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深藏山中搖曳的金色風鈴:山寶鐸花

山寶鐸花資訊圖表 / 製圖:島民集合

春季是植物界的年度盛會,百花盛開,爭奇鬥豔。櫻花、風鈴木、花旗木一類,以嘉年華會的姿態,吸引大批粉絲(包含:蟲、鳥、獸與人類)駐足讚嘆;另外一些則深居靜謐森林,彷彿旁觀者,像是寶鐸花一類植物,就悄悄地掛起風鈴參與年度盛會。

寶鐸​*​花屬(Disporum,又名萬壽竹屬),英文俗名稱作仙女鈴鐺(fairy bells),全球約有 20 種,原生於亞洲,分佈區域從喜馬拉雅山區、印度、緬甸、不丹、錫金、泰國、越南,往北到中國、日本、韓國及俄國東部地區。中國的種類最多,約有 14 種。

本屬植物歸類於秋水仙科​†​(Colchicaceae),臺灣的種類雖然不多,文獻記載的種類從 2 種到 4 種都有,使用過的學名就有 9 個,頗令人困擾。

2019年,趙建棣博士與曾彥學教授研究臺灣原生寶鐸花屬植物的外部形態、花粉結構以及染色體數等等特徵,確認臺灣原生的本屬植物有 3 個分類群(2 種與 1 變種):臺灣寶鐸花(Disporum kawakamii )、南投寶鐸花(D. Sessile D. Don ex Schult. var. intermedium (Hara) Y.H. Tseng & C.T.Chao)及山寶鐸花(D. shimadae Hayata),皆為臺灣特有植物。

3個寶鐸花分類群的發現與命名

山寶鐸花 / 攝影: 王偉聿 先生

1905 年,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成立植物調查課,開始有系統的大量採集、研究臺灣的原生植物,首位主任為川上瀧彌(Taiya Kawakami)先生,臺灣寶鐸花與山寶鐸花的發現與川上先生都有關聯。

1908 年 3 月 6 日​‡​,川上先生與他的學生島田彌市(Yaichi Shimada)前往基隆廳採集,在瑪鋉(Masoku,今 新北市萬里)採集到山寶鐸花(標本編號:4311);同年 3 月 20 日,川上先生前往嘉義水車寮(Suitoryo,今嘉義縣竹崎鄉水社寮)採集,採得臺灣寶鐸花(標本編號:3493)。

1911 年早田文藏(B. Hayata)在《臺灣植物資料》中將這兩種植物發表為新種。兩者都採用發現者的姓,拉丁化字尾來命名。臺灣寶鐸花種小名為 ”kawakamii“,山寶鐸花則為 ”shimadai​§​“。

其實早田博士發表的文章還記載 1 種打了問號的疑問種​¶​:”D. pullum Salisb. ?“ ,引證的植物標本為川上先生與森丑之助,於 1906 年 8 月採自臺中 ”Chutoko“(標本編號:1210),這個植物後來鑑定為臺灣寶鐸花,所以本種的發現年代實際上可以再往前推進兩年。不過無論如何,都與川上先生有淵源。

自 1911 年後,相隔約 80 年。1989 年,臺灣大學森林系的應紹舜教授,在南投合歡山與梅峰之間,海拔約 2170 公尺的山區發現一種新的寶鐸花屬植物。隔年(1990 年)將這種植物發表為 D. nantouense S. S. Ying,就是南投寶鐸花。2019年的分類研究,認為本種與分佈於東北亞的寶鐸草(Disporum sessile)分類特徵相近,因而處理為寶鐸草的變種,不過仍然是特產於臺灣的特有變種。

山寶鐸花的形態特徵:習性、葉、花、果及種子

山寶鐸花 / 攝影: 王偉聿 先生

習性

多年生草本植物,冬季時地上部枯死,春季時於走莖與根部頂端,抽芽萌發新的挺空莖。莖直立或略斜生,細長,高15-45公分。靠近莖基部的節上葉片較小,外形呈鱗片狀,上半部莖節上則互生數枚正常葉片。

葉部形態

葉片線形到線狀披針形,長 4-10 公分,寬 2-4 公分,基部鈍,先端漸尖,紙質,葉全緣,從葉片基部發出3條脈,在葉尖端匯合。葉兩面光滑,葉背的顏色較淡;葉柄很短,僅 3-5公釐。

