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草莓,你會想到什麼呢?
是草莓蛋糕、草莓果醬、草莓冰淇淋,或是⋯⋯?
常見的草莓(Fragaria X ananassa)原產於美洲,梭羅在《野果》書中還曾大力讚賞這野生的草莓甜美可口、香氣誘人,屬名”Fragaria”就是從拉丁文”Fragare”變化而來,原文意義為香氣、香味。
經過人工雜交育種之後,現代的草莓體型碩大、甜度更高,無敵的鮮甜多汁已非梭羅所能想像的了。
不過你知道嗎,臺灣竟然也有原生的草莓?而且還是臺灣特有種呢!
草莓在植物分類上屬於薔薇科(Rosaceae)草莓屬(Fragaria),全世界的草莓屬植物約有20種,產於臺灣原生的草莓僅有一種,稱為「臺灣草莓」,關於它的發現與命名有一段有趣的小故事,繼續看下去吧!
臺灣草莓的發現與命名
1906年10月,日籍植物學家川上瀧彌(Kawakami, T.)與森丑之助(Mori, U.)在前往玉山的植物採集之旅途中採集到這個蔓性的草本植物(採集編號2236)。
1908年,早田文藏(Hayata, B.)依據這份標本,於《臺灣高山植物誌》書中描述她的特徵,文章中還提到「川上先生說:這個草莓屬植物的果實非常美味」(Mr. T. KAWAKAMI tells me that the fruit of this Fragaria is very delicious.)。
然而不曉得因為什麼緣故,並沒有賦予她新種學名,僅寫下“Fragaria sp.”,確認這個植物歸隸於草莓屬*。
3年之後(1911年),早田先生在《臺灣植物資料》文中將本種發表為廣泛分佈於北半球的野草莓的新變種“Fragaria vesca L. var. minor Hayata”,並提到本種與野草莓的差異在於「花瓣較圓,而且基部明顯驟縮。」而且引證的標本改為早田先生與森先生兩人,於1908年8月在巒大山採得的標本,以及永澤先生1905年(文中寫成1906年,應為筆誤)採集於玉山山區的標本†。
隔年(1912年)牧野富太郎(Makino, T.)詳細研究比對本種與野草莓的差別,認為臺灣草莓與野草莓截然不同,文章中寫道:”A good species, ….It is quite distinct from Fragaria vesca Linn.” 簡單明瞭的一句話,說明臺灣草莓是名正言順的新種,並將她學名命名為:Fragaria hayatai Makino‡,學名中“hayayai” 就是紀念早田氏的研究貢獻。
細看臺灣草莓:習性、莖、葉、花、果實與種子
習性與莖
臺灣草莓的外型與栽培的草莓有幾分相似,不過個子小多了。
屬於多年生的匍匐性草本植物,具走莖,全株具長柔毛,植株貼伏地面約10~15公分高。
葉形態
葉互生,三出複葉,具有長柄,由莖發出,長可超過10公分;托葉披針形,全緣,兩面近無毛,長約2公分。
小葉菱狀倒卵形,鋭鋸齒緣,先端圓鈍,基部楔形,近無柄,兩面被毛,多沿脈生長;中央小葉較大,兩側小葉基部略歪斜;上表面葉脈凹陷,下表面突起;側脈約略相互平行與主脈的夾角約45度。
花形態
花單生或2~4朵的排列在總花梗上(總狀花序),花梗基部的苞片狹橢圓形,兩面被長柔毛。
花萼有兩層,淺碟狀,外層花萼稱為「副萼」,5裂,星芒狀輻射開展,裂片綠色,橢圓形,長5~6.5公釐,寬2~2.5公釐,被長柔毛,先端鋭尖,有2~3個粗鋸齒。內層的花萼也是5裂,形狀大小與副萼相似,也有2~3個粗鋸齒,不過先端較尖,下半部淡綠色且無毛。
花瓣5枚與花萼交互生長,白色,倒卵形或橢圓形,加上基部的粉紅色短柄,有時像把圓扇,先端則有數個缺刻,長10~12公釐,寬9~11公釐;雄蕊黃色,約20枚;黃色的離生心皮(詳細的說明可以參閱《亮眼卻低調的小花,臺灣金蓮花》註解1)密集生長在中央肉質的花托上。
果實與種子形態
雌蕊受粉後發育成深紅色的瘦果,埋藏在逐漸膨大的鮮紅色花托中,最後發育成為多汁可口的聚合果,直徑約2公分。
臺灣草莓的出沒地帶與時間
分布於全島中海拔至高海拔的森林下層或邊緣,高山灌叢下方、岩屑地或草原,公路、林道或步道等半遮蔭的道路邊緣,頗為常見。
花季約為5-8月,果期約為7~11月,不同海拔略有不同,通常高海拔會推遲1個月左右。
如何辨別蛇莓與臺灣草莓?
臺灣草莓 / 攝影:廖俊奎 博士 蛇莓 / 攝影:廖俊奎 博士
常常與臺灣草莓混淆或誤認的植物為蛇莓(Duchesnea indica),蛇莓分佈於全島低至高海拔的道路邊緣,兩者都有3枚小葉與紅色的果實,主要的差別在於蛇莓的花單朵生長,花瓣黃色,長約4-5公釐,小葉較薄,常有重鋸齒緣,果實水分較少,不如臺灣草莓多汁。
臺灣草莓的基本資料
中文名:臺灣草莓
中文科名:薔薇科
中文屬名:草莓屬
別名:早田氏草莓、臺灣白草莓
學名:Fragaria hayatae Makino
科名:Rosaceae
外形特徵:小葉3枚,菱狀倒卵形,鋸齒緣,近無柄;花萼5裂,星芒狀開展,花瓣5枚與花萼互生
分佈區域:中至高海拔的森林下層或林緣
花期:5~8月
花語:青澀的夏日,散發勇氣的愛情
作者簡介 – 廖俊奎
畢業於屏科大森林系及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系博士班,主修植物分類與植物生態,喜歡待在森林、野地研究植物,經過植物身旁,腦中會反射性地出現植物名稱、分類地位,卻常常記不住人類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