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臺灣原生鐵線蕨辨識大全

鐵線蕨,在臺灣常見生長於中低海拔的潮濕壁面上,其下垂的亮黑色葉柄,隨風擺動時的景象,被喻為有如「少女的髮絲」,輕輕散落搖曳;而如羽片般的扇形葉子,層層排列而成漂亮的綠色漸層,亦是其引人欣賞、玩味的特色之一。

因此,除了有旅人於山林間追尋它們的蹤跡,也有許多民眾會在逛花市時,受其清新氣質所吸引,將它們帶回家作為擺飾。

若你還不認識鐵線蕨,不妨在出門時仔細看看,運氣如果不錯,不用去花市、也不用爬多少山路,或許你家附近的排水溝、甚至是街坊間潮濕的牆壁或牆角,就有可能發現它們的身影!

原來鐵線蕨不只一種

一般人所說的鐵線蕨,其實大多泛指整個鐵線蕨屬(Adiantum)的植物,雖然其中有一種的中文名稱便是「鐵線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亦是本屬的模式種(模式種是指在建立一個新的屬時,該屬的代表性特徵所依據的種)。

在臺灣,鐵線蕨屬中總共包含 18 種鐵線蕨,它們的特色如同前面提到的–宛如「少女的髮絲」–植株叢生、下垂的黑褐色葉柄,正是鐵線蕨屬為人所知的外表特徵。然而不同種的鐵線蕨,它們的羽葉呈現各式不同的排列和漂亮扇形,這樣精緻美麗的搭配,使得它們在眾蕨中佔有一席之地。

城市邊房屋間的鐵線蕨,攝影/謝宗佑

花市中常見的鐵線蕨

鐵線蕨在花市中算是小有市場,能買到的種類其實不少,像是扇葉鐵線蕨、鞭葉鐵線蕨、長尾鐵線蕨、梅山口鐵線蕨、半月形鐵線蕨等,這些都屬於臺灣的原生鐵線蕨。

然而真正在花市中最常見的,是脆鐵線蕨和細葉美葉鐵線蕨。這兩種鐵線蕨並非原生於臺灣:細葉美葉鐵線蕨來自南美洲,而脆鐵線蕨則是來自墨西哥、波多黎各、哥斯大黎加一帶,它們都因為獨特且美麗的羽葉形狀,成為極受歡迎的進口蕨類。這些鐵線蕨的價格頗為親民,200-400 元左右,就能擁有一盆。

每天看看它、噴噴水,就能使人身心舒暢,是非常划算的投資呢!不過如果買的不是臺灣的原生鐵線蕨,請讓它留在家中綻放它的美麗就好,不要把它帶到外面的山林喲!

鞭葉鐵線蕨,攝影/謝宗佑

鐵線蕨種類的辨識方法

當我們看到鐵線蕨的時候,要怎麼分辨到底是哪一種鐵線蕨呢?第一步便是先觀察它們葉子整體和各個部位的樣貌,因此這邊整理了一些葉子的部位及特徵來和大家介紹。

鐵線蕨的葉子構造

蕨類一片葉子的組成包含了:羽葉、葉托、葉柄、葉片、及葉脈。首先我們先來看葉脈,不同於常見有一個明顯中肋貫穿葉身,再從中肋往兩側發展的葉脈,鐵線蕨屬的葉脈多是「游離脈」,即是從基部多條往葉緣延伸的多條葉脈。而我們看到的每一小片,只能稱作羽葉,因為鐵線蕨屬的葉子都是複葉,所以從葉柄出發,以葉軸為基所長出的眾多羽葉合起來,這樣才是鐵線蕨的「一片葉子」喔!

知道各個葉子的部位以後,我們就能觀察到,鐵線蕨有著扇形的羽葉以及黑褐色的葉柄。而除了各部位的形狀和顏色外,仔細觀察葉子的葉柄、葉軸,看看是光滑的、或是有毛的,如果有毛的話又是分布在哪些地方?孢子囊分布在羽葉上的哪些地方?這些都是辨識鐵線蕨需要注意的地方喔。

鐵線蕨的「羽片」們,攝影/謝宗佑

複葉型態分類:掌狀複葉羽狀複葉

鐵線蕨屬中,複葉的型態主要分為掌狀複葉以及羽狀複葉。

掌狀複葉是從葉柄出發,在葉柄的尾端會長五片以上像手掌般排列的羽葉,例如灰背鐵線蕨、扇葉鐵線蕨、毛葉鐵線蕨。羽狀複葉則是葉柄銜接的葉軸兩側會長出許多羽葉,如羽毛狀的排列,像是鞭葉鐵線蕨、長尾鐵線蕨、半月型鐵線蕨。