花序與花朵形態

花序假頂生​#​,花單生或 3-5 朵聚生成繖形花序,總花梗短,長 3-5 公釐。

花朵管狀,長 1.5-2.2 公分,直徑 6-8 公釐,由 6 枚長匙形的花被片組成,排列成兩輪,內外各 3 枚;花被片長 2-3 公分,寬 5-8 公釐,鮮黃色;外側光滑,近花梗處有短距(spur),長 1-2 公釐,內藏蜜腺,可以吸引昆蟲鑽入花朵取食,幫助授粉,內側的基部與邊緣有小小的突起;花梗綠色,細長,1-2.5 公分。

雄蕊有 6 枚,略低於雌蕊的柱頭,沒有伸出花朵外側,花絲連接在花被片的基部,長 1-1.4 公分;花藥線狀長橢圓形,長 3 公釐,寬 1-1.5 公釐,環繞柱頭圍成一圈。

雌蕊位於花朵中央,子房 3 室,橢圓形,長 3-3.5 公釐,直徑 2-2.5 公釐,頂端圓;花柱細長,長 1-1.5 公分;柱頭 3 裂,短線狀。

果實與種子形態

花朵授粉後,花被片會脫落,子房逐漸成長為圓形的漿果,長約 9 公釐,直徑 5-7 公釐,初為綠色,成熟時紫黑色。內藏多枚略呈橢圓形的種子,長約 3 公釐。

另外兩種寶鐸花的形態特徵,請見文末介紹。

何處欣賞臺灣原生寶鐸花:臺灣寶鐸花、南投寶鐸花、山寶鐸花

南投寶鐸花 / 攝影:林家榮 先生

此處按照容易見到的程度介紹,排序為:臺灣寶鐸花、南投寶鐸花、山寶鐸花。

臺灣寶鐸花是分佈最廣的,也最容易發現的種類,從低海拔到海拔約 2000 公尺的森林都有分布。通常生長在森林下層或是森林邊緣稍有遮蔭的地方,偶爾也會出現在草生地或道路旁陽光充足處。行走在城市邊緣的郊山步道或是山區森林步道,甚至山區公路旁的草地,也能發現她的倩影。

南投寶鐸花原生於全島海拔 1500-2900 公尺的中海拔山區,喜歡濕潤、有遮蔭的森林,如:桃園的拉拉山;新竹的鴛鴦湖山區;南投的合歡山區、梅峰;嘉義的阿里山、玉山山區;高雄的檜谷、南橫山區、宜蘭的太平山、南湖大山;花蓮的木瓜山、和平林道;臺東的向陽、南橫公路沿線森林等等。只要海拔高度相符,漫步在山區公路、產業道路或是森林步道,都有機會見到她身影。

山寶鐸花僅生長於臺灣東北部,從平地到低海拔山區,像是:宜蘭的龜山島、大里;基隆的和平島、大武崙;新北市的和美、皇帝殿等等。雖然分佈區域侷限,3-4 月之間,在東北部淺山地區的登山步道、山區道路都有可能發現她的蹤跡。

寶鐸花屬植物的實用價值

醫藥方面,本屬植物具有具有清熱解毒、舒筋活血、益氣補腎、潤肺止咳的功效,如:寶鐸草(Disporum sessile)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小兒消化不良、肺氣不足、病後或慢性病身體虛弱等等症狀。至於台灣產的寶鐸花屬植物,則尚無藥學方面的研究。

本屬植物姿態優雅,花型奇特,花期約 2-3 個月,利用她喜愛半遮蔭環境的特性,可以盆植於陽台或是佈置成多層次植栽都不錯,具有開發成園藝植物的價值。

外型與寶鐸花屬植物非常相似的植物如何分辨:天門冬科

寶鐸花屬經常被人和天門冬科(Asparagaceae)中的 4 個屬的植物搞混,特別是植株外形、葉形或是花部等等特徵,或多或少有幾分相似,像是:假寶鐸花屬與鹿藥屬的植株、葉形與本屬植物相似,不過花序與花的形態差異較大;異黃精屬及黃精屬植物,則不論是植株、葉部與花的形態都與本屬極為相似,需要更仔細區別。

假寶鐸花屬

臺灣原生僅有 1 種:阿里山假寶鐸花(Disporopsis aspersa),分佈於中高海拔、約 1500~2800 公尺的山區。

植株高約 40 公分、葉互生、平展、卵狀橢圓形、基出脈 3-5,漿果成熟時紫黑色,乍看之下像是寶鐸花屬植物,不過本種莖比較粗壯;莖基部的葉子不是鱗片狀;花朵不是假頂生,而是腋生;花朵白色,而且不是管狀,而是開展的鐘形。

