進行二次發酵,提高紅茶本身的風味以及延長保存期限。

5.燜堆渥黃

燜堆渥黃是黃茶獨有的發酵工序。在揉捻後用紙包裹茶葉,由低溫開始逐步提高溫度後逐漸降低溫度,讓茶葉進行不完全的發酵,也讓茶葉因為自動氧化而轉為黃色。

6.渥堆

渥堆是黑茶獨有的發酵工序,在揉捻後用不進行乾燥,而是增加菌種、潑水並覆蓋等待三個月左右的發酵時間,這個過程就稱為渥堆,茶葉在這階段會因為菌種的不同、發酵的時間及程度而有截然不同的風味,渥堆工法也被視為製茶師傅的獨門秘密。

7.乾燥

將茶葉中的水分盡可能的去除,讓茶葉的體積縮小到適合包裝的大小,同時維持茶葉的品質而不至於因為水分而變質。

8.培火

茶葉乾燥後為了確保存放期間的品質,會略用小火蒸散茶葉水分,也會讓茶葉味道更有變化及層次。

常見的茶葉有哪幾種?

世界通用的六大茶系分類,將茶根據發酵程度、加工製造方法以及對應的茶湯顏色分成「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黑茶」六大類。那麼如何區分六大茶系的不同、他們分別有什麼特色、現在就繼續閱讀一起找出解答吧!

六大茶種製茶流程/製圖:島民集合

綠茶(Green Tea)

綠茶是完全不經過發酵階段,直接進行「炒菁」或「蒸菁」等加熱處理的茶類。由於茶葉乾燥過程不需經過發酵程序,讓茶葉的葉綠色澤能夠完整保存,因此茶湯最接近原有的茶葉原色。

綠茶製茶程序圖/製圖:島民集合

黃茶(Yellow Tea)

黃茶是經過部分發酵的茶,發酵程度約10-20%,與綠茶的差別在於黃茶在「揉捻」和「乾燥」之間多了一道「燜堆渥黃」的手續,讓茶葉與茶湯比起綠茶更略帶了一些金黃明亮,代表茶品有湖南的君山銀針、安徽的霍山黃芽等。

黃茶製茶程序圖/製圖:島民集合

白茶(White Tea) 

白茶也是屬於輕度發酵的茶,發酵度約5-10%,不經過「揉捻」手續,只接將細嫩的茶葉曬乾或烘乾,外型非常接近茶葉原型,茶葉背面略帶嫩芽上才有的細絨毛,又稱「白毫」。現今的白茶大多來自中國福建,以銀針白毫最為著名

白茶製茶程序圖/製圖:島民集合

青茶(Blue Tea)

青茶,也就是俗稱的烏龍茶,屬於部分發酵的茶,根據不同的品種可以有15%-85%的發酵度落差,而青茶的茶湯深度也會根據發酵度影響,常見的青茶有輕發酵的文山包種茶、中發酵的凍頂烏龍。

青茶製茶程序圖/製圖:島民集合

紅茶(Black Tea)

紅茶是一種全發酵茶,也因為經過發酵的過程,紅茶可以比其它茶葉有更長的保存時間,也因此,紅茶能夠透過長程運輸傳到世界各地,是世界上僅次於白開水之外排名第二普及的飲料,佔全球茶葉總產量的七成以上。

紅茶製茶程序圖/製圖:島民集合

黑茶(Dark Tea) 

黑茶是一種透過長期陳放茶葉,讓其中的麴菌發酵而成的發酵茶,茶葉大多會壓製成團狀或餅狀,泡出來的長湯顏色呈黑褐色且略微混濁。黑茶主要的產地位於中國雲南,雲南普洱茶就是黑茶的一種。

黑茶製茶程序圖/製圖:島民集合

台灣十大名茶

台灣自早期漢人引進茶葉品種以來,就以半發酵的烏龍茶為大宗,其中名聞遐邇的十種茶,經常被稱之為「台灣十大名茶」。他們分別為凍頂烏龍茶文山包種茶東方美人茶松柏長青茶木柵鐵觀音三峽龍井茶阿里山珠露茶高山茶龍泉茶日月潭紅茶

凍頂烏龍茶

凍頂烏龍茶是知名度相當高的台灣茶,原產於南投縣鹿谷鄉凍頂,只選擇一株茶樹上的茶芽部分作為原料,揉捻整型為半球狀的烏龍茶進行發酵。

凍頂烏龍茶的外觀講究整齊,由於發酵程度較輕,香氣較接近發花香,茶湯顏色呈現金黃色,口味圓滑順口且帶有餘韻,是特別講究喉嚨韻味的茶種。

  • 茶香味:清香、花香
  • 茶湯水色:淺◉◎◎◎◎深
  • 柔和度:◉◉◉◉
  • 飽滿度:◉◉
  • 餘韻感:◉◉◉◉
凍頂烏龍茶資訊圖表/製圖:島民集合

文山包種茶

文山包種茶是盛產於台灣北部丘陵,文山地區一帶的一種烏龍茶,由於發酵程度相對其他烏龍茶低,整體茶色呈現蜜綠色或是金黃色,香氣濃郁,口味甘醇且略帶點花香,也是台灣北部主要產出的茶種。

  • 茶香味:清香、花香
  • 茶湯水色:淺◉◎◎◎◎深
  • 柔和度:◉◉◉◉◉
  • 飽滿度:◉◉◉
  • 餘韻感:◉◉
文山包種茶資訊圖表/製圖:島民集合

東方美人茶 

東方美人茶又稱為「番莊烏龍」,主要因為茶芽上的「白毫」,也就是幼芽上的細短白毛較為顯著,又稱為「白毫烏龍茶」,夏茶生長期間受小綠葉蟬叮咬後,嫩綠的茶葉雖然會變黃萎縮,但卻會讓茶葉多了一股蜜香及果香,也受西方飲茶人士讚譽,雖然總是被在地鄉親譏為「膨風」,卻也讓東方美人茶成了名滿天下的「膨風茶」。

  • 茶香味:果香、蜜香
  • 茶湯水色:淺◉◉◉◎◎深
  • 柔和度:◉◉◉
  • 飽滿度:◉◉◉
  • 餘韻感:◉◉◉◉
東方美人茶資訊圖表/製圖:島民集合

松柏長青茶 

松柏長青茶生產於南投名間的松柏嶺,此地為處八卦山脈南端,氣候溫暖、雨量穩定且少有天災,十分適合種茶,也因為氣候穩定的緣故,讓種植及採收的過程可以非常高度機械化。

松柏長青茶的氣味清香,口味濃郁而且品質穩定,在台灣的茶葉市場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 茶香味:清香、花香、培火香
  • 茶湯水色:淺◉◉◉◎◎深
  • 柔和度:◉◉◉
  • 飽滿度:◉◉◉◉
  • 餘韻感:◉◉◉
松柏長青茶資訊圖表/製圖:島民集合

木柵鐵觀音茶 

木柵鐵觀音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引進,主要產地集中於貓空,由於木柵鐵觀音茶口味甘醇、氣味芬芳,讓貓空行程獨特的品茶文化,也因為貓空纜車的興建,每逢假日都有不少觀光客慕名前來,讓貓空半山腰有了不少的品茶館。

  • 茶香味:果香、培火香
  • 茶湯水色:淺◉◉◉◎◎深
  • 柔和度:◉◉
  • 飽滿度:◉◉◉◉
  • 餘韻感:◉◉◉◉
木柵鐵觀音資訊圖表/製圖:島民集合

三峽龍井茶

新北市三峽區是台灣龍井茶的唯一產地,必須長期在陰雨的環境之下,也和其他茶葉利用日光萎凋不同,屬於十大名茶中少數的未發酵茶,也因為龍井茶未經過發酵的緣故,所泡出的茶水顏色橙黃明亮,氣味清香,剛入口時雖有點苦,但回甘韻味十分濃厚。

  • 茶香味:清香、培火香
  • 茶湯水色:淺◉◉◉◉◎深
  • 柔和度:◉◉◉◉◉
  • 飽滿度:◉◉
  • 餘韻感:◉◉◉
三峽龍井茶資訊圖表/製圖:島民集合

阿里山珠露茶 

「阿里山珠露」是由前副總統謝東閔命名,主要種植於嘉義阿里山石棹地區,「珠露」並非茶葉的品種名,而是石棹地區的茶葉產銷班名稱。實際上珠露茶品種以烏龍茶及金萱茶為主,茶湯呈現蜜綠色,風味清純甘潤,喉韻濃厚。

  • 茶香味:清香、花香
  • 茶湯水色:淺◉◉◎◎◎深
  • 柔和度:◉◉◉◉
  • 飽滿度:◉◉◉
  • 餘韻感:◉◉◉
阿里山珠露茶資訊圖表/製圖:島民集合

高山茶 

高山茶並非某地生產的茶,而是相對於「平地茶」的稱呼,也因此台灣高山茶分佈非常廣,全台中北部海拔高於一千公尺的山區都是屬於高山茶產地,其中又以阿里山、衫林溪及梨山為主要產區,也因為海拔影響,終年氣溫較低,溫差較大,讓高山茶能夠有穩定及良好的品質。

  • 茶香味:清香、花香
  • 茶湯水色:淺◉◉◎◎◎深
  • 柔和度:◉◉◉◉
  • 飽滿度:◉◉◉◉
  • 餘韻感:◉◉
台灣高山茶資訊圖表/製圖:島民集合

龍潭龍泉茶

龍泉茶為包種茶的一種,主要產地位於桃園龍潭,著名的青心烏龍及台茶十二號都是屬於龍泉茶的品種。龍泉茶沖泡時必須經過瞬間的高溫沖泡,才能將茶的韻味瞬間逼出。龍泉茶的茶湯呈現淡綠色,且回甘時的喉韻非常濃厚,是以後味為主的茶種

  • 茶香味:果香、培火香、蜜香
  • 茶湯水色:淺◉◎◎◎◎深
  • 柔和度:◉◉
  • 飽滿度:◉◉◉
  • 餘韻感:◉◉◉◉◉
龍潭龍泉茶資訊圖表/製圖:島民集合

