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旬,節氣行至中秋,所謂「春蘭秋菊」,秋日正是多種臺灣菊科植物的花季。
山艾、薊草、馬蘭、黃菀、澤蘭…逐漸成為山林間的要角,本文主角臺灣澤蘭(Eupatorium formosanum Hayata)也是成員之一。
臺灣原生的澤蘭屬植物共有7種2變種,除了田代氏澤蘭(E. clematideum var.
clematideum)亦分佈於尼泊爾,以及林氏澤蘭(E. lindleyanum)也分佈於東亞、中國及菲律賓之外,其餘的6種1變種(包括本種)皆為特有種或特有變種*。
臺灣澤蘭的發現與學名發表
1906年10月下旬,川上瀧彌(Kawakami, T.)與 森丑之助(Mori, U.)兩位學者在阿里山、玉山一代採集(詳情可參考:高山草原上的藍寶石,阿里山龍膽),同行的中原源治(Nakahara, G.)後來轉往前往阿里山山區採集。
川上先生與森先生則繼續前往玉山採集,兩人在海拔約2200公尺(標本編號:1961)以及2800公尺(標本編號:1898)處採集到本種,中原先生稍後(同年11月)也在阿里山一帶採集到本種,這時應該已是花季末期了。
而這些標本採集品,後來由早田文藏於1908年發表在《台灣高山植物誌》ㄧ書中,學名定為 Eupatorium formosanum Hayata,文中提到本種與中國特有的華澤蘭(又名多須公,E. chinensis)形態非常相似,主要的差別在於本種葉片三裂,而且莖與葉被毛。
臺灣澤蘭的習性、莖、葉、花與果實形態
習性與莖形態
ㄧ至二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毛,直立的莖高可達150公分,有許多分枝。
葉形態
對生的葉片長卵形,邊緣有鋸齒;莖下部的葉柄很短,葉片較小,闊卵形,長度約1公分,偶爾會3裂;中段的葉片葉柄較長,3裂,長10~15公分,葉背灰綠色,覆被毛與腺體;上部的葉片比中段的葉片小一些,不裂或者有時3裂。
花序與花形態
菊科植物的花相當特別,看似一朵花,卻是由許多朵「小花」排列在同一平面上,形成「頭狀花序」,簡稱「頭花」,像是:常見的向日葵,是由外圍看似花瓣的「舌狀花」與中央僅有小齒裂的「管狀花」,兩種類型的花,共計超過1000朵以上的「小花」所組成。
臺灣澤蘭的花序頂生,以頭花為單位,排列成鬆散的複聚繖狀花序。細看頭花,可以發現是由5朵管狀小花所組成,基部包覆著多枚橢圓狀的總苞片,外形如倒置的鐘。小花長約5公釐,管狀的合瓣花先端有5個小齒緣;子房下位,子房頂端的花冠白色,略帶粉紅色,花冠外圍有一圈冠毛;花柱細長,柱頭有兩個分叉從花冠伸出,花內裏面藏著5個火箭狀的雄蕊,圍繞著花柱。
下位瘦果(菊果)形態†
花後會形成黑色、具有5縱稜的下位瘦果,長約3公釐,頂端帶有長約4公釐的白色冠毛,果實成熟後,如同蒲公英,冠毛會帶著果實乘風飛翔。
花期通常為每年5~9月,極少數族群在3月就開花。6月盛花,花後約1~2個月果實陸續成熟。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覺得疑惑,不是説「秋菊」嗎?怎麼6月就進入盛花期?
其實,因為它分佈廣,且海拔分佈變化大,每年3月開始,南部或東部的低海拔地區,就有少數族群會陸續開花,而中高海拔區域則是約在9月開始進入花期。
何處能夠觀賞臺灣澤蘭?
從北到南,從平地到海拔3000公尺的高山都有她的蹤跡。因為喜愛陽光,而且對於土壤養分不挑剔的特性,很容易在濕潤的森林邊緣、道路兩側、荒廢地或是崩塌地見到她成群生長。
開花時節,整片聚集的白花彷彿落雪,而獲得六月雪的稱號。
臺灣澤蘭的應用價值
生態上,本種花期長,花朵數量多且密集,是各種蜂蝶的蜜源,源源不絕的花蜜供應,餵飽許多吸食花蜜維生的昆蟲,在花季時除了賞花,更可賞蝶。
藥用方面,《本草備要,草部》中記載:「…夏日採,置髮中,則髮不墮。浸油塗髮,去垢香澤,故名澤蘭。…澤蘭走血分,故能消水腫,塗癰毒,破瘀除癥,而為婦人要藥。…」可知「澤」是潤澤的意思,所以「澤蘭」原意是指:用於潤髮,又潤澤,又帶有香氣。
不過這裡所說的「澤蘭」是唇形科的地筍屬的毛地瓜兒苗(Lycopus lucidus Turecz. var. hirtus Reg.)一類的植物,並非菊科的澤蘭屬植物。
因為兩者藥效相近,有時會以菊科澤蘭屬植物,充當唇形科的毛地瓜兒,應用於消水腫、破瘀行血,至於是否還有潤髮的功能就不得而知了。
臺灣澤蘭的藥性苦、涼,有消炎、解熱、行氣、通血等等功效,ㄧ直是臺灣原住民族的常用藥,從外傷的止血、消腫,到頭痛、眼病都可使用,也是用於祭祀時的物品。
此外,還能將臺灣澤蘭的嫩莖葉切絲與根莖切片,曬乾後沖泡作澤蘭茶,讓氣血通暢;嫩莖葉可以川燙、拌炒、煮湯,是野外求生植物,有這麼多功用,怎能不好好認識這種山野常見植物呢?