鹿藥屬

鹿藥 / 攝影: 廖俊奎 博士

臺灣原生共有 2 種,皆為特有種植物:鹿藥(Maianthemum formosanum)及原氏鹿藥(M. harae),前者分佈在海拔 3000 公尺以上山區,後者是中高海拔、約 1500~2800 公尺山區。

與寶鐸花屬的區別點為:莖略帶紫紅色,葉片較薄、邊緣波浪狀、基出脈 3-7,圓錐花序頂生,花朵白色、鐘形開展。相較於其他 3 屬,最容易區分。

異黃精屬

臺灣僅產 1 種,為特有種植物:臺灣黃精(Heteropolygonatum altelobatum),分佈於臺灣中部及北部海拔 800-1800 公尺山區。

本種莖 20-60 公分高,葉兩列互生、平展、長橢圓披針形,花朵管狀、白色、花被片 6 枚、長 1-2 公分,花顏色與大小,恰好與南投寶鐸花相似。

主要的區別在於:本種根莖明顯,直徑可達3公分;葉片除中肋明顯外,其餘側脈不明顯;花朵1-2腋生,無總柄;花被基部無距,先端有一小撮毛。

黃精屬

萎蕤 / 攝影:林家榮 先生

本屬臺灣僅產 1 種,也是特有種植物:萎蕤(Polygonatum arisanense)。本種分佈於全島中低海拔的森林內。具有念珠狀的根莖,莖高 80-200 公分,葉長披針形,長 8-20 公分,花序繖形,具總梗,花 2-4 朵,白色,先端帶綠色,漿果球形。4 屬種類中,本種的相似度最高!

不論植株外形、葉形態、花序與花朵都非常相似,主要的區別特徵是:莖帶紫紅色,基出脈7,花序腋生,花被基部無距,且約1/2長的花被合生成筒狀。

天門冬科中 4 屬植物與寶鐸花屬的差異比較表

寶鐸花屬假寶鐸花屬鹿藥屬異黃精屬黃精屬
莖高15-130 公分40 公分30-75 公分20-60 公分80-200 公分
葉緣全緣全緣波浪狀全緣全緣
基出脈3-53-53-717
花序位置假頂生、繖形腋生、單花頂生、圓錐狀腋生、單花腋生、繖形
花被片基部合生合生離生1/2 合生1/2 合生
花外形筒狀鐘形筒狀鐘形鐘形筒狀筒狀
花顏色白色、黃色白色白色白色白色
花被片長1.5-3 公分1-1.5 公分0.3-0.5 公分1-2 公分1-2.8 公分

如何分辨臺灣原生的寶鐸花?

知道如何分辨寶鐸花的相似種之後,對於這類植物的觀察重點,應該已經略知ㄧ、二了。主要的區別特徵就是:植株大小、葉形與葉脈、花序、花的顏色、結構與尺寸。

不過這些特徵應用到寶鐸花的三個分類群,就要再細緻一些,除了上述特徵之外,還可以注意習性、走莖、莖分枝、葉片大小、葉片數量、花被顏色及斑點、花梗長度、子房大小、分佈等等。

直觀來看,臺灣寶鐸花的植株與葉片最大;南投寶鐸花分佈海拔最高,且花為白色;山寶鐸花的植株最小,花朵最大且最鮮豔,詳細的比較請參考本段落下方附表。

臺灣寶鐸花的形態特徵

臺灣寶鐸花 / 攝影: 廖俊奎 博士

臺灣特有種,分佈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區,海拔最高可達 2000 公尺。常出現於森林透光處的地被層、森林邊緣或道路旁,是最容易見到種類。

習性與葉部形態

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綠。莖直立或斜生,細長,高 30-130 公分。近莖基部葉片鱗片狀;上半部莖多分枝。

單葉,互生,葉片卵狀披針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長 6-17 公分,寬 3-6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圓,紙質,葉全緣,基出脈3-5條,在葉尖端匯合。葉兩面光滑,葉緣略具毛;葉柄短,僅 3-5 公釐,有時略帶紅色。

花序、花朵、果實與種子形態

花序假頂生,花單生或 2-5 朵聚生成繖形花序,總花梗短,長 2-5 公釐,無苞片。花朵管狀,長 1.5-2.2 公分,直徑 6-8 公釐;花被片 6 枚,排列成兩輪,內外各 3 枚;花被片長 1.5-2 公分,寬 5-8 公釐,淡黃色至黃色,有時先端具紅色斑點;外側光滑,近花梗處有短距,長 1-2 公釐,內藏蜜腺,內側的基部有小突起;花梗綠色,細長,1-2.5 公分。