日月潭紅茶

日月潭紅茶於日治時期引進,由於南投魚池日月潭適宜的年均溫及足夠穩定的濕度,讓日月潭成為台灣紅茶的製茶重鎮,至今仍堅持手中摘採,確保每一片茶葉都有最高的品質。

  • 茶香味:花香、果香
  • 茶湯水色:淺◎◎◎◎◎深
  • 柔和度:◉
  • 飽滿度:◉◉◉◉◉
  • 餘韻感:◉◉◉◉
日月潭紅茶資訊圖表/製圖:島民集合

世界知名的茶產地

世界知名的茶產地圖/製圖:島民集合

中國

受到地形及緯度的影響,中國茶主要出產來源都位於中國南方,也因為地形複雜的緣故,不同的地區都有不同盛產的品種,也涵蓋六大茶類型,更延伸出各式各樣的飲茶之道,可以說是茶文化的集大成之地。

  • 生產茶葉種類: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黑茶
  • 著名茶葉品種:
    • 綠茶:龍井、碧螺春
    • 紅茶:祁門紅茶
    • 青茶:大紅袍、鐵觀音、黃金桂
    • 黃茶:君山銀針、蒙頂黃牙
    • 白茶:松溪白茶
    • 黑茶:普洱、藏茶

印度

雖然印度茶的品種是來自於中國,但卻是英國人在殖民時期所引進的。印度的主要茶種為紅茶,種植於印度東部、喜馬拉雅山麓下的阿薩姆邦以及大吉嶺,自此阿薩姆紅茶及大吉嶺紅茶便持續運輸至英國,大幅影響了歐洲的飲茶文化。

  • 生產茶葉種類:紅茶
  • 著名茶葉品種:
    • 紅茶:阿薩姆紅茶、大吉嶺紅茶
    • 相關飲品:印度奶茶、香料茶

斯里蘭卡

斯里蘭卡出產的紅茶統稱為錫蘭紅茶,其中主要的品種烏巴茶,因為其濃烈香醇的特性,衍生出各式各樣的飲用方式,包含泡沫紅茶、檸檬茶、奶茶等各式各樣的茶類,都是以錫蘭紅茶作為基底延伸出的茶製品。

  • 生產茶葉種類:紅茶
  • 著名茶葉品種:
    • 紅茶:錫蘭紅茶、烏沃茶(Uva)、頂普拉茶(Dimbulla)
    • 相關飲品:香料茶、麥香紅茶、奶茶

日本

在鎌倉幕府時代,茶由中國傳入日本,自此開始了日本的茶文化。而日本主要的茶種為玉露、煎茶、抹茶、玄米茶等不發酵的綠茶。此外,日本人喝茶是一種禮儀的展現,也因此延伸出日本獨有的『茶道』,讓飲茶之餘多了份禪意。

雖然印度茶的品種是來自於中國,但卻是英國人在殖民時期所引進的。印度的主要茶種為紅茶,種植於印度東部、喜馬拉雅山麓下的阿薩姆邦以及大吉嶺,自此阿薩姆紅茶及大吉嶺紅茶便持續運輸至英國,大幅影響了歐洲的飲茶文化。

  • 生產茶葉種類:綠茶、黑茶
  • 著名茶葉品種:
    • 綠茶:玉露、煎茶
    • 相關飲品:抹茶、玄米茶

台灣

台灣茶主要以青茶系列的包種茶、烏龍茶最為世界所津津樂道,其中最出名的十款茶,被稱之為台灣十大名茶,分別為凍頂茶文山包種茶東方美人茶松柏長青茶木柵鐵觀音三峽龍井茶阿里山珠露茶高山茶龍泉茶日月潭紅茶

受緯度影響,台灣茶產地大多分布於中北部的丘陵地,也有阿里山、杉林溪出產的高山品種茶,也因為手搖飲料店的風行,茶葉也成為台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產品之一,無論是三五好友坐下泡茶聊天,或是逛街之餘大口吸著手搖茶飲,都是台灣的日常茶風景。

  • 生產茶葉種類:綠茶、青茶、紅茶
  • 著名茶葉品種:
    • 綠茶:龍井茶
    • 青茶:凍頂烏龍茶、東方美人茶、文山包種茶
    • 紅茶:日月潭紅茶
    • 相關飲品:珍珠奶茶、手搖茶飲

茶香從何而來,又有哪些茶香呢?

茶香來自於茶葉中的各式化學物質,茶葉的種類、品質、製作過程以及沖泡方式、水溫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茶香,根據農委會茶風味輪的分類,茶的風味大致上可以分為這幾種:

  • 清香:包含草香、蔬菜箱、豆香等,聞起來清新自然。
  • 甜香:包含奶香、糖香、蜜香等,花香氣味溫潤香醇。
  • 果香:包含青果香、熟果香、乾果香等,聞起來除了清新之外,更會略帶點甜香。
  • 花香:分為較為清淡的清香,以及濃郁的濃香,能夠讓你聯想到特定品種花的氣味。
  • 焙香:包含煙焦香、培烤香及堅果穀物香,類似烘烤時會產生出的香味。
  • 其他:包含辛香料、中藥草味等等複雜吸引人的氣味。
十大台灣名茶茶香種類圖/製圖:島民集合

(參考資料:農委會茶風味輪農委會資料茶葉的香氣分析

會影響茶風味的因素有哪些?

茶的品種

不同的茶種由於其品種、產地、加工工序等等栽茶及製茶因素的關係,會讓茶有不同的風味。

茶葉採收季節

依照採收季節不同,茶可分為「春茶」和「冬茶」兩種,春茶(三月中旬至五月上旬採收)通常比較幼嫩即被採下,較幼嫩的茶葉中含有的兒茶素較高,兒茶素高,茶味的澀味會較明顯。而冬茶(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下旬採收)由於冬季天氣較為寒冷加上雨水稀少,使茶葉生長速度較為緩慢,讓茶葉香氣較為細膩且苦澀感較低,相較於春茶,冬茶的味道較為清淡。

茶的存放時間

一般茶葉加工製成的茶類,絕大多數是講究新鮮的品質。但民國八十年中期臺灣掀起喝普洱茶及蒐藏之風氣,台灣也開始有了貯放茶葉,讓茶進行「陳化」的保存方法,若是能在一定的溫度與濕度之下保存,就能夠越陳越香,有更深層的風味。但若如果無法在良好的環境保存,茶內的營養素都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越來越少,導致茶失去原有的風味。

(參考資料:農委會漫談台灣老茶

製作過程

不同的茶葉製作過程,造就茶葉的風味產生變化。例如綠茶在採收後直接殺青,未經發酵,整體風味清新淡雅,而紅茶經過完全發酵,香氣就會較綠茶濃郁許多,而烏龍茶由於發酵程度有高有低,風味也會隨著發酵程度而或濃或淡。

沖泡溫度

沖泡茶葉的溫度不同,或是沖泡的茶葉量不同,都會影響茶味的呈現。例如綠茶等未發酵茶適合用較為低溫的(75-95度)熱水沖泡,也不適合過多的回沖,而紅茶、金萱等發酵程度較高的茶種,則適合用剛沸騰的熱水沖泡,只要沖泡時間夠久,發酵茶也可以回沖六、七次。

十大台灣名茶最適沖泡溫度圖/製圖:島民集合

茶葉的沖泡方式 

講究的泡茶方式 

  1. 溫壺、燙杯

將熱水倒入茶壺中靜置1-2分鐘,接著將茶壺裡的熱水倒入聞香杯、茶海以及茶杯中,讓泡好的茶能夠更容易散發香味。

泡茶的茶壺不建議使用鐵製的茶壺,因為茶葉中的單寧酸會與鐵產生化學反應,會影響整體風味。

  1. 置茶

將茶倒入茶則中,再倒入茶壺,除了避免手上的濕氣沾染到茶葉之外,也可以避免一次加入過多的茶葉,一般來說,只要倒入茶壺的茶葉能剛好舖滿茶壺底部,泡出來的茶就是濃淡適中的茶。

  1. 溫潤泡

將茶葉倒入茶壺後,倒入熱水但不倒滿,只是稍微將茶葉潤濕,讓茶葉能夠從乾燥的狀態延展開來,約莫10秒後即可將茶水倒出。

  1. 品嚐第一泡

雖然不喝第一泡茶的人也不少,但如果是品質好的茶,第一泡茶更能喝到茶最初釋放的香味,下次喝茶時也不妨跟第二、第三泡做個比較吧。

  1. 泡茶

將第一泡的水全部倒出後,加入熱水至茶壺的九分滿,避免過滿的水讓茶壺無法蓋上蓋子,這段泡茶的期間不建議太久,建議控制在30秒到一分鐘之內,就能夠品嘗到茶本身的最佳風味。

  1. 聞香

沖泡好的茶,倒入聞香杯或茶海之中,先靜置約十秒鐘,讓茶的韻味擴散至整個空間後,就能夠再喝茶時一起感受茶本身散發出的氣味。

  1. 品茗

將聞香杯或茶海內的茶分裝至每個人的茶杯,慢慢品嘗,享用茶的韻味。

茶葉的沖泡方式/製圖:島民集合

居家簡易泡茶方式

許多喜歡喝茶的人,因為地點或工作關係,沒有茶壺或工具,其實即使是馬克杯,也一樣可以享受泡茶與喝茶的樂趣,此時步驟皆相同,只是因為只有杯子,所以聞香的步驟可以省略,但一樣要注意茶不能久置,若可以使用附有濾網的杯子是最方便的,若無,則可以用兩個杯子,將泡好的茶倒入另一杯子中。

冷泡茶

冷泡茶較適合用在綠茶等發酵度較低的茶葉上,因為發酵度低,所以單寧酸高,透過冷泡的方式,可以使其單寧酸的釋放較少,風味不同,腸胃若較不好的人喝了較不會有傷腸胃。

茶葉該如何選購:教你挑好茶、買好茶

如何選購茶/製圖:島民集合

1.觀察茶葉外型

挑茶的第一個步驟,就是透過眼睛觀察茶乾的外型以及顏色。以台灣常見的烏龍茶及包種茶來看,應該是老嫩適中、外表緊實、烏龍圓潤包種勻稱、色澤綠中帶黑為佳。若是茶葉黃葉較多、有可能是茶葉過老。此外若是茶葉有經過挑梗,品質會更好一些。