而羽狀複葉中又可以看它是幾回的羽狀複葉:若是葉柄上面就直接長出羽葉就是一回,如鞭葉鐵線蕨;如果葉柄銜接的葉軸上又分岔出葉軸,而這個葉軸兩側才長出羽葉,這樣就算是二回羽狀複葉,依此類推,亦有更多回數的羽狀複葉,而二回以上的羽狀複葉如鐵線蕨。

鐵線蕨的孢子特徵

蕨類植物最大的特徵之一就是孢子,它們不開花不結果,以孢子來繁殖,而孢子囊就是製造以及儲存孢子的組織,孢子囊出現在葉子上的位置以及方式因種類而異。

鐵線蕨屬的孢子也有其特色,它們的孢子囊位於羽葉緣反捲的位置,反捲的羽葉會將孢子囊包覆起來,稱為「假孢膜」,且孢子囊群不會連續的生長在一起。雖然有共同的特色,不過不同種還是有差異,像是假孢膜的形狀就會不一樣,例如:半月形鐵線蕨有著線形的假孢膜、鞭葉鐵線蕨的假孢膜則是長方形至腎形、長尾鐵線蕨是原腎形、鐵線蕨的是長方形、扇葉鐵線蕨是半圓形至長橢圓形。

馬來鐵線蕨以及孢子,攝影/謝宗佑

臺灣鐵線蕨簡介

在台灣目前有 18 種鐵線蕨屬的植物,有的隱身於城市或郊山的近水岩壁上,有的則是身處山內或在離島,比較難見上一面。這邊分享一些線索,幫助大家尋「線」追「蕨」。

新手入門,當然就是從生長環境最近人的鐵線蕨開始啦!鐵線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在全台的中低海拔都有分布,在有遮蔭的水泥壁面上,又或者溪邊的岩壁上都可能會看到他的身影。

繪製/盧亭筑

除了鐵線蕨之外,鞭葉鐵線蕨(Adiantum caudatum)以及扇葉鐵線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也都是常見的種喔!他們都分布於低海拔有遮陰的林下、或者是位於森林至路徑旁的邊坡,扇葉鐵線蕨全台都有機會見到,常見於次生林的環境,而鞭葉鐵線蕨則多長在台灣的中南部。

繪製/盧亭筑
繪製/盧亭筑

接著來介紹比起上面三種鐵線蕨更少見一些的。

長尾鐵線蕨(Adiantum diaphanum)和愛氏鐵線蕨(Adiantum edgeworthii)在全台灣都有機會找到,長尾鐵線蕨比較容易出現在低海拔林下的岩石或土坡上,而愛氏鐵線蕨住得比較高一點,在中海拔的岩壁上可以找找看。

繪製/盧亭筑
繪製/盧亭筑

半月形鐵線蕨(Adiantum philippense)、孟連鐵線蕨(Adiantum menglianense) 、馬來鐵線蕨(Adiantum malesianum)、毛葉鐵線蕨(Adiantum hispidulum)在台灣的中南部比較有機會見到,半月形鐵線蕨和孟連鐵線蕨是好鄰居,都住在低海拔,他們外型也很相近,若是遇到不妨可以數數看孢子囊內的孢子數量,孟連鐵線蕨會有64顆孢子,而半月形鐵線蕨則是32顆,馬來鐵線蕨也生長於低海拔,在森林邊緣的土坡或岩壁上可以找到,毛葉鐵線蕨在低海拔至中海拔都有機會,也會長在稍微乾燥的土坡上。

繪製/盧亭筑
繪製/盧亭筑
繪製/盧亭筑
繪製/盧亭筑

蘭嶼鐵線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f. lanyuanum),則是去離島遊玩的時候可以注意喔!他主要分布在蘭嶼及綠島,恆春半島的東岸也有機會看到,可以在潮濕的岩石縫隙間找找。

繪製/盧亭筑

最後就是最難巧遇的鐵線蕨們了。

翅柄鐵線蕨(Adiantum soboliferum)和梅山口鐵線蕨(Adiantum x meishanianum)都是生長於南台灣的低海拔,翅柄鐵線蕨見於台南以南且乾濕季分明的丘陵,在森林邊緣或比較稀疏的林下土坡上能見到;梅山口鐵線蕨如其名,僅在高雄梅山口有紀錄,如果有注意到他的學名就不難發現,梅山口鐵線蕨是馬來鐵線蕨和孟連鐵線蕨的天然雜交種,所以他的外型上會介於這兩種之間喔!