如何分辨澤蘭屬的9個分類群?
臺灣的原生澤蘭屬植物中,僅有臺灣澤蘭的莖中段葉片為3裂,非常容易辨認。
不過其餘的8個分類群外觀非常相似,並不容易辨別。必須仔細觀察:頭花內小花的數目、莖中段葉片的形狀、大小、分裂以及點狀腺毛(以10倍放大鏡觀察)的有無等等差異來區別,以下略作說明:
頭花內小花數目最多的是腺葉澤蘭(9-15朵);其次是花蓮澤蘭與基隆澤蘭,有5-8朵,前者的葉基心形,後者葉基圓鈍;而其餘6個分類群的頭花都是5朵小花。
這6個分類群中,葉背無點狀腺毛的有2種:田代氏澤蘭與高士佛澤蘭,前者葉長5-9公分,後者葉長3-3.5公分。
其他的4個分類群,皆可在葉背見到點狀腺毛。差異在於:臺灣澤蘭葉片3裂;另外3者不裂,其中塔山澤蘭葉長9-15公分,且葉脈羽狀;林氏澤蘭與島田氏澤蘭葉較短,都是3出脈,前者葉片是細長的線狀披針形,後者則為較寬的卵狀橢圓形。更詳細的分辨方式請參考下表。
臺灣原生澤蘭屬植物特徵‡比較表
分類群 | 小花數 | 葉形 | 葉基形狀 | 葉長(cm) | 葉分裂 | 葉背腺毛 |
腺葉澤蘭 | 9-15 | 卵狀披針形 | 圓 | 5-10 | 不裂 | 點狀 |
花蓮澤蘭 | 5-8 | 闊卵形 | 心形 | 6.5-9 | 不裂 | 點狀 |
基隆澤蘭 | 5-8 | 卵狀橢圓形 | 圓鈍 | 8-10 | 不裂 | 無/絲狀毛 |
田代氏澤蘭 | 5 | 橢圓狀卵形 | 圓 | 5-9 | 不裂 | 無 |
高士佛澤蘭 | 5 | 三角狀卵形 | 截-心形 | 3-3.5 | 不裂 | 無 |
臺灣澤蘭 | 5 | 裂片披針形 | 鋭尖 | 10-15 | 3裂 | 點狀 |
塔山澤蘭 | 5 | 卵狀橢圓形 | 截形 | 9-15 | 不裂 | 點狀 |
林氏澤蘭 | 5 | 線狀披針形 | 楔形 | 6-12 | 不裂 | 點狀 |
島田氏澤蘭 | 5 | 卵狀橢圓形 | 截形 | 7-8 | 不裂 | 點狀 |
臺灣澤蘭的基本資料
中文名:臺灣澤蘭
中文科名:菊科
中文屬名:澤蘭屬
中文別名:六月雪、山澤蘭、澤蘭草、大本白花草仔
學名:Eupatorium formosanum Hayata
科名:Asteraceae
外形特徵:花冠白色,略帶粉紅,先端有5個小齒緣;葉對生,長卵形,常3裂,邊緣有鋸齒
分佈區域:全島海拔0~3000公尺山區,道路兩側或是崩塌地
花期:3~10月
花語:堅忍不拔,繁花似錦
作者簡介 – 廖俊奎
畢業於屏科大森林系及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系博士班,主修植物分類與植物生態,喜歡待在森林、野地研究植物,經過植物身旁,腦中會反射性地出現植物名稱、分類地位,卻常常記不住人類的名字。
- *有些學者認為本種與廣泛分佈於喜馬拉雅與中國為同一種類,部分學者則認為本種僅特產臺灣,本文採用後者意見。除了臺灣澤蘭、田代氏澤蘭、林氏澤蘭外,其餘種類為:腺葉澤蘭(E. amabile)、塔山澤蘭( E. chinense var. tozanense)、高士佛澤蘭(E. clematideum var. gracillimum)、花蓮澤蘭(E. hualienense)、基隆澤蘭(E. kiirunense)、島田氏澤蘭(E. shimadai)等5種1變種。
- †菊科的植物果實稱為菊果或下位瘦果(cypsela),此種果實為不開裂的乾果,子房下位,由2癒合的心皮組成,頂端通常與萼片(形成冠毛或刺毛)相連,內有一粒種子。
- ‡此處的葉片觀察採用莖中段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