2.聞茶葉香氣

嗅聞乾燥茶葉香氣,如果茶葉並非黑茶,則不應該有濕氣味、霉味等等因為保存不當而產生的異常氣味,正常的茶香應該要是帶有淡淡的清香味,

3.實際試飲

實際走訪茶行買茶,大多會提供試飲。實際試飲,可以更加了解該款茶葉是否是自己喜歡的,又或者可以試著列出自己的喜好並告知茶行老闆,例如不喜歡苦澀味等,請茶行老闆推薦,不太苦澀的茶葉。

4.觀察茶湯、茶底

試飲同時,也可以觀察茶湯優良的茶所泡出的茶湯應該聞起來清香,茶湯呈金黃、油亮。第一泡應該清香、冷香。到第三泡,可先喝熱湯,再將茶湯放冷再喝。冷掉的茶湯,缺點會被放大,因此苦澀度很容易喝出來。若第三泡冷茶沒有苦澀味,則好茶機會高。

正確的茶葉保存方式

提供茶葉良好的保存條件,可以更有效的維持茶葉風味。若以不當方式保存茶葉,可要小心茶葉「走味」,改天心血來潮,將茶葉拿出來沖泡時,卻發現已失去好滋味,可就後悔莫及。

正確的茶葉保存方式如下:

  • 常溫保存:透過鋁箔真空包,將茶葉與光線和空氣隔絕,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原有的茶葉鋁箔包,在移除脫氧劑後將開口以橡皮筋束緊,放在陰涼處保存就可以了,但若需要大量儲存或是長時間保存,還是建議在低溫環境保存
  • 低溫保存:把茶葉放在茶罐等能夠完全密封的容器內,再放到5度以下的冷藏庫進行冷藏,若是儲藏期需要長達半年,則建議用冷凍的方式保存茶葉。低溫保存茶葉需要盡量避免反覆的冷凍及解凍,以免溫度差異過大造成茶葉變質,因此建議將茶少量分裝在小容器內低溫保存。

提供茶葉良好的保存條件,可以更有效的維持茶葉風味。若以不當方式保存茶葉,可要小心茶葉「走味」,改天心血來潮,將茶葉拿出來沖泡時,卻發現已失去好滋味,可就後悔莫及。

對手中的這杯茶仍然感到好奇嗎,我們製作了精美的台灣比賽茶海報,並隨海報附贈了兩款台灣茶,下次不妨和朋友一起品味茶韻,猜猜看你收到的是哪款茶吧!

臺灣猜茶禮盒/製圖:島民集合
Loading...

《叢心出花》特展-體驗臺灣獨有的靜謐美好

「如果你喜歡花,心底一定有塊柔軟的地方。」

若走在臺灣的中高海拔山林裡,踩著厚厚軟軟的落葉探險,更有機會遇見許多隱藏在山裡的特有種花朵們,因為特有種植物在臺灣的分布,有隨海拔遞增的趨勢。但也因為如此,這些低調的美很不容易被認識、被欣賞,甚至連花語都沒有。

與花相望對話的創作過程 | 24 個月 24 朵花

臺灣特有種花 / 製圖:島民集合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山中與花相見,但是我們相信這些花獨有的特性和美好還是能透過創作來分享,於是近兩年來,我們每個月與熱愛待在森林野地研究的花博士廖俊奎連線,完成一朵臺灣特有種花的專屬圖表,呈現花朵的姿態、特性與習性還有簡易的辨認方式。

後來,我們更進一步與廖俊奎 博士合作,將每一朵花的故事撰寫成特輯,從花名的由來、生長環境到辨認方式等都描繪得更詳細,方便對它們一見鍾情的人,能加深與它們的關係。

叢心出花:在展覽中將花點亮,讓你體驗走進花叢中,與花溫柔對話

《叢心出花》特展 / 攝影:島民集合

在特有種花的創作計畫中,感悟最深刻的就是「時節的循環」與「綻放的當下」,時節之於我們,就像特有種花一樣,儘管同處在同一座小島上,卻未曾發現它、也不曾好好感受它的美好。

在《叢心出花》展覽空間中,我們將花朵轉換成一盞盞環燈,順時針按照花綻放的時序懸吊,懸吊的高度同時暗示了每一朵花常見的海拔位置,你可以在穿梭於光影與縮時體驗裡,在探索的過程中重新感受時間在自己生活中的節奏,體驗花朵們堅毅又柔軟的生活哲學。

將特有種花的三大維度,化作空間體驗

《叢心出花》特展 / 攝影:島民集合
《叢心出花》特展 / 攝影:島民集合
《叢心出花》特展 / 攝影:島民集合
  • 花開時間

特有種花也會順著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綻放,我們依照盛開花期的第一個月,由1至12月依序排列,讓你在順著展區走完一圈時,同時能感受到四季的變化。

  • 花期長短

除了季節之外,盛開的時間長度也會有所不同,我們將花期分為三個區間,並將對應不同的花燈直徑尺寸,藉由大小的不同來認識這些特有種花。

  • 棲地海拔高度

臺灣是個地形多變的島嶼,從平地到高山特有種花都可能藏匿在其中,我們將海拔高度也分為低、中、高三個區間,藉此讓你能夠了解他們和地形對應的關係。

為花設計名片:「嗨,我是_____特有種花,我來自臺灣」

《叢心出花》特展 / 攝影:島民集合

除了和空間相關的三個維度,在花燈下也有屬於每朵特有種花的「名片」,讓你能夠快速地了解這朵花!

園藝花有對應的花語,而特有種花依據特性,也有它想傳達的心情;因此,我們把特有種花的故事具體描述出來,或許你也可以根據它們的特性,為它們寫下另一段故事。

變幻無窮的萬「花」筒投影

《叢心出花》特展 / 攝影:島民集合
《叢心出花》特展 / 攝影:島民集合

延續花開時間的排序,透過萬花筒的概念來呈現不同季節盛開的花;同時,透過不斷變化的縮時動畫,邀你一起感受時間的流逝感受時間的變化。試試看,站在不斷循環變幻的萬「花」筒中間,讓你最有感的是哪一個瞬間?

成為島民,每個月收到限時美好「花桌布」

創作仍會繼續,除了既有的特有種花,我們也會持續為大家介紹這片土地上的美,如果想收到每個月的手機桌布,歡迎註冊成為「島民集合」的「島民」,並在註冊流程中勾選興趣時,選擇「花桌布」,就完成訂閱囉!

換一種方式,帶我們回家,提醒自己把握生活中綻放的時刻

然無法將特有種花帶回家,但我們仍希望在看完展覽之後,每個人都能將心中的那份悸動帶走,紀念品盡量用最簡單的設計,保留花朵給我們的感動。

如果你也喜歡花,那就快趁展覽結束前到高雄找花朵們玩吧!

《叢心出花》特展 / 攝影:島民集合

展覽資訊:Re:Plant 植爽相談吧-植感創作展

  • 時間:2021/10/23(六)-2022/4/17(日)
  • 地點:駁二藝術特區 大勇C5倉庫
  • 官方網站:https://pier2.org/exhibition/info/961/
  • 主辦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駁二藝術特區
  • 策展單位:駁二當代館 WOCA Pier-2
  • 參展單位:約翰森林、尹顯玲、Danny Xu 許登栗、Wuba Yang、張又藺、翁靖雅、質物霽畫、島民集合、一步工作室(依展區排列)
  • 主視覺設計:吳佳璘 / 展場設計顧問:一起設計 / 展場設計執行:樂誠創意
Loading...

史上最完整!月老超完整攻略特輯

我們都知道有愛情問題可以尋求月老的幫助,但祂的由來是什麼?參拜流程為何?台灣有哪些靈驗月老廟呢?

本篇就從月老簡介開始、到參拜步驟、參拜禁忌等注意事項,再統整台灣 10 間靈驗月老廟,讓島民集合帶大家看『超完整月老特輯全攻略』,直接一次就搞懂!


月下老人簡介

月下老人又名「月老尊神」,通常簡稱月老,是掌管人們姻緣的神。傳說月下老人長相為白鬍子,面泛紅光,左手會拿著姻緣簿,右手則是持拐杖。職責是搓合伴侶,把姻緣簿中有關係的未婚者以紅線相互綁住,讓有緣人能終成眷屬。

月老由來

月老最早的起源根據唐代《續幽怪錄》的記載,是因為當時有位名叫韋固的人,婚姻一直不順遂。有天晚上住在宋城的旅店見到一名老人,坐在月光下不停地翻書。韋固因好奇,就問了老人是在翻什麼書。老人回答韋固說,他是掌管婚姻之神。而他口袋中的是紅繩子,準備要繫在姻緣雙方的腳上,這樣一來哪怕對方是貴賤,或在天涯海角,最終都會走到一起。

韋固就想到自己的婚姻,好奇請老人幫他查了一下,說是一位賣菜老婆婆的小女兒。當時的她才滿三歲,韋固偷偷見那女孩,覺得很醜陋因此氣的派人暗中刺殺她。刺客並沒有刺死女孩,只刺到了她的眉心,怕事的韋固就連夜逃走了。

後來韋固從軍十多年過去了,軍中立下不少戰功的他,姻緣卻依然不順,到處碰壁。而刺史王泰因賞識他,且得知還沒娶老婆,就將自己女兒嫁給了他。新娘容顏秀麗,但她的眉心總有一塊小貼花。一問之下才得知,妻子正是那個老人所說的「賣菜瞎老婆婆的小女兒」,原本是王刺史的侄女,後來被當成親女兒撫養長大。韋固才知道「天意」不可違,從此和妻子十分的恩愛。宋城的縣宰知道事情後,把那間客棧取名為「定婚店」。牽紅線的老人,從此稱之「月下老人」。


參拜月老提醒

月老怎麼拜?拜月老的參拜步驟?供品要準備什麼?