繪製/盧亭筑
繪製/盧亭筑

灰背鐵線蕨(Adiantum myriosorum)、單蓋鐵線蕨(Adiantum monochlamys)、峨嵋鐵線蕨(Adiantum roborowskii var. faberi)、和對葉鐵線蕨(Adiantum capillus-junonis)則是分布在中海拔的鐵線蕨,灰背鐵線蕨在台灣中海拔的雲霧帶山區,潮溼的岩壁上可以看到;單蓋鐵線蕨,又被稱為石長生,只有在新竹、苗栗、以及花蓮有紀錄到,到這些地方可以往溪流附近的石壁上找找,或許就能見到喔!

繪製/盧亭筑
繪製/盧亭筑
繪製/盧亭筑
繪製/盧亭筑

峨嵋鐵線蕨是2021年才被確定在台灣有分布的新發表種,他分布在台灣的中部,中海拔偏高的溪谷周邊可以留意看看;對葉鐵線蕨,或稱團羽鐵線蕨是台灣十八種鐵線蕨中滅絕風險最大的,在紅皮書中列為「極危(CR)」,生長於低海拔至中海拔表面較乾的岩壁上,如果有機會見到務必好好珍惜。

最後就是住在最高的兩種鐵線蕨了,深山鐵線蕨(Adiantum formosanum)以及臺灣鐵線蕨(Adiantum taiwanianum),兩者都生長於岩石縫隙間,深山鐵線蕨或稱為月牙鐵線蕨,喜歡在開闊、通風良好的地方,而臺灣鐵線蕨則是偏好有遮蔭、濕潤的岩縫。

繪製/盧亭筑
繪製/盧亭筑

如何分辨18種臺灣鐵線蕨:鐵線蕨屬檢索表

既然鐵線蕨屬下面那麼多種鐵線蕨,要如何分辨觀察到的是哪一種鐵線蕨呢?這邊參考了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蕨類觀察圖鑑、以及臺灣原生植物全圖鑑,整理了鐵線蕨屬的檢索表,可以幫助大家看看自己遇到的是18種鐵線蕨中的哪一種喔!