雄蕊 6 枚,花絲插生於花被片基部,長約1公分;花藥線狀橢圓形,長 3-4 公釐。雌蕊子房 3 室,橢圓形至圓形,長約 3 公釐;花柱細長,長 7-9 公釐;柱頭 3 裂,短線狀,花期為 3-5 月。

漿果球形,長 6-7 公釐,直徑 4-6 公釐,成熟時紫黑色。種子橢圓狀不規則形,長約 1.5 公釐。

南投寶鐸花的形態特徵

南投寶鐸花 / 攝影:林家榮 先生

臺灣特有變種,分佈於臺灣全島中海拔山區,海拔1500-2900公尺。生長於森林內透光處、森林邊緣或道路旁,不常見。

習性與葉部形態

多年生草本植物,冬季落葉渡冬;具走莖。莖直立,細長,高 15-45 公分。近莖基部葉片鱗片狀;上半部莖多分枝。

單葉,互生,葉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 5-6 公分,寬 2-3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圓,紙質,葉全緣,3基出脈。葉兩面光滑,葉緣略具毛;葉柄短,僅 3-5公釐,有時略帶紅色。

花序、花朵、果實與種子形態

花序假頂生,花單生或2-3朵聚生成繖形花序,總花梗短,長3-5公釐,無苞片。花朵管狀,長1.5-2公分,直徑6-8公釐;花被片6枚,排列成兩輪,內外各3枚;花被片長1.5-2公分,寬6-8公釐,白色,先端綠,帶紫色斑點;外側光滑,近花梗處有短距,內藏蜜腺,邊緣有小突起;花梗綠色,細長,1-1.5公分。

雄蕊6枚,花絲插生於花被片基部,長1-1.5公分;花藥線狀橢圓形,長3公釐。雌蕊子房3室,黃綠色,球形,直徑2-3公釐;花柱細長,長10-15公釐;柱頭3裂,短線狀,長約1公釐,略反捲。花期為 5-6 月。

漿果球形,長 5-6 公釐,直徑 6-7 公釐,成熟時紫黑色。種子多數,橢圓狀不規則形。

臺灣原生寶鐸花比較表

特徵臺灣寶鐸花南投寶鐸花山寶鐸花
習性常綠落葉落葉
走莖
莖高30-130 公分15-45 公分15-45 公分
分枝
葉片數
葉形橢圓形至長橢圓形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
葉長6-8 公分5-6 公分4-10 公分
基出脈3-533
花顏色淡黃色至黃色(先端紅色)白色(先端綠、紫色斑點)鮮黃色
花梗長1-2.5 公分1-1.5 公分1-2.5 公分
花被長1.5-2 公分1.5-2 公分2-3 公分
花柱長7-9 公釐10-15 公釐10-15 公釐
分佈全島全島東北部
海拔低至中海拔中海拔 1500-2000 公尺低海拔

山寶鐸花的基本資料

中文名:山寶鐸花

中文科名:秋水仙科

中文屬名:寶鐸花屬(萬壽竹屬)

別名:fairy bells、黃花萬壽竹

學名:Disporum shimadae Hayata

科名:Colchicaceae

外形特徵:雄蕊6枚,花絲緊貼花被基部,柱頭3裂;花被片6枚,卵狀長橢圓形至寬匙形,

下垂狀,先端微上捲。

分佈區域:東北部低海拔森林內或森林邊緣

花期:3-4月

花語:傳來喜訊,喚來幸福


作者簡介 – 廖俊奎

畢業於屏科大森林系及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系博士班,主修植物分類與植物生態,喜歡待在森林、野地研究植物,經過植物身旁,腦中會反射性地出現植物名稱、分類地位,卻常常記不住人類的名字。


  1. ​*​
    「寶鐸」是指:佛寺或寶塔的屋檐末端懸掛的風鈴,本屬植物花形如下垂的風鈴,故以此為名。
  2. ​†​
    1998年APG(APG,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分類法,將一些過去歸屬於百合科的種類(包含:寶鐸花屬),歸隸為秋水仙科的成員。
  3. ​‡​
    引證標本(4311號)的標籤上記載為: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三月六日,而早田先生發表的文章中卻記載為1907年3月,應為筆誤。
  4. ​§​
    早田文藏原命名為: “D. shimadai”,不過與屬名的詞性不相符,依照命名法規自動更正,種小名需改為”shimadae”。
  5. ​¶​
    這個疑問種,依據2019年的研究報告,為臺灣寶鐸花的同物異名。
  6. ​#​
    假頂生:是指花序似從植株頂端抽出,實際上是從頂端葉片的葉腋生出,常見於單子葉植物。