其實每間月老廟規模、供奉的主神及求紅線方式等都有點不一樣,但大致上的步驟是大同小異,所以先幫大家統整 5 個拜月老重點。而詳細參拜流程,記得要還是要依照各廟方建議的步驟跟規定進行唷!偷偷說,本篇我們有精選 10 間廟宇且完整整理個別的參拜流程,大家也可以繼續看下去。

【參拜前】

  • 沒有對象的月友:先寫下自己對另一半的條件,如:個性、職業等越詳細越好。 也可以使用「真命甜子小抄」,讓你更容易從「心」描繪更完整的愛情樣貌!
  • 有對象的人:準備好對方的姓名跟生日。
  • 購買 2 份供品:一份給廟宇主神,一份為參拜月老時的供品。給月老的供品一定要為雙數,才能夠成雙成對。因月老喜歡甜食,建議可以準備糖果、巧克力等甜品。如果不確定要準備什麼,推薦《甜作之盒》替你打點好一切!

【參拜中】

  • 帶著一顆虔誠的心
  • 購買香及金紙:至金紙鋪裡購買
  • 參拜廟宇各眾神:不得直接略過眾神,只參拜月老
  • 向月老自我介紹:姓名、地址、出生年月日及想要的條件或對象等一一地說明清楚。

【參拜後】

  • 能與月老求籤及紅線:依照不同廟宇,會有不同的步驟跟規定
  • 喝結緣茶、吃喜糖:廟方通常會提供廣結善緣物,讓大家求得緣份
  • 還願:開花結果後,依照與月老約定的方式還願,最常見是帶喜餅。

參拜月老提醒

一般來說,拜眾神的供品應該要是「奇數」,但因月老喜歡成雙成對,所以記得拜月老的需要準備「雙數」供品。然而大家一定會好奇,該準備哪種供品給月老呢?提供你們 7 種供品種類,讓你不再為月老供品煩惱。

【傳統類型供品】

  • 糖果、巧克力:讓人甜甜蜜蜜,甜月老的嘴巴
  • 紅棗:期望能「早日找到」姻緣對象
  • 枸杞:意義是讓人人氣滿滿
  • 桂圓:希望愛情能圓圓滿滿
  • 鮮花:願感情能開花結果
  • 圓的水果:祝福愛情能「圓滿有結果」

【創意類型供品】

  • 森永牛奶糖:盒子上頭自帶紅線
  • 筷子+來一客:期盼對象「快點到來」
  • 草莓口味嗨啾:讓月老能吃的「眉開眼笑」笑呵呵
  • 蜜桃茶葉:茶葉泡開後,意味著「桃花開」

這樣是不是下一次參拜月老時,就能更快清楚要準備哪些供品了呢?先祝福大家愛情都能順利圓滿有結果唷!


北部靈驗月老廟

【台北】台北霞海城隍廟

(圖片來源/感謝 台北霞海城隍廟 提供授權)

位於大稻埕迪化街的台北霞海城隍廟,是於 1859 年由當地仕紳共同籌資建造而成。霞海城隍廟月老來源是 1971 年,有位老太太為了感謝城隍爺而捐獻月下老人神像,開始促成無數對好姻緣。關於霞海城隍廟的開放時間也是有小巧思的,靈感來自「飛機」,也令人更好奇廟方的其他操作(深度了解→霞海城隍廟的服務時間背後意義)。除此之外,霞海城隍廟算是少數廟宇之中,公開支持同性戀的月老廟!曾在 Facebook 也公開表示:「愛無差別,牽起紅線」,祝福同志們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參拜順序:

台北霞海城隍廟官網的拜月老步驟如下:

  1. 購買金紙和香:在金紙鋪購買。
  2. 購買供品+金紙:到廟內辦事處櫃台準備供品,第一次拜月老時需要金紙寄放櫃檯。
  3. 點香開始參拜:到廟埕點香處點三炷香,且需完整點燃。
  4. 天公爐 拜天公:面向天公爐拜天公,向天公簡單自我介紹姓名年齡等,請天公保佑。
  5. 正殿 拜城隍爺、月老、眾神:同樣是簡單自我介紹,並把對象的條件詳細說明,祈求能早日如願。
  6. 義勇公:祈求趕走小人、願諸事平安
  7. 偏殿 城隍夫人:請夫人保佑家庭幸福
  8. 菩薩:願能開啟智慧、心境平和
  9. 全部拜完回天公爐插香:三炷香一齊插,霞海城隍廟只有一個天公爐提供香客使用
  10. 吃喜糖喝平安茶:吃喜糖喜餅沾沾喜氣喝平安茶時記得不要吹涼
  11. 供品中的喜糖留下:讓廟方能當節慶時的甜點,廣結善緣
  12. 過爐:鉛錢與紅絲線拿到天公爐順時鐘三圈過爐,放在皮包內小心保存
  13. 金紙留與廟方:紙錢將集中焚燒

 

地址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61號

交通資訊

捷運搭乘「G松山新店線」於「北門站G13」下車,出口為 3 號,步行時間約8-10分

開放時間

6:16 – 19:47(因配合二級防疫 開放時間暫改為 07:00-19:00)

官方網站

http://www.tpecitygod.org/

超精美的霞海城隍廟《月老參拜指南》→ 台北霞海城隍廟參拜流程

【台北】艋舺龍山寺

(圖片來源/感謝 Instagram @tony.chtop 提供授權)

艋舺龍山寺起初是因漢人聚落漸漸增加,由三邑人合資於 1938 年建造在台北市西區。龍山寺為中國古典三進四合院之宮殿式建築,內有許多教育意義的故事、著作書法石刻、剪黏藝術等,因此也被列為國家保護的二級古蹟。而龍山寺的月老廳於 2001 年,與華佗廳一同增設獨立廳堂,提供信眾參拜。

參拜順序:

依據艋舺龍山寺官網的參拜步驟如下:

  1. 購買供品:由龍門進入龍山寺廟中,若需要餅乾糖果獻給神明,可在此處購買。
  2. 不點香雙手合十開始參拜:面對神明,誠心向神明說明自己的姓名、生日、現居地址與要祈求的事情。稟報完,請三次鞠躬以示感謝
  3. 供桌上:參拜三寶佛:先拜中間「釋迦牟尼佛」、再拜左右側「藥師佛」及「阿彌陀佛」
  4. 正殿:先中間朝拜觀世音菩薩、再拜文殊菩薩及普賢菩薩。後轉身面向天空,朝拜天公
  5. 後殿:依序為文昌帝君殿、天上聖母殿、關聖帝君殿、月老廳、華陀廳

如何求紅線:

需向月老請示是否可以求姻緣線後,擲筊三次。如出現三個連續聖筊,就可以取姻緣線,過爐後隨身攜帶,建議可放在皮夾裡。注意若出現陰筊或笑筊代表時候未到,不能夠取紅線唷!

地址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11號

交通資訊

捷運搭乘「BL板南線」於「龍山寺站BL10」下車,出口為 1 號,步行時間約3-5分。

開放時間

6:00 – 22:00(因配合二級防疫 開放時間暫改為 08:00-18:00)

官方網站

https://www.lungshan.org.tw/

【新竹】普天宮

(圖片來源/感謝 Instagram @wr.oooo 提供授權)

普天宮有一尊高度達120尺的「巨大關公像」是古奇峰的醒目地標,擁有全國最大的月老金身神像,是由信眾合力貼成,普天宮還開闢了一座雙心狀的普天桃花池,池中有粉紅水晶加持,據說持桃樹枝沾神佛池水,點在左右肩和頭頂,能帶來桃花好兆運。

參拜順序:

依據普天宮官網的參拜步驟如下:

  1. 依序參拜各眾神。
  2. 準備拜月老供品,包含姻緣香、疏文、紅線、鉛錢、平安符、蠟燭、和合金、印心盒(內有紅糖、白糖各二)。
  3. 上疏文,向月老祈求。
  4. 將疏文與金紙化掉。
  5. 取回供品,白糖一盒放入廟方供奉的白糖中和大家結緣,一盒帶回和分給親友沾喜氣;紅糖用來泡茶請親友喝,不能自己喝。
  6. 紅線、鉛錢及平安符可以放在枕頭下,而另一組帶在身上。待有另一半,將放在枕頭下的紅線、鉛錢及平安符送給另一半。
  7. 論及婚嫁時,到廟裡將紅線、鉛錢化掉。

地址

新竹市東區高峰路306巷66號

交通資訊

火車搭乘至「新竹火車站」下車,再搭新竹客運20路公車至「普天宮站」下車,步行約1分。

開放時間

08:00 – 17:00

官方網站

http://www.guchi.org.tw/

中部靈驗月老廟

【台中】台中樂成宮

(圖片來源/感謝 Instagram @pass018 提供授權)

樂成宮是台中十分著名的媽祖廟,1753年成立至今已超過200餘年,也算見證台灣不少歲月,不管是廟宇建築還是繞境都被列為台中市的市定古蹟&民俗。月老殿則是在樂成宮 921 地震重建後,於 2樓正左殿增設,據說台中樂成宮的月老殿除了招桃花外,還以「求復合」出名呢!特別的是,樂成宮也有準備姻緣瓶,可供大家隨喜供德領取。

參拜順序:

台中樂成宮官網標註的參拜要點如下:

  1. 購買供品姻緣金:先至櫃檯購買線香、金錢
  2. 點香開始參拜
  3. 天公爐:首先參拜天公,表示謝天
  4. 正殿 媽祖爐:向中間先鞠躬,面向右鞠躬再向左鞠躬,拜完一炷香留此殿
  5. 後殿  聖父母殿:依序參拜聖父母(中)、玄天上帝(右)、關聖帝君(左),拜完一炷香留此殿
  6. 太歲殿:由左側開始參拜 斗姥元君(中)、眾太歲(左右),拜完一炷香留此殿,右下樓梯前往二樓參拜
  7. 月老殿: 上二樓後往虎邊參拜姻緣,內有姻緣瓶與姻緣線,可以付香油錢拿取,拜完一炷香留此殿。
  8. 華陀殿:祈求身體平安,拜完一炷香留此殿。
  9. 玉皇殿:前往後殿玉皇上帝(中)、觀音佛祖(右)、註生娘娘(左),拜完一炷香留此殿。
  10. 文昌殿:願功名利祿,考試順利,並留一炷香
  11. 財神殿:祈求財運亨通、富貴亨通、財源廣進庇佑,參拜後一炷香。
  12. 前往金爐:將金紙拿去燒