第一項:我們先看看觀察到的鐵線蕨是否為一回羽狀複葉,是的話接著看第二項;若是二回以上的羽狀複葉或掌狀複葉,那就跳到第十一項

第二項:觀察葉軸的正面是否有毛,有毛的話就接到第三項;光滑無毛或近乎無毛的話則跳到第四項

第三項:葉軸的背面是否有毛呢?密披毛的話那就是「馬來鐵線蕨」;疏批毛的話則是「鞭葉鐵線蕨」

第四項:葉柄和葉軸兩側是否各有一翅呢?有的話那就是「翅柄鐵線蕨」;沒有的話繼續接續到第五項

第五項:羽柄長度約大於5mm,則接到第六項;長度不超過4mm則接到第七項

第六項:小羽片若為淺裂,則是「半月形鐵線蕨」;若小羽片有深裂至1/3~2/3則是「孟連鐵線蕨」

第七項:羽葉基部是否對稱?有對稱的話那是「對葉鐵線蕨」;非對稱的話則接續至第八項

第八項:羽片的正面是否有毛,無則接續至第九項;如果有毛的話則是「長尾鐵線蕨」

第九項:羽葉羽柄約1mm的話,是「愛氏鐵線蕨」;羽柄長大於1.5mm則至第十項

第十項:側羽片的對數若多於十對,是「梅山口鐵線蕨」;若少於十對則是「蘭嶼鐵線蕨」

第十一項:葉子是掌狀複葉的話,那接續至第十二項;若是二至多回羽狀複葉,則接續至第十四項

第十二項:葉的正面有被毛,那就是「毛葉鐵線蕨」;如果光滑無毛則接續至第十三項

第十三項:葉軸的表面若有披毛,是「扇葉鐵線蕨」;若無毛則是「灰背鐵線蕨」

第十四項:葉子的背面有深褐色的剛毛,那就是「長尾鐵線蕨」;若無則進到第十五項

第十五項:羽片若寬大於10mm且上緣有2~3個深裂,則至第十六項;若末回羽片不分裂,則接續至第十八項

第十六項:營養羽片的邊緣若為全緣,是「深山鐵線蕨」;若具有小齒狀則接至第十七項

第十七項:葉片質地為厚紙質、下部的羽片基部為心型,為「蘭嶼鐵線蕨」;若葉片質地為薄紙質、下部羽葉基部為寬楔形則是「鐵線蕨」

第十八項:羽片的先端齒緣明顯則是「單蓋鐵線蕨」;不明顯則至第十九項

第十九項:小羽片為倒卵至圓形,長10mm且葉緣不反捲為「峨嵋鐵線蕨」;小羽片為倒三角形,長5mm且葉緣向下反捲則為「臺灣鐵線蕨」

以上為鐵線蕨屬植物的檢索表,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分辨在外面看到的鐵線蕨喔!

未知的臺灣鐵線蕨新成員

臺灣的蕨類還有許多難以切確分辨的未確定種(undetermined species),隨著文獻資料的流通以及研究人員的努力,越來越多未確定種得以被鑑定出來。

2021年底發表的峨嵋鐵線蕨就是這樣的例子,於臺灣生物多樣性研究季刊,2021年第23卷第四期(2022-01-14_1615038500.pdf (tesri.gov.tw))發表的峨嵋鐵線蕨,先前僅發現於中國西南方,在2019年出版的臺灣原生植物全圖鑑中以未確定種被介紹,而研究人員透過從2010至2020年間在野外採集到的樣本,以及保存於林業試驗所植物標本館 (TAIF)、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 (TAI)、中央研究院植物標本館 (HAST)、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標本館(TNM)的標本及資料庫,將其鑑定,而成為臺灣的新紀錄鐵線蕨。

臺灣鐵線蕨的生長環境

多數的鐵線蕨屬植物喜歡生長在森林邊緣、潮濕且有遮蔭的環境:像是林緣的土坡上,可能會找到半月型鐵線蕨;潮濕的岩石、土壁上,則可能會發現鞭葉鐵線蕨、長尾鐵線蕨;除了林緣,森林內的底層土壤上,也許會遇見扇葉鐵線蕨;甚至在建築物、排水溝的潮濕壁面,也能看看有沒有鐵線蕨的蹤跡喔!

臺灣原生的鐵線蕨屬植物多分布於中低海拔的山區。僅有月牙鐵線蕨、臺灣鐵線蕨這兩種臺灣特有種,分布於高海拔山區;而翅柄鐵線蕨、馬來鐵線蕨多分布在臺灣南部的山區;梅山口鐵線蕨則是如其名,在高雄梅山一帶可以看到;毛葉鐵線蕨的分布則北移一點點,在中南部山區有機會見到;單蓋鐵線蕨分布則局限於新竹、苗栗一帶。雖然這些屬於較不常見的鐵線蕨,但出外旅遊的時候還是可以多多注意,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喲!

臺灣鐵線蕨的困境

根據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2017)年的調查以及近年的發表,原生於臺灣的18種鐵線蕨中:有5種易危(VU):深山鐵線蕨、灰背鐵線蕨、翅柄鐵線蕨、臺灣高山鐵線蕨、峨嵋鐵線蕨;1種臨危(EN):單蓋鐵線蕨;以及2種極危(CR):對葉鐵線蕨、梅山口鐵線蕨。

鐵線蕨屬植物,多生長於森林底層、或是山林的邊坡峭壁,而隨著人為活動範圍擴大,森林的邊緣地帶也容易逐漸被破壞、減少,因此每次的棲地破壞也使得鐵線蕨屬植物族群減少,甚至會發生小地區的物種局部滅絕。當然這不單單僅是鐵線蕨屬植物面對的困境,生活在森林邊界的動植物一樣都面對這些問題,因此仍有待在開發和保育間找到更好的平衡點。

所幸臺灣的公部門以及開發單位現今都對環境保護有較好的意識,可以看到新聞上,因為山區道路的邊坡工程區域,發現了臨危的對葉鐵線蕨,因此先在施工之前將其移地復育;也有更改工程設計,讓臺灣高山鐵線蕨的生態得以保存的好事發生,希望這些經驗都能繼續傳承下去,讓各種動植物得以繼續在臺灣綻放、生存。


作者簡介 – 膝J

大稻埕人。

喜歡動物,包含除了貓和狗以外的那些動物。夢想是能和所有生物溝通、喇D賽,想要記錄生活中遇到各種和動物有關的趣事,然後分享給大家。

如果下輩子能當動物,希望是隻能打電動的猛禽。

校閱 – 林業試驗所福山研究中心 張智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