如何求紅線:

需向月老請示是否可以求姻緣線後,擲筊一個聖筊,就能取得姻緣線。順時針過爐後,隨身攜帶即可。

地址

台中市東區旱溪街48號

交通資訊

火車搭乘至「臺鐵精武火車站」下車,步行時間約13分

開放時間

6:00 06:30 – 22:00(因配合防疫 開放時間暫改為 06:00-20:00)

官方網站

https://www.lecheng.org.tw/

【彰化】鹿港天后宮

(圖片來源/感謝 Instagram @photograph_iwant_18 提供授權)

鹿港天后宮是國定古蹟的廟宇,創建於明末 1591 年,也是台灣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媽祖神尊的廟宇,算台灣相當具代表性的媽祖廟。雖然起初天后宮是沒有供奉月下老人,直到 2007 年開設月老廳,就讓許多信眾前往參拜。鹿港天后宮因為以「姻緣美滿」出名,甚至在網路推出幸福點燈「月老姻緣簿」,讓你不必再舟車勞頓到現場排隊點燈,甚至能到現場查看點燈燈位唷!

參拜順序:

依據鹿港天后宮的廟方天香台資訊:

  1. 購買供品姻緣金
  2. 點香開始參拜:總共點 15 柱香,參拜順序由右廊開始往二樓依序參拜,室外不插香
  3. 後殿 玉皇大帝
  4. 後殿 文昌帝君
  5. 後殿 太歲星君
  6. 中殿 天上聖母
  7. 中殿 虎爺公

如何求紅線:

需向月老請示是否可以求姻緣線後,擲筊一個聖筊,就能取得姻緣線。順時針過爐後,隨身攜帶即可。

地址

彰化縣鹿港鎮中山路430號

交通資訊

火車搭乘至「臺鐵彰化站」下車,再轉乘彰化客運6902至戲院前站下車。

開放時間

06:00 – 22:00(因配合防疫 開放時間暫改為 09:00~19:00)

官方網站

https://www.lugangmazu.org/

【雲林】北港朝天宮

(圖片來源/感謝 Instagram @cenizaxa 提供授權)

朝天宮是國定古蹟的廟宇,建築規模十分盛大,主要祭祀的神明為聖母媽祖,同時是臺灣燈會的發源地,政府每年都會在此舉辦燈會,結合在地傳統藝術,充分展現文化特色。據說月老與註生娘娘皆相當靈驗,月下老人在三官大帝殿旁,已有一百年以上的悠久歷史,許多參拜信眾求得好姻緣。

參拜順序:

依據北港朝天宮廟方建議,月老參拜步驟為:

  1. 正殿媽祖及觀音殿說明來意
  2. 依序參拜各殿
  3. 至月老殿清楚告知姓名、居住地址、生日、理想對象的條件
  4. 擲筊求紅線
  5. 寫下祈福卡
  6. 紅線可放包包或枕頭下
  7. 若順利求得好姻緣,需記得回廟裡還願

地址

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178號

交通資訊

火車搭乘至「斗六火車站」,搭乘客運往北港方向於「北港朝天宮站」下車,步行時間約5分。

開放時間

04:30 – 00:00

官方網站

http://www.matsu.org.tw/

【南投】日月潭龍鳳宮

(圖片來源/感謝 Facebook 你的在線月老 提供授權)

日月潭龍鳳宮於1934年建水社舊址,原先是居民的信仰中心。日月潭又稱蜜月潭、情人湖,吸引許多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浪漫同遊。早期日月潭光華島上就有月下老人亭一座,相伴約30年,也吸引了許多未婚男女前來膜拜。而 921 地震過後,將月老遷移至龍鳳宮,並正式被供奉為月老祠。龍鳳宮月老面容和藹可親,還手持繡球,就像在為大家的戀情祝賀一般。因單身男女到日月潭遊玩,參拜月下老人後有不少戀情開花結果,所以也讓龍鳳宮流傳有「保證脫單」的美名。值得一提的是,龍鳳宮有「月老星君祈福金卡」可以寫想祈求的心願,掛在月老殿上就能得到月老及眾神明的護持唷!

參拜順序:

遵照日月潭龍鳳宮廟方建議,月老參拜步驟為:

  1. 拿取香、金紙:至金香簿需隨喜添香油錢
  2. 點香開始參拜:點香
  3. 天公爐:於龍鳳宮大廟前天公爐,上香並請與天公自我介紹及告知祈求之事
  4. 正殿 主神:依序與各眾神參拜
  5. 拜月下老人:與月老星君告知,姓名、居住地址、出生年月日(國曆或農曆都可)
  6. 無對象者,可以祈求姻緣線/有對象者,可以求月老保祐感情開花結果。若要抽籤,擲筊一個聖筊,即可抽籤。
  7. 爾後開花結果時,要帶著訂婚喜餅還願。

如何求紅線:

需向月老請示是否可以求姻緣線後,擲筊一個聖筊,將紅線放入紅包中,順時針過爐三圈後,隨身攜帶即可。

地址

南投縣魚池鄉中山路291-26號

交通資訊

台中干城車站或台中高鐵5號出口,搭乘南投客運6670台中-日月潭公車,於日月潭站下車,再轉乘6668、6801南投客運於龍鳳宮站下車。

開放時間

與廟方通話建議,參拜時間為08:00-19:00(配合防疫可以參拜,但沒辦法求籤、求線)

官方網站

請於 Facebook 搜尋「日月潭龍鳳宮月下老人粉絲團

南部靈驗月老廟

【台南】祀典大天后宮

(圖片來源/感謝 Instagram @allen20001107 提供授權)

祀典大天后宮為以前東寧天妃宮,是主祀媽祖的廟宇,同時也因歷史悠久,被認列為國定古蹟。原先廟宇的住址為明朝寧靖王朱術桂所居住的寧靖王府邸,後來於 1684 年轉變成媽祖廟。根據記載大天后宮,為全臺最早由官方興建且列入官方祀典的媽祖廟。大天后宮的月老主要是能祈求感情升溫,因此不管是想求紅線的男女,或者是結婚後的夫妻,都很適合一起前來。而大天后宮也會一年一度舉辦大型未婚男女聯誼活動,讓想參加的單身男女都能夠順利找到伴侶!

參拜順序:

依據祀典大天后宮廟方建議,月老參拜步驟為:

  1. 購買金紙&供品:購買一份金紙及金世良緣許願套組,祈願疏文
  2. 將許願疏文,先放在金紙上,與許願套組擺在月老公供桌前,之後向月老公拜拜,再拿起許願疏文向月老公許願
  3. 點香參拜:大天后宮共8個香爐,總共為點 12 柱香
  4. 向外殿 拜天公:在天公爐插三柱香
  5. 正殿 媽祖:在中爐插三柱香後,再依序參拜水仙尊王、四海龍王、虎爺
  6. 後殿中殿:三官大帝,先參拜三官大帝,轉身參拜聖父母後,插一柱香
  7. 後殿龍邊:註生娘娘、乾水夫人
  8. 後殿虎邊:月老、福德正神
  9. 元辰殿:斗姆星君、大歲星君
  10. 觀音殿:觀世音菩薩
  11. 佛祖殿:三寶佛祖、五文昌

如何求紅線:

需向月老請示是否可以求得幫忙,擲筊一個聖筊,即可取得許願套組。有姻緣對象者,可取得緣粉及姻緣符、紅線一齊放入月老福袋中,拜拜後過爐,即可隨身攜帶;尚未有姻緣者,姻緣符放入月老福袋中,拜拜後過爐,即可隨身攜帶。緣粉在耳後擦三天,也放入福袋中。紅線放衣服內隨意讓它消失,以便月老公為您牽紅線。

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227巷18號

交通資訊

搭臺鐵至臺南站下-轉搭臺南市公車3、5或台灣好行99安平台江線至赤崁樓站下。

開放時間

06:00 – 21:00

官方網站

https://www.tainanmazu.org.tw/

【台南】大觀音亭祀典興濟宮

(圖片來源/感謝 Instagram @kevin.19991023 提供授權)

1678 年大觀音亭建造成,而大觀音亭興濟宮是位在臺灣臺南市北區的著名廟宇。大觀音亭主奉觀音菩薩與主奉保生大帝的「興濟宮」因兩廟相連關係密切,目前是同屬一組織管理。大觀音亭的月老因為闊嘴比例較大,因此擅長說媒,讓許多想求姻緣者慕名而來。大觀音亭還有「祈緣瓶」、「姻緣樹」的設置,可使感情圓滿。

參拜順序:

依據廟方所提供的參拜流程

  1. 準備供品及 2 份金紙:一份祀奉主神觀音菩薩,一份拜月老
  2. 點香開始參拜:3座爐,奉香 5 柱香,由後殿參拜眾神至廟外
  3. 後殿:釋迦牟尼佛、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等各眾神
  4. 正殿 觀世音菩薩:大聖爺、達摩祖師等眾神
  5. 廟外 準提菩薩
  6. 向月老參拜:告知月老姓名、地址、生日、理想對象條件等

如何求紅線:

需向月老請示是否可以求姻緣袋後,擲筊一個聖筊,就能取得「姻緣紅包袋」,內有紅線&緣粉。紅線放入皮包內,等它自然掉就代表月老公幫你牽姻緣了。而緣粉連續擦三天(男生擦脖子,女生擦臉頰),三天後還有剩,則加在水裡洗臉。

地址

台南市北區成功路86號

交通資訊

火車搭乘至「臺鐵台南火車站」下車,步行 8-10 分

開放時間

05:00-21:00

官方網站

請於 Facebook 搜尋「臺疆祖廟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

【台南】臺灣祀典武廟

(圖片來源/感謝 Instagram @j_h_ye 提供授權)

臺灣祀典武廟,又被稱為臺南大關帝廟,於1665年建造,主神是奉祀關聖帝君。它最著名的莫過於是重簷歇山式的屋頂搭配上朱紅色的牆,因為畫面十分柔美,所以為許多人對祀典武廟第一印象。祀典武廟的月老,除了說是台南人氣最旺的月老外,由於位於正氣凜然祀典武廟內,且月老神情較嚴肅,因此以「斬爛桃花」為著名。而祀典武廟月老殿內還設有信箱,可以將想祈求的事情,用限時信寄給月老,傳說可是非常靈驗的!

參拜順序:

根據臺灣祀典武廟官網參拜順序為:

  1. 購買供品姻緣金:買兩份金紙(一份主神關聖帝君,一份拜月老)
  2. 點香開始參拜:共 12 支香
  3. 拜天公
  4. 正殿 關聖帝君:鎮殿大關帝,二關帝、三關帝、四關帝、五關帝等,參拜正殿各眾神
  5. 三代殿
  6. 觀音廳:佛祖、佛祖觀世音、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等觀音廳各眾神
  7. 月老祠
  8. 太歲殿
  9. 六合堂:火德星君、張仙大帝、王天君
  10. 西社:文昌帝君
  11. 馬使爺廳
  12. 春秋樓

如何求紅線:

找男友者,拜拜即可不需要求紅線;找姻緣者,向月老請示是否可以求姻緣線後,擲筊一個聖筊,就能取得姻緣線&緣粉。順時針過爐後,放入小紅包袋,隨身攜帶或放枕頭下都可以。

地址

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229號

交通資訊

火車搭乘至「臺鐵台南火車站」下車,轉乘大臺南公車3路、5路、77路、88路、99路或雙層觀光巴士於「赤崁樓站」下車。

開放時間

05:30 – 21:00(初一十五會延至為 -22:00)(廟方提醒因防疫,暫維持不開放)

官方網站

https://twsdwumiao.org.tw/

【台南】重慶寺

(圖片來源/感謝 Instagram @earnyhwang 提供授權)

重慶寺歷史悠久,可追溯到 1778 年知府曾重修該廟,是府城七寺八廟之一。1916 年時,遷建於現址,雖然經歷了很多時代跟戰爭,但修復後重慶寺仍肅穆莊嚴。而重慶寺內的月老,是以「求復合」破鏡重圓出名。月老前有一醋矸,傳說伴侶感情失和時,逆時針攪動「醋矸」三圈即可醋矸並誠心向月老及菩薩許願,便能挽回變調的感情!醋矸順時針攪動,也有對情侶有幫助,能求百年好合。重慶寺也有提供滿願祈福單,讓你能向月老祈求幫忙。

參拜順序:

根據臺灣祀典武廟官網參拜順序為:

  1. 購買一份金紙、並點香開始參拜:點7柱香,依序開始參拜各眾神
  2. 拜月老:向月老自我介紹,請月老替你做主
  3. 到隔壁速報司:一樣稟報自己的姓名、生日、地址及所求之事,請速報司幫你提醒月老需要辦理
  4. 攪動「醋矸」:順時針,祈求感情順利;逆時針,祈求破鏡重圓

如何求紅線:

需向月老請示是否可以求姻緣線和緣粉後,擲筊一個聖筊,就能取得兩樣物品。順時針過爐後,隨身攜帶即可。

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2號

交通資訊

火車搭乘至「臺鐵台南火車站」下車,轉乘公車7606至民生綠園,下車步行約 2-3 分。

開放時間

與寺方確認為 07:30 – 18:00

官方網站

請於 Facebook 搜尋「八吉境重慶寺

【高雄】高雄關帝廟

(圖片來源/感謝 Instagram @travelwith_fun 提供授權)

高雄關帝廟又為「武廟」,算是台灣歷史悠久的廟宇之一,於民國 68 年一月重建後,陸軍一級上將何應欽將軍蒞臨賜「高雄關帝廟」匾額,就以此為廟名。關帝廟的參拜方式和其他廟宇有些不同,因此廟方人員也會耐心熱心地教大家參拜順序唷!

參拜順序:

致電到高雄關帝廟,與廟方確認參拜順序:

  1. 購買金紙、香或攜帶水果等供品:敬奉主神
  2. 點香參拜高雄關帝廟各眾神
  3. 大殿外 天公爐:拜完後插香,轉身面向大爐向內三拜先不插香
  4. 大殿:由右龍門入廟先參拜關聖帝君、關平太子等各眾神,次拜右側福德正神,再拜左側註生娘娘後,由左虎門出面向大爐內三拜插香
  5. 後殿三樓:由右龍門入廟至後方上樓,拜觀音佛祖插香
  6. 後殿二樓:下樓再拜斗姥元君、值年太歲星君和眾太歲星君
  7. 一樓 財神殿:參拜四面佛、福祿壽三仙、五路財神眾神
  8. 向月下老人祈求:拜完眾神,至2樓最底購買月老參拜組合,會拿到姻緣疏文、月老香、一包糖果、兩條紅線,向月下老人祈求。購買拜月老組合時,廟方會再詳細教導該如何參拜月老
  9. 焚化金紙:離去之前,將兩份金紙拿去金爐焚燒

如何求紅線:

會領取到 2 條紅線,將兩條紅線拿到殿前香爐順繞三圈,等段時間,再將姻緣疏文跟一條紅線拿去,一樓的金爐焚化。而另一條紅線順時針過爐後,隨身攜帶即可,拿回家放在枕頭下面。

地址

高雄市苓雅區武廟路52號

交通資訊

火車搭乘高雄捷運至橘線「五塊厝站」下車,步行時間約8分

開放時間

與廟方確認,廟門開放06:00-22:00,有需廟方人員協助 07:00-21:00

官方網站

http://www.kdm.org.tw/index.asp

東部靈驗月老廟

【台東】天后宮

(圖片來源/感謝 Instagram @t7379956 提供授權)

天后宮是東臺灣唯一的清代官建寺廟,擁有百年歷史,以舉辦元宵繞境與炮炸寒單爺聞名,建築雕工細緻,正門前置放雌雄石獅一對,保有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特色,廟宇屋頂裝飾花鳥、龍鳳、演義人物,色彩豐富繪工細緻,彌足珍貴。

參拜順序:

依據台東天后宮廟方建議,月老參拜步驟為:

  1. 每人7炷香,參香順序:天公爐、主爐(天上聖母爐)、觀音爐、太歲爐、月老爐、文昌爐、昭忠祠。
  2. 向月老請示是否可以求得幫忙:告知自己姓名、地址、年齡,若有心儀對象可直接說明姓名、地址、年齡,若尚無對象則說明自己喜歡的類型、條件。
  3. 擲筊請求月老賜紅線,需連續三次聖筊。
  4. 取得紅線後,在香爐繞三圈,隨身攜帶。

地址

台東縣台東市中華路一段222號

交通資訊

火車搭乘至「台東火車站」,搭乘鼎東客運至終點站,於新生路直行,遇中華路左轉,步行時間約15分。

開放時間

06:00 – 22:00

官方網站

https://www.taitungtianhou.org.tw/

外島靈驗月老廟

【澎湖】白沙講美龍德宮

位於澎湖白沙鄉講美村的龍德宮建立時間不詳,根據廟中敬獻匾額「僊度蓮胎」中,落款「康熙庚子楊敬脩虔立」可推判,約莫在康熙59年(1720)便已存在,至今將近有300年的歷史。講美龍德宮的主神為玉皇三公主,除了是全澎湖唯一祀奉玉皇公主之廟宇,也是澎湖唯一有供奉月老的宮廟。

參拜順序:

依據廟方口述的參拜流程:

  1. 購買金紙、香或攜帶水果等供品供奉主神
  2. 點香開始依序參拜:拜天公、主神玉皇三公主、註生娘娘、土地公、月老
  3. 向月老參拜:報上自己的姓名、地址、生日、理想對象條件等
  4. 最後拜虎爺

地址:

澎湖縣白沙鄉三十一號

交通資訊:

在馬公機場搭乘烏崁線至「北辰市場」下車,轉外垵線至「講美龍德宮站」下車

開放時間:

24小時

官方網站:

https://www.facebook.com/longdekong


拜月老禁忌和其他注意事項 

月老的參拜禁忌

  1. 不要戴帽子、太陽眼鏡等:會遮蔽面容的都取下來,口罩因目前疫情之下,因此還是戴著。但若未來防疫政策允許的話,盡量都取下讓月老完整看清楚你的樣子唷!
  2. 不能拿傘:怕姻緣會「散掉」,可以使用摺疊傘收到包包裡。若旁邊有人拿傘也盡量離他遠一點
  3. 不能挑選喜糖:通常都要吃廟裡的喜糖沾沾喜氣,但千萬記得不能挑三揀四挑喜糖,這樣月老會比較難幫你牽紅線
  4. 不能多拿紅線:姻緣線講求單一即可,拿太多容易有感情糾紛。若是想去多間廟宇參拜,建議拿原先的紅線去詢問廟方可以如何處理唷!
  5. 不能幫朋友拿紅線:姻緣要自己求,不能請別人幫忙,但是親人的話,因為有血緣關係基本上可以。不過還是建議自己親自走一趟廟裡參拜,像月老誠心求姻緣
  6. 不能吹結緣茶:「會吹散好姻緣」,吹結緣茶代表把求好的姻緣,被自己吹走了

最後提醒注意事項

如果是月老牽成的姻緣,結婚的話千萬要記得拿著「訂婚喜餅」答謝,並把喜餅留給廟方,這樣廟方就可以將這個與眾人結緣,把幸福傳遞下去唷!


Loading...

夏秋之際的落雪,臺灣澤蘭

臺灣澤蘭資訊圖表/製圖:島民集合

九月中旬,節氣行至中秋,所謂「春蘭秋菊」,秋日正是多種臺灣菊科植物的花季。

山艾、薊草、馬蘭、黃菀、澤蘭…逐漸成為山林間的要角,本文主角臺灣澤蘭(Eupatorium formosanum Hayata)也是成員之一。

臺灣原生的澤蘭屬植物共有7種2變種,除了田代氏澤蘭(E. clematideum var.

clematideum)亦分佈於尼泊爾,以及林氏澤蘭(E. lindleyanum)也分佈於東亞、中國及菲律賓之外,其餘的6種1變種(包括本種)皆為特有種或特有變種​*​

臺灣澤蘭的發現與學名發表

1906年10月下旬,川上瀧彌(Kawakami, T.)與 森丑之助(Mori, U.)兩位學者在阿里山、玉山一代採集(詳情可參考:高山草原上的藍寶石,阿里山龍膽),同行的中原源治(Nakahara, G.)後來轉往前往阿里山山區採集。

川上先生與森先生則繼續前往玉山採集,兩人在海拔約2200公尺(標本編號:1961)以及2800公尺(標本編號:1898)處採集到本種,中原先生稍後(同年11月)也在阿里山一帶採集到本種,這時應該已是花季末期了。

而這些標本採集品,後來由早田文藏於1908年發表在《台灣高山植物誌》ㄧ書中,學名定為 Eupatorium formosanum Hayata,文中提到本種與中國特有的華澤蘭(又名多須公,E. chinensis)形態非常相似,主要的差別在於本種葉片三裂,而且莖與葉被毛。

臺灣澤蘭的習性、莖、葉、花與果實形態

習性與莖形態

ㄧ至二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毛,直立的莖高可達150公分,有許多分枝。

葉形態

對生的葉片長卵形,邊緣有鋸齒;莖下部的葉柄很短,葉片較小,闊卵形,長度約1公分,偶爾會3裂;中段的葉片葉柄較長,3裂,長10~15公分,葉背灰綠色,覆被毛與腺體;上部的葉片比中段的葉片小一些,不裂或者有時3裂。

花序與花形態

菊科植物的花相當特別,看似一朵花,卻是由許多朵「小花」排列在同一平面上,形成「頭狀花序」,簡稱「頭花」,像是:常見的向日葵,是由外圍看似花瓣的「舌狀花」與中央僅有小齒裂的「管狀花」,兩種類型的花,共計超過1000朵以上的「小花」所組成。

臺灣澤蘭的花序頂生,以頭花為單位,排列成鬆散的複聚繖狀花序。細看頭花,可以發現是由5朵管狀小花所組成,基部包覆著多枚橢圓狀的總苞片,外形如倒置的鐘。小花長約5公釐,管狀的合瓣花先端有5個小齒緣;子房下位,子房頂端的花冠白色,略帶粉紅色,花冠外圍有一圈冠毛;花柱細長,柱頭有兩個分叉從花冠伸出,花內裏面藏著5個火箭狀的雄蕊,圍繞著花柱。

下位瘦果(菊果)形態​†​

花後會形成黑色、具有5縱稜的下位瘦果,長約3公釐,頂端帶有長約4公釐的白色冠毛,果實成熟後,如同蒲公英,冠毛會帶著果實乘風飛翔。

花期通常為每年5~9月,極少數族群在3月就開花。6月盛花,花後約1~2個月果實陸續成熟。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覺得疑惑,不是説「秋菊」嗎?怎麼6月就進入盛花期?

其實,因為它分佈廣,且海拔分佈變化大,每年3月開始,南部或東部的低海拔地區,就有少數族群會陸續開花,而中高海拔區域則是約在9月開始進入花期。

何處能夠觀賞臺灣澤蘭?

臺灣澤蘭 / 攝影:廖俊奎 博士

從北到南,從平地到海拔3000公尺的高山都有她的蹤跡。因為喜愛陽光,而且對於土壤養分不挑剔的特性,很容易在濕潤的森林邊緣、道路兩側、荒廢地或是崩塌地見到她成群生長。

開花時節,整片聚集的白花彷彿落雪,而獲得六月雪的稱號。

臺灣澤蘭的應用價值

生態上,本種花期長,花朵數量多且密集,是各種蜂蝶的蜜源,源源不絕的花蜜供應,餵飽許多吸食花蜜維生的昆蟲,在花季時除了賞花,更可賞蝶。

藥用方面,《本草備要,草部》中記載:「…夏日採,置髮中,則髮不墮。浸油塗髮,去垢香澤,故名澤蘭。…澤蘭走血分,故能消水腫,塗癰毒,破瘀除癥,而為婦人要藥。…」可知「澤」是潤澤的意思,所以「澤蘭」原意是指:用於潤髮,又潤澤,又帶有香氣。

不過這裡所說的「澤蘭」是唇形科的地筍屬的毛地瓜兒苗(Lycopus lucidus Turecz. var. hirtus Reg.)一類的植物,並非菊科的澤蘭屬植物。

因為兩者藥效相近,有時會以菊科澤蘭屬植物,充當唇形科的毛地瓜兒,應用於消水腫、破瘀行血,至於是否還有潤髮的功能就不得而知了。

臺灣澤蘭的藥性苦、涼,有消炎、解熱、行氣、通血等等功效,ㄧ直是臺灣原住民族的常用藥,從外傷的止血、消腫,到頭痛、眼病都可使用,也是用於祭祀時的物品。

此外,還能將臺灣澤蘭的嫩莖葉切絲與根莖切片,曬乾後沖泡作澤蘭茶,讓氣血通暢;嫩莖葉可以川燙、拌炒、煮湯,是野外求生植物,有這麼多功用,怎能不好好認識這種山野常見植物呢?

如何分辨澤蘭屬的9個分類群?

臺灣的原生澤蘭屬植物中,僅有臺灣澤蘭的莖中段葉片為3裂,非常容易辨認。

不過其餘的8個分類群外觀非常相似,並不容易辨別。必須仔細觀察:頭花內小花的數目、莖中段葉片的形狀、大小、分裂以及點狀腺毛(以10倍放大鏡觀察)的有無等等差異來區別,以下略作說明:

頭花內小花數目最多的是腺葉澤蘭(9-15朵);其次是花蓮澤蘭與基隆澤蘭,有5-8朵,前者的葉基心形,後者葉基圓鈍;而其餘6個分類群的頭花都是5朵小花。

這6個分類群中,葉背無點狀腺毛的有2種:田代氏澤蘭與高士佛澤蘭,前者葉長5-9公分,後者葉長3-3.5公分。

其他的4個分類群,皆可在葉背見到點狀腺毛。差異在於:臺灣澤蘭葉片3裂;另外3者不裂,其中塔山澤蘭葉長9-15公分,且葉脈羽狀;林氏澤蘭與島田氏澤蘭葉較短,都是3出脈,前者葉片是細長的線狀披針形,後者則為較寬的卵狀橢圓形。更詳細的分辨方式請參考下表。

臺灣原生澤蘭屬植物特徵​‡​比較表

分類群小花數葉形葉基形狀葉長(cm)葉分裂葉背腺毛
腺葉澤蘭9-15卵狀披針形5-10不裂點狀
花蓮澤蘭5-8闊卵形心形6.5-9不裂點狀
基隆澤蘭5-8卵狀橢圓形圓鈍8-10不裂無/絲狀毛
田代氏澤蘭5橢圓狀卵形5-9不裂
高士佛澤蘭5三角狀卵形截-心形3-3.5不裂
臺灣澤蘭5裂片披針形鋭尖10-153裂點狀
塔山澤蘭5卵狀橢圓形截形9-15不裂點狀
林氏澤蘭5線狀披針形楔形6-12不裂點狀
島田氏澤蘭5卵狀橢圓形截形7-8不裂點狀

臺灣澤蘭的基本資料

中文名:臺灣澤蘭

中文科名:菊科

中文屬名:澤蘭屬

中文別名:六月雪、山澤蘭、澤蘭草、大本白花草仔

學名:Eupatorium formosanum Hayata 

科名:Asteraceae

外形特徵:花冠白色,略帶粉紅,先端有5個小齒緣;葉對生,長卵形,常3裂,邊緣有鋸齒

分佈區域:全島海拔0~3000公尺山區,道路兩側或是崩塌地

花期:3~10月

花語:堅忍不拔,繁花似錦


作者簡介 – 廖俊奎

畢業於屏科大森林系及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系博士班,主修植物分類與植物生態,喜歡待在森林、野地研究植物,經過植物身旁,腦中會反射性地出現植物名稱、分類地位,卻常常記不住人類的名字。


  1. ​*​
    有些學者認為本種與廣泛分佈於喜馬拉雅與中國為同一種類,部分學者則認為本種僅特產臺灣,本文採用後者意見。除了臺灣澤蘭、田代氏澤蘭、林氏澤蘭外,其餘種類為:腺葉澤蘭(E. amabile)、塔山澤蘭( E. chinense var. tozanense)、高士佛澤蘭(E. clematideum var. gracillimum)、花蓮澤蘭(E. hualienense)、基隆澤蘭(E. kiirunense)、島田氏澤蘭(E. shimadai)等5種1變種。
  2. ​†​
    菊科的植物果實稱為菊果或下位瘦果(cypsela),此種果實為不開裂的乾果,子房下位,由2癒合的心皮組成,頂端通常與萼片(形成冠毛或刺毛)相連,內有一粒種子。
  3. ​‡​
    此處的葉片觀察採用莖中段部分。
Loading...

肉圓的英文是Meatball?

你知道全臺各地有多少種肉圓嗎?臺灣小吃最迷人的特色是雜揉(fusion),也因此一種小吃時常可以發展出一百種多樣性。這次,就讓我——Hello編,帶你深入各地,來一趟全臺特色肉圓巡禮!

臺灣各地特色肉圓,你都吃過嗎?

有天,一位外國人問我推薦哪種肉圓(Meatball)⋯

故事要從某次的午餐時間說起,我看見路邊有個外國人露出疑惑的表情,我心想應該是和我一樣猶豫著午餐要吃什麼這個難題。

正當我熱心上前想主動幫忙時,外國人先開口了:

   “Hey! I assume you are a local. Which meatball do you recommend here?”

   (嘿!你應該是在地人吧!這個地方你推薦哪一種Meatball?)

這回換我露出一臉疑惑,回應:

   “Meatball? Do you mean the one they sell in IKEA?”

   (Meatball?你是說IKEA賣的肉丸嗎?)

外國人見我聽不太懂,於是提議由他帶路讓我嚐嚐看他口中的「Meatball」。雖然完全摸不著頭緒,但正好我也苦惱著午餐要吃什麼,於是決定跟著他去看看到底什麼是Meatball。

   

「不輸瑞典肉丸的臺灣Meatball」—— 肉圓的英文是Meatball?

抵達目的地我還來不及看招牌,便被油鍋的滋滋聲響吸引。一顆顆肉圓在高溫的油鍋裡翻滾著,老闆俐落地一手撈起炸好的肉圓、另一手用剪刀剪開還冒著熱氣的肉圓。

答案揭曉,原來Meatball就是肉圓!因為肉圓在閩南語唸作「Ba Wan(肉丸)」,也因此和瑞典肉丸一樣被翻譯為Meatball。

  

老闆端上兩碗肉圓,我指著肉圓的外皮試圖和外國朋友解釋:

   “Though it’s named ‘meatball’, the meat is coated with something as chewy as the tapioca in bubble tea.”

   (雖然名為Meatball,但肉圓的肉餡外層還有一層外皮,口感類似珍珠奶茶裡的珍珠)

外國朋友搖了搖頭説:

   “Though both of them are chewy, but the starch of Taiwanese meatballs is not the same as the tapioca in

   bubble tea…”

   (雖然同樣很有嚼勁,但肉圓外皮用的粉應該和珍珠的成分不一樣⋯⋯)

   

「肉圓外皮和珍珠的成分大不同」—— 肉圓外皮你懂多少?

外國朋友不知道從哪裡拿出一杯珍珠奶茶,要我先吃一口肉圓皮,再吃一口珍珠。我仔細咀嚼兩者的差別,發現的確口感上略有不同。

珍珠為了創造Q彈的口感,原料通常使用樹薯粉(Tapioca Starch)或蕃薯粉(Sweet Potato Starch)。但肉圓外皮的比例上,以濁水溪為分界,北部的外皮以蕃薯粉為主角,混入少許在來米漿及太白粉,搭配低溫油泡烹調,讓肉圓皮相對較Q彈;南部的外皮加入較多在來米漿,輔以蕃薯粉與太白粉,讓炊蒸出的肉圓口感較軟糯。

  

雖然搞混肉圓外皮和珍珠有點糗,但我馬上想到還有「不同地區的肉圓吃法」這個在地人才會懂的冷知識。於是我興奮地和他分享「南蒸北炸」的特色:

   “Meatball is a popular street food in Taiwan. However, you can see two kinds of them in different regions.

   Fried meatballs are more popular in Northern Taiwan, while steamed meatballs are the mainstream in

   Southern Taiwan.”

   (肉圓是知名的臺灣小吃,但在灣不同地區有兩種不同的肉圓,炸肉圓在北部比較常見;蒸肉圓則是南部的主

   流選擇。)

外國人突然停下手中的筷子,瞪大眼睛突然説出一串中文:

   「不!一!樣!事實上,從外皮比例、內餡餡料、搭配醬料都各有不同,灣肉圓的多樣性不是一句『南蒸北

   炸』就能簡單總結的!」

   

「肉圓不只南蒸北炸!」—— 全臺特色肉圓點名

突如其來被外國人用一串中文反駁讓我陷入震驚的呆滯。外國朋友見我目瞪口呆沒反應,便徐徐解釋,除了外皮口感的差別,肉圓的內餡與醬汁搭配在臺灣各地更是有細微但重大的差別:

   

北斗油泡肉圓-取法西式「油封」技巧,薄脆但不失Q彈的肉圓

身為肉圓的發跡地,北斗雖然同在彰化,卻和市區的肉圓有所區隔。北斗的肉圓只包豬肉和筍角,並且有特殊的三爪痕(以此證明肉圓為手工製作),在烹調上會先蒸過定型,並放入120度以下的低溫中油泡。低溫油泡和西式用來處理鴨腿、大蒜的油封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低油溫可以讓食材中的水分緩慢釋出,雖不如高溫油炸一般留下脆皮,但卻讓北斗肉圓有著獨特的口感。

北斗油泡肉圓所有食材的中英文介紹

|彰化油炸肉圓-餡料超級豐富,更酥脆更澎湃的肉圓

肉圓往彰化市區傳之後也有了些變化,兩家知名肉圓北門口阿三,除了在肉圓中加入更豐富的滷蛋、香菇等配料,油炸的溫度也更高。高溫油炸的彰化肉圓外皮更加硬脆,但一口咬下還是可以吃到以蕃薯粉為主key的Q彈口感。

彰化油炸肉圓所有食材的中英文介紹

|新竹紅糟肉圓——多了紅糟的粉紅肉圓

新竹城隍廟口也有多家肉圓,和中部肉圓的外皮、烹調手法相似。但不同的是,新竹肉圓內餡的豬肉加入紅糟,讓半透明的外皮下隱約透出粉紅內餡。

基本上在濁水溪以北,肉圓主要搭配的醬汁不出海山醬(混合番茄醬、醬油膏、辣豆瓣醬、糖、太白粉所製成)或辣米醬(混合細味噌、糖、在來米粉、辣椒粉),甜中帶微微辣的口味相當解膩。

新竹紅糟肉圓所有食材的中英文介紹

|屏東清蒸肉圓——軟Q外皮純肉內餡,鹹中帶甜的肉圓

屏東被認為是清蒸肉圓最早的發源地,但濁水溪以南的地區多以清蒸肉圓較為常見。由於使用在來米比例較高的粉漿,因此吃起來較為黏糯。屏東肉圓的另一個特色是內餡通常只有豬肉,並會搭配以醬油、糖、在來米粉混合所製成的「米醬」、或是「蒜蓉醬油膏」,並可依個人喜好加入香菜、蒜泥等,整體口味偏甜。

屏東清蒸肉圓所有食材的中英文介紹

臺南蝦仁肉圓——加入火燒蝦,海味更豐富的肉圓

小吃古都臺南在肉圓的豬後腿肉餡中再加入蝦仁,並且搭配蝦頭高湯、醬油、糖、在來米粉及太白粉勾芡的特殊醬汁,有機會造訪臺南的話,絕不能錯過老店友誠蝦仁肉圓,蒸得軟糯的外皮搭配火燒蝦及豬肉內餡,美味不輸港式腸粉!

臺南蝦仁肉圓所有食材的中英文介紹

嘉義涼肉圓——冰鎮後加上美乃滋,另類特色的肉圓

嘉義除了火雞肉飯之外,淋上嘉義特製「白醋」(白雪牌美乃滋)的涼菜更是老嘉義人的最愛。也因此嘉義發展出蒸熟後,再經過冰鎮的「涼肉圓」。雖然乍看詭異,但淋上美乃滋和甜醬油膏後的清爽甜味,也和涼麵、涼菜組成北回歸線上的清涼組合。

嘉義涼肉圓所有食材的中英文介紹

旗山鐵板肉圓——高雄特有種,金黃酥恰外皮的肉圓

不同於其他南部肉圓蒸出來的軟糯口感,高雄的肉圓外皮較接近北部的蕃薯粉派,但並非放入油鍋,而是丟到鐵板上以半煎炸方式,將肉圓的表皮一面煎到恰恰,但也保留一部分的Q彈,主要搭配較重口味的蒜泥及辣米醬。

旗山鐵板肉圓所有食材的中英文介紹

聽完外國人(或者從現在起該尊稱他為肉圓達人)的介紹,轉頭才發現其他客人、甚至連老闆都坐在我旁邊圍觀聽講。這時,老闆起身接話:「那你們知道,第一顆肉圓是誰發明的嗎?」

  

「最早的肉圓其實沒有肉!」——你知道第一顆肉圓的由來嗎?

大家面面相覷,這回連外國人也露出好奇的表情。老闆接著分享起肉圓起源的有趣故事。

根據田野調查,1898年日治時代初期,臺灣中部發生戊戌大水災,淹沒各種主要作物。相傳當時北斗一位文筆生​*​獲得神明諭旨,要他到山邊採集樹薯及竹筍,並將樹薯粉團包入筍丁炊熟分送給眾人解餓,這個傳說便成為肉圓最早的原型。

然而有趣的是,早期文獻中記錄的樹薯粉,隨著時代演變抽換成了「展現臺灣人刻苦精神」的蕃薯籤所磨成的蕃薯粉,背後的鄉土情結也讓肉圓的發展留下許多遐想。

吃完肉圓回家的路上,我不禁幻想如果有一場臺灣小吃奧運會,外國人跟老闆的對決肯定相當精彩。然而,我也才發現自己對肉圓、以及我自認熱愛的臺灣小吃原來這麼不了解,除了「好吃」之外就陷入詞窮的窘境。「好吃」是一個相當主觀的形容詞,每個人各有喜好,但或許我們能透過好好吃東西來建構起自己的好吃資料庫!

——

你心中排名第一的地方小吃是什麼?

歡迎參加台灣小吃大調查,推薦你心中最強的在地美食,也許下一篇文章我們就會介紹你最愛的小吃!

你也喜歡臺灣小吃嗎?

臺灣小吃最迷人的特色是雜揉(fusion),也因此一種小吃時常可以發展出一百種多樣性。這個專欄想記錄下生活中被視為理所當然,但其實不簡單的臺灣小吃。

想更了解臺灣小吃嗎?歡迎你去逛逛島民集合上更多特色小吃介紹

如果想用最巷仔內的方式跟外國朋友介紹臺灣小吃,也歡迎光臨小島商店,瀏覽臺灣小吃明信片、小吃解剖貼紙等最適合國民外交的設計小物


  1. ​*​
    文筆生:寺廟中紀錄神明降駕時諭